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3位华人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老邓闲聊

<p class="ql-block">目前,在美国的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文理院四个院中,华人院士的数量超过了300人。</p><p class="ql-block">在所有成年的华人中,有54%拥有大学学历,51%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27%拥有硕士学位。这个比例远远高于美国本土居民和其他国家的移民者。美国华人之所以能够如此优秀,这与华人的性格和独特的移民历史有关。</p><p class="ql-block">美国华人中的高端人才,<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最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中国留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这些中国985高校培养出的人才,通过去美国读研、读博、交换生等留学方式来到美国,最后在美国找到工作留了下来,对于美国来说,是一笔巨大的人才资源。</p> <p class="ql-block">张士富,哥伦比亚大学傅氏基金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院长,因对多媒体搜索和检索的贡献而当选。</p> <p class="ql-block">陈沪东,格子波尔兹曼方法的先驱和主要贡献者。他是世界领先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PowerFLOW核心技术的创立者和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David Huang,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凯西眼科研究所副主任,开发多维微米级光学成像技术,彻底改变了眼病的诊断和治疗。</p> <p class="ql-block">黄学东,微软首位华人“全球技术院士”、微软首席语音科学家、微软云计算与人工智能事业部认知服务团队的全球技术院士,全球人工智能首席技术官。</p> <p class="ql-block">Liu, Yaoqi Joe,James Hardie Industries公司首席技术官,因对多层聚合物光学薄膜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做出贡献,并在全球范围内倡导创新而当选。</p> <p class="ql-block">罗爱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集成系统工程系终身教授、轻质材料和制造研究所主任,因在轻质铝、镁和钛材料方面的突破,及其汽车应用的先进制造工艺贡献入选。</p> <p class="ql-block">王茜,西北大学机械工程系终身教授,摩擦学家,研究领域包括接触力学、润滑、微观力学和固态电池。因对计算摩擦学在工业应用中的贡献入选。</p> <p class="ql-block">徐隆亚,他是俄亥俄州立大学高性能电力电子中心的创始人和主任。因航空航天和风力涡轮机的高性能电机和变速驱动做出贡献入选。</p> <p class="ql-block">薛捷,美国思科系统公司任技术和质量副总裁,因对高可靠性网络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工程和引领贡献入选。</p> <p class="ql-block">余振华,在2016年被任命为台积电副总裁之前,他是集成互连和封装部门的高级总监。因对先进集成电路互连和微电子封装技术的贡献入选。</p> <p class="ql-block">Zhao, Ji-Cheng ,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因对计算合金设计、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和工业产品中使用的高通量方法的贡献入选。</p> <p class="ql-block">黄维,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中国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因在有机光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的创新和领导地位入选。</p> <p class="ql-block">曾凡钢,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听力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因更好地治疗了听力损失和耳鸣,并促进工程专业的包容性入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