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 2018年8月7日<br><br>一早起来,去强巴林寺参观。<div>强巴林寺与我们住的宾馆仅仅五、六百米之遥,中间隔着扎曲河。<br>强巴林寺又称“昌都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是康区第一大寺。寺内有许多佛像和高僧的塑像,壁画和唐卡画也特别多,可以说是汇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代表了昌都一带最高艺术水平。<br>体现他最高水平的地方还在于:一不收费,二是允许拍照。这是多么开放开明、自信包容啊!<br>(两个小贴士:1.喇嘛,意为上师、上人,是对藏传佛教僧侣的尊称。2.格鲁派的创立者是宗喀巴大师。)<br></div> 从昌都市出来,我们没有继续往西走G317,去类乌齐、丁青,而是选择了转向南,走G214去邦达,到那里与G318汇合,向拉萨进发。<div>路边加油,9.17元/公升,这可能是这趟旅行中最昂贵的油价。</div> 出得城后,救开始翻越一座大山,浪拉山。<div>正是收获青稞的季节,青稞是制作糌粑的原料。三五成群的人们忙碌着,劳动的场景最美丽。<br></div> (收获的季节) (虔诚的朝拜者) 路过邦达机场后,有一段公路景色非常壮美。任何语言来描绘都表达不了这种感受。停下车来,用手机不停拍摄,摆出种种造型留影,就想把这种美好巩固再巩固,深深烙印在脑海里。话不多说,上美图若干证明所言非虚。<br> 到达邦达镇,这里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还有驻军。我犯了一个错误,居然鬼使神差向左贡方向驶去。好在开出了几公里后,遇到路上一个开装载机的武警,一问路才知道走错了路,连忙掉头。<br>午餐在邦达路边解决。因为领限速条的车太多,路上塞车了。 从邦达镇爬上业拉山,要不了多少时间。<div>我领限速条的时间是13:04,到达山顶时间是13:23,仅仅用了19分钟。但是下山的时间就长了,因为有72道拐(又有说法是99道拐)等着我们哩!</div> 业拉山垭口海拔4658米,朔风阵阵,经幡猎猎。看崇山峻岭中,公路弯弯曲曲顺着山势往下延展,绘制出一个又一个“之”字型,非常壮观。记得多年前第一次经过这里,公路还是土路,路上全是尘土,军车车队经过时,扬起漫天尘土,像是一条巨龙。现在都修成柔性路面了,再也看不到当年的景象。<br>这一带植被很少,夏季多有泥石流。武警交通部队付出了很多很大的牺牲,才建设成今天的良好路况。可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br> 下到半山,自助洗车,既清洗了车辆又嬉了水,一箭双雕。 下完山后,即是怒江。横断山落差大,江水被高山夹住,流速很快,澎湃汹涌,滚滚往东南方向流去。怒江桥非常险峻,不准鸣笛、不准拍照。 行进到八宿县的拉根村,路边有出售苹果的。象征性买了两斤,还没有完全成熟,实在太酸涩了,权当我驾驶途中提神醒脑的良药吧。再则,支持了一下当地的经济发展,拉动了 GDP。 八宿这一带,山顶没有植被,光秃秃的,只有在山脚下有绿洲。层层叠叠的耕地,黄黄绿绿的庄稼,田园风光还是蛮不错的。随手拍摄,同一个图框内,有象征生命、活力的绿色,也有贫瘠、苍凉的土黄色,实现了和谐统一,那么自然。 这里居然有个叫做多拉神山的地方,还有温泉宾馆。如果不赶路,有充裕的时间,倒是可以感受体会一下。 八宿县,在很多年前,曾经住过两个晚上。大约是2003年,去察隅,来回的路上都住这里的邮政宾馆。当时是朋友刘胜的姐夫开的店。后来,据说他姐夫外出捕鱼不幸在怒江意外去世了,可惜。 安久拉山是不知不觉就到达的。从成都经川藏线到拉萨,一路上有十四个垭口,这是最低调、最不张扬的一个。平缓的出奇,没有曲折的盘山路,就到了4475米的垭口。站在垭口举目四望,路边是一个接一个的小海子。这看上去不起眼的安久拉山,是怒江与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 然乌沟,以前是川藏线上最危险的地方,因为冬天时沟中常年照不到阳光,冰雪形成暗冰,车辆容易溜到沟里。夏天,泥石流、飞石,各种自然灾害,防不胜防。<div>现在好多了,建设了明洞。不过,还可以看到飞石将混凝土顶棚砸出了不少大洞,触目惊心。如果砸中了行驶中的车辆,那车上乘客存活的几率很小。<br></div> 然乌镇。因然乌湖得名。往南,可去察隅,靠近印度,号称西藏的江南。往西,则去拉萨。<br>然乌湖是一个堰塞湖,因为紧靠川藏公路而为许多走川藏线旅行的旅行者所熟知。<br>湖的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并形成帕隆藏布江的主要源头。 住下后,驱车前往察隅方向行驶大约10公里,有专门建设的观景台。然乌湖水并不是高原上的清澈湛蓝,而是灰色,显得沉寂神秘。远处,来古冰川清晰可见。傍晚,风起来,湖面漾起层层涟漪。吹在身上,已是微凉。 然乌镇正在大举开发,修宾馆修各种建筑,俨然一个大工地,乱糟糟的,需要吐槽提出批评。<div>建设与保护从来是一对矛盾,如何妥善处理,检验者执政者的能力与水平。</div> 住地碰到一个自驾的中年男人,他准备的非常充分,各种补给琳琅满目,光午餐肉都是几十听!闲聊中得知我们需要治疗感冒的药,于是给了我们一盒。<br>点赞!此行为很好地体现了天下游客是一家,建设大同世界的驴友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