唐诗欣赏(二)

迟樨(梁超然)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唐代送别诗欣赏随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世间友情是一种充满温馨、使人心动的感情,真挚的友情使人生充满温暖、充满爱,使人生变得多姿多彩,像百花盛开的花园,像七色彩光的彩虹。在情感丰富的诗人那里就更是如此。而友朋分别之时,更会牵动友情这根敏感的琴弦,弹奏出美妙的乐章。唐代人很重视送别,一般说,别总要送,而且大都有诗,朋友之间感情深挚,创作了很多精品好诗,千百年来广为传诵,获得读者的喜爱。我们传诵的唐诗中,有多少送别诗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位即席创作了《滕王阁序》的青年诗人王勃所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流传广度,我看比《滕王阁序》要广得多、深远得多。可以说耳熟能详,人人都可朗朗上口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王勃在长安送朋友到四川任职的赠别诗。有些读者只赞赏了第三联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警句,忽略了其他的描写,这样就欣赏而言,是不够完整,也是不深刻的。开头一句点送别地点长安,第二句点友人要去之地蜀地(以五津——五个古渡头为代称),五津和三秦相对举。这两句在艺术上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点出“城阙”就把长安雄伟的城廓作为送别的背景的中心部分;而写“三秦”辽阔的山川环护着京城,把气势更充分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句的“望”字很重要,一是表示对友人去向的关心,向遥远的四川平原眺望,只见一片风烟莽莽,这样也把四川平原纳入诗人送别的背景中来,形成了一个以雄伟的京城城廓意象为中心,以俗称八百里秦川,和风烟迷茫的四川平原环护的雄壮辽阔,意象丰富的送别背景,表明诗人的视野是开阔的,胸襟是开朗的,为全诗定下明亮开朗的感情基调,为下面的抒情作了很好的渲染、衬托和铺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联的关键词是“宦游人”,就是离开家乡在外做官的人。这些离家做官的人,大都有一种追求:一种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的追求,亦即儒家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担当和家国情怀。点出“同是宦游人”,表明彼此之间志同道合,感情是同样深挚的。这一联承接上联意境的渲染烘托,把别情推上更高的境界。四海之内,只要知心朋友存在,即使远隔天涯,也好像邻居一样亲近。这里把友谊升华为超越空间时间阻隔的情感,既是对这种真挚、伟大感情的追求,也是对这种感情的颂歌!由于友谊超越时空,那么尾联的劝勉就很亲切自然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面说了,唐人重送别,而由于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格、送别情景等等的不同,使送别诗呈色彩斑斓的态势,美不胜收。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是脍炙人口的送别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首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动态画面:诗人王维和一班好友送友人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从长安出发,一直送到渭城(今咸阳)告别。老朋友要出使遥远的的安西(今新疆库车一带),临别了,还有什么话要对老朋友说呢?遥想老朋友漫漫万里征途,孤身一人西出阳关而去,一路上没有酒,没有朋友,该多凄凉:喝吧,再干一杯酒吧,你出了阳关就再没有老朋友陪你喝酒了!这句劝酒辞,包含着对朋友深挚的温情,使远行的人得到深长的抚慰,带着友谊的温馨上路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幅动态的送别画面,虽然饱含着友谊的温暖,但“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总是凄凉伤感的。然而诗人在构置这个画面的背景时却抹上清朗的色调,你看:渭城刚刚洒落了一阵清爽的细雨,把轻扬的浮尘轻洗了一般,空气更清新了;路边的客店轻雨洒过后,青色更柔和可爱,几株垂柳枝条摇曳,似乎长出新绿。这是反衬手法,古人说“以乐景写哀,其哀倍增”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耽心朋友一路孤凄。而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却从另一个角度与友人告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别董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适这首诗,从感情、意境、基调等方面都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以及许多诗人惜别的作品完全不同。此诗开头两句也如王维的诗一样,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辽阔的天空弥漫的黄尘把太阳遮得黯淡无光,北风吹刮,把雁群吹得像雪片一样四散而飞,和纷纷扬扬的白雪夹在一起……这里构成的画面是悲凉的。然而诗中用“千里”“北风”几个词略加点染,使画面透出壮阔色彩。三、四两句也是对朋友别后的关切。但是,高适和王维不同,他笔锋一转,说:你放心前行吧,这一路不用耽心没有“故人”,你是大名鼎鼎的琴师、胡琴演奏家,天下有谁不认识你呢?这一转,转出了一个新颖深挚、诗意浓郁的境界。这境界里以诗人对客人的赞美和钦佩的挚情,温暖了鼓舞了董庭兰。高适从鼓舞的层面送别朋友,而王维则从关切的侧面送别友人,两者都表达真诚,所以都深挚动人,所以千百年来,受到读者的喜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诗人李白漫游四方到过许多地方,情商又高,结交天下人士,朋友特多,送别诗也特别多。他感情特别丰富,送别诗也有想得多感人诗篇。如他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首诗很简单,只有四句,语言也显浅,口语化。但是你如果不了解它的背景,对它深刻的内涵、以及李白所说的汪伦的感情,最多就是得其表面罢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李白奉唐玄宗的诏书征诏,离开妻女到了长安,被唐玄宗“供奉”在翰林院。李白以为可以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了。现实使李白大失所望。唐玄宗只是把他当作会写几句诗的戏子般人物而已。最后以李白喜欢漫游为由,送李白金钱马匹“送出”长安。离开长安之后,在开封、宣州、山东一带漫游。这首赠《赠汪伦》就是在安徽宣州一带漫游时的作品。李白从宣州到泾县游玩,得到泾县平民汪伦真诚热情的接待,真诚地亲手酿制上好美酒,组织了盛大的“踏歌”送别,这是何等自然真诚。同唐玄宗的虚与周旋的虚伪形成鲜明对照。李白从虚伪的、奸诈的环境中脱略出来,进入至淳朴诚挚如锦似绣的环境中,为浓浓的真情包裹之中,他自然感到此情的可贵了,所以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之说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人的送别诗中,表现方法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下面我们来欣赏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到长安准备应考时的习作。诗题要照考场格式。诗题告诉读者,写了一首咏古原草的诗,以她来送别朋友。这首诗前面六句都是刻划草的形象、性格。原野上的小草茂密地茁壮地在生长着,季节来了她就自然地生长,生命力十分顽强,野火把她烧去,春风吹拂时,她又茂密地顽强地生长出来。她沿着小路一路生长过去,晴天里翠绿的颜色一直连接到荒凉的古城。这首写草的诗句句写草,写草的茸茸可爱,写草的顽强生命力,写草似乎在跟着古道生长,向着遥远的荒寂的边城长过去。似乎诗人没有写到送别。可是诗人的笔轻轻一转,点出“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样整首诗又变成句句都是写别情了,那可爱的小草都沾满了浓郁的别情,整首诗刻划的草形象变成了别情的形象,别情本来是抽象的,现在变成具象了。这别情是那么浓郁、那么可爱、那么的强烈!这首诗构思巧妙,充满了诗意。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称赞。据载,白居易当年以这首诗进谒名士顾况,顾况拿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住不容易啊!等顾况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时,大加赞赏,说能写出这样好诗居亦容易了,刚才我是戏言!自唐代以来,人们对这首诗都赞不绝口。这首诗确实值得称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遨游在送别诗的海洋中,可以得到友情的慰藉、前途的鼓励、人生态度的启迪、哲理的启示……让它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正能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