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夫人的姑妈在上海,今年已经85岁了。前几年,因为疫情反反复复,我们一直未能去看望她。因为8月23日我俩要去上海办事,就决定提前一天去上海,先了却看望姑妈的心愿,再顺便到多年未去的大都市观观光,遛遛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外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新老建筑交相辉映</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是上海外滩观光平台。我们要去办事的地点在上海四川中路靠近汉口路的地方,那里离外滩很近,看看时间还早,我们就先到这里来观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外滩位于上海黄浦区黄浦江西岸,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1844年至1943年,在长达百年的历史中,外滩这一带被划为外国租界。1945年起,外滩拥有正式的路名:中山东一路。2015年,外滩列入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外滩的西面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历史建筑,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96年11月,外滩的历史建筑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和平饭店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银行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友邦保险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外滩的海关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3号,于1925年12月15日奠基,1927年12月19日启用。是外滩地标性建筑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幢建筑由公和洋行设计,采用简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海关大楼分东、西两部分,东部面对黄浦江,主体建筑为8层,上面有3层高的四面钟楼,钟楼顶部(不含旗杆)离地面76.2米,是建筑的最高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海关大楼上的钟楼四面为圆形钟面,大钟被誉为是当时苏伊士运河以东乃至世界上最好的大钟之一。钟的指针用紫铜制成,时针长2.3米,重37.5公斤;分针长3.17米,重49公斤;3个钟摆,最大一个重达2吨。每过一刻钟,就有135公斤重的铜锤撞击铜钟报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在观景平台上赏景拍照期间,不时可以听到大钟传来的雄浑洪亮、悦耳飞扬的钟声。难怪有人说,每天清晨唤醒上海的,不是黄浦江上悠扬的船鸣,也不是豆浆油条的地道香味,而是这里的钟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与海关大楼相邻的这幢建筑现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2号。此楼1921年5月开工,1923年6月建成,被认为是中国大陆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大楼原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大楼,又名市府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汇丰银行大楼与海关大楼共同构成外滩建筑美丽的天际线,成为外滩建筑群中两幢最有代表性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所谓外滩,本义是指眼前这条黄浦江的江滩。黄浦江是长江汇入东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也是上海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上海青浦的淀山湖,至吴淞口注入长江,全长约113公里。千百年来,黄浦江流经上海市区,将上海分成浦西和浦东两大区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改革开放前,上海繁华的浦西和萧条的浦东形成鲜明的对比,那时民间流传的“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俚语,是民众对于浦西、浦东两地发展极不平衡的生动写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的浦东新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中心大厦等一幢幢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它们在成为上海新地标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黄浦江东岸的景观。它们与外滩西面的历史建筑隔江相望,交相辉映,形成了黄浦江及其两岸独特的、宏伟壮丽的风光特色,也见证了这里的历史演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那时背光的原因,我在外滩没有向正东方向拍摄,向东北方向拍摄的照片也只此一张,但美丽的明珠塔、林立的高楼已经展示了浦东新区一角的身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外滩中山东一路街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办事顺利,表弟情深</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至上午9点30分,我们离开外滩前往四川中路,途中路过汉口路,看到前方似有古典元素的建筑物,就又手痒痒举起了相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是上海四川中路,我们要办事的地方就在夫人背后的大楼里。至11时许,我们的事情顺利办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间这位是夫人的表弟,属兔,我们都叫他阿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父母都在外地从军,阿兔是他外婆从小带大的。每逢寒暑假期,少年阿兔都会到杭州来度假,所以夫人与阿兔一直关系融洽,感情深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我们上海之行,考虑阿兔工作繁忙,天气又热,就没有与阿兔联系,准备在离开上海时再告知他一下。谁知他知道我们在上海的信息后,执意要招待我们。他冒着高温风风火火赶到我们办事的地方,然后与我们一同来到这里,准备在图片背景的这家餐馆宴请我们。盛情难却,我们也就客随主便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家古典风格的餐馆叫“德兴馆”,门楼上“百年老店创建于一八七八年光绪年间”的匾额赫然在目。百度上查询,德兴馆是上海本邦菜的发祥地,“红烧回鱼”等许多特色菜肴赢得中外消费者的赞赏和青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店堂里座无虚席,墙上的墨荷画作增添了这里的古风韵味。趁着上菜前空档,我们留下影像,更是留下了我们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阿兔实在好客,他不但点了红烧回鱼、油爆虾、卤汁鳝丝等五六道菜,还点了春卷等两道点心和一壶茶,满满当当一大桌。每上一道菜,阿兔都要介绍一番,例如:红烧回鱼是餐馆的头牌名菜,要慢火细炖40分钟,令其入味;油爆虾的烹饪时间不超过30秒;鳝丝先油炸,再入卤汁浸泡等等。席间,阿兔不断为我们夹菜,自己却很少动筷。面对美味佳肴,夫人边吃边聊,她与阿兔回顾儿时点滴,谈笑风生。我则一旁大快朵颐,竟然忘记拍照了。餐后,阿兔又买了两盒餐馆现烤的月饼赠送我们,到门口见天要下雨了,他又为我们叫来网约车把我们送到目的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与我们见上面到我们坐车离开,阿兔弟弟可谓是尽心尽力、周到细致,其热情比那天的高温天气还要高!谢谢阿兔,谢谢你的款待,谢谢你的深情厚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走进有故事的思南路</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上海市区,有一个以思南路为主干道,以思南路两侧相邻道路为一定范围的历史风貌保护区。这里曾经是法租界的区域,内有许多法式花园洋房和名人故居。8月23日下午,我们撑着伞走进这里,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探寻一百多年以来这里发生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思南路的由来:1912年8月13日,法国一位著名音乐家马斯南在巴黎去世。为纪念他,那时法租界的公董局于1914年在租界内修建了一条路,命名为马斯南路。1946年,马斯南路更名为思南路沿用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是思南路36号,一幢独立式花园住宅,抗日爱国将领杨森曾经在此居住。杨森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贵州省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有一家古董花园,在思南路上很有名,以经营古董家具为主,客人在欣赏或购买家具时,业主也提供咖啡以及一些点心,都是他们自己制作的,据说味道不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思南路44号,国民政府云南省主席,抗日爱国将领卢汉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此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是孙中山先生的故居,位于思南路东侧的香山路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号召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第一人。上海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主要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纪念馆官方介绍,1918年,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入住于此。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居住到1937年。1961年,故居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是孙中山故居的后花园草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幢建筑位于皋兰路3号、5号。此楼的对面是当地一处社区办事机构,据该社区的保安说,这幢建筑曾是张作霖(张学良之父)在上海的故居。但是现场找不到相关说明,网上也未能查到,似乎不太可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幢建筑位于皋兰路1号,是一所西班牙式的三层独立花园洋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整座建筑格调雅致,富有情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网上查询,包括记者在内的不少网友都说这里曾是张学良在上海的居所,社区的那位保安也这样向我们介绍。但是建筑物的说明牌上无此记载,网上也有不同的声音,可见存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皋兰路向东是复兴公园。这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也是近代上海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杰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网络史料,19世纪80年代,此地有个姓顾的人家拥有十多亩土地,在此建造了一个私人小花园,人们称之为“顾家宅花园”。1908年7月1日,当时法租界的公董局在收购了顾家宅花园后将其改建为公园。1944年,汪伪上海市政府改顾家宅公园为大兴公园。抗战胜利后,1946年元旦,公园改名为复兴公园,有“民族复兴”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是公园的玫瑰园和春广场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幢独立式花园住宅位于思南路48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有一个以成片花园洋房的保留保护为宗旨的项目,叫思南公馆,位于上海浦西核心区域,思南路贯穿其中,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内有51栋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花园洋房。近代历史名人柳亚子、梅兰芳等曾先后在此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思南公馆汇聚了独立式花园洋房、联立式花园洋房、带内院独立式花园洋房、联排式建筑、外廊式建筑、新式里弄、花园里弄、现代公寓等多种建筑样式,是上海近代居住类建筑的集中地。据说每幢建筑的墙面上都有一块盾牌形的标志,上面有二维码,游客用手机扫一扫,就会向你讲述这幢建筑的故事。人们把这里称为没有围墙的露天住宅建筑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目前,这里许多建筑都已成为餐饮、咖啡等商用的经营场所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居思南公馆一隅, 这幢独立的花园洋房,是宋霭龄与丈夫孔祥熙在上海的居住地之一,也曾是1949年5月当了几天上海市市长陈良的陈公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那个年代,这幢三层独立花园洋房是海派文化的聚集之处,曾经有许多上海滩的上流精英、文人雅士在这里高谈阔论,舞影觥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的这里,是“思南江宴”的餐饮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时雨时阴的环境中,我们结束了参观,前往上海南站乘火车返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天雨和不熟悉两个原因,思南路之行中还有许多住宅建筑我们没能看到,还有许多人文故事我们没能听说,但尽管这样我们依然颇为满足。走在满是梧桐树、宁静的思南路上,那些风格各异、原生态的花园洋房,让我们领略了上海近代居住建筑的百年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感谢观看,请多指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