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Day3嘉峪关—鸣沙山月牙泉</h3> <h3> 从张掖到嘉峪关,越走越荒凉。裸露的河床,一望无际灰秃秃的荒漠,让人感觉空落落的。</h3> <h3> <br> </h3> <h3> 想象中的嘉峪关可能雄距在两山之间,否则如何能称之为“天下第一雄关”? <br> 百度里的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br>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br> </h3> <h3> 亲眼所见的嘉峪关几乎就是一座城。穿过城门,沿着马道上城墙。站在文人墨客诗词中边塞城堡上极目远眺,脚下就是一片孤城,前方目力所及并未见万仞群山,只是无边无际的荒漠,后方是现代化的城镇。城墙的宽厚高大可以理解,楼阁廊檐门窗的精美有点让人费解,这样的关隘到底是为了防御外族的进攻,还是为了彰显当朝的繁华?“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接两山的长城如今已经看不到了,就算当时有,恐怕也不能完全抵挡得了铁马西风。“柔远楼”,以怀柔之心善待远方的异族,这个名字或许已经回答了我的疑问。</h3> <h3> 吃过午饭,继续赶路,目的地月牙泉鸣沙山!半路上大巴后轮爆胎,好在司机处理得当,好在离服务区只有八公里多(沿途好多地方基本一两百公里只有一个服务区),只是耽搁了一些时间,结局是有惊无险,代价是错过了月牙泉鸣沙山。</h3> <h3> 尽管爆胎耽误了时间,但导游依然不放弃自己的购物点。等我们到景区时已经7点多了,排队买票,排队进场,大家好不容易进了景区,骆驼已经下班了。无措 的导游竟然要求我们自己排队买景交小火车票,卖票的窗口长长的队伍,观光车等待区也是长长的队伍,而天色已晚,大家的怒火终于按捺不住了!当然此时愤怒已经无济于事,老公要求导游带我们 步行前往月牙泉。</h3> <h3> 走了才知道,从大门到月牙泉也不过一公里多点,还都是平坦的木制步道,骑骆驼,坐观光车都不过是导游想薅点羊毛而已。</h3> <h3> </h3> <h3> <br></h3> <h3> 这张照片张照片来源于网络,月牙泉周围的山还是比较巍峨的,主峰海拔1715米。峰峦危峭,山脊如刃,经缩复初;人乘沙流,有鼓角之声,轻若丝竹,重若雷鸣,故名鸣沙山。</h3> <h3> <br></h3> <h3> 没有跟风买鞋套,下了步道后,脱了鞋,拎在手上,赤脚走在松软的沙上,虽不硌脚,但走一步陷半步,也不好走。现在已经九点多了,自然不敢爬山去观景了。<br> 今夜无月亦无星,只有满坡手机的光亮,与山脚下舞台上的灯光遥相呼应,看不见舞台上的演唱者,亦听不见他们的声音,其实整个山谷就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是表演者,这种璀璨,这种震撼让来此的游客忘记了这是寸草不生的沙漠谷地!<br></h3> <h3> 其实大家千里万里奔赴而来的,更多为的是那一泓清泉。地处鸣沙山环抱之中的月牙泉,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星转斗移,风啸沙鸣,茫茫沙漠之中,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宛若明镜。沙水共生,山泉相依,成就了“沙漠第一泉”这一世界奇观。此时的月牙泉却隐没在夜色中,默默地充当着一个旁观者。今夜像我一样没能目睹芳容的可能也不在少数,但大家依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