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之美

饶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种美—— 不似和氏之璧,有赖审美者的专业眼光和素养,才能发现和挖掘 —— 而是显性的纯粹的美,具有普罗大众都能欣赏的审美价值,内在之美与外在之美高度地统一。云南腾冲和顺古镇,就是这种美的集大成者,里里外外都闪烁着灵魂之美。</p><p class="ql-block"> 美友,您去过和顺古镇吗?请来看我的和顺随笔及手机摄影,一块聊聊和顺古镇吧——</p><p class="ql-block"> 明代中期,边陲腾冲,缅甸匪徒屡犯边境,搞得民不聊生。于是,朝廷开始派军驻防当地。和顺古村最早的先民(如寸氏和刘氏家族先辈),纷纷从重庆、江西、湖南等省迁来腾冲戍边军屯,这便是和顺古镇的历史源头。</p><p class="ql-block"> 来自内地的祖先,带给这片蛮荒之地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生活方式,翻开了军垦腾冲的历史篇章。 </p><p class="ql-block"> 600多年来,和顺引进、借鉴先民故乡农耕文明成就,使水利和农田基础设施兴起于原始的陷河之滨火山盆地。</p><p class="ql-block"> 从此,荒凉的腾冲阳温墩,几百幢各式明清建筑依山而建—— 庙宇和书院钟鼓相闻,城楼与月台守望马帮子弟,腾越关连接侨乡与缅甸、南洋的长长南方丝路。昔日的处女地,经岁月磨砺,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p><p class="ql-block"> “ 士和民顺” —— 和顺的经世理想,悠悠回荡来凤山谷。和顺先民,秉承儒释道精神,仁孝乡里、耕读传家。几百年来,天高皇帝远的偏僻腾冲,和顺乡竟涌现出800 多秀才举子,使古镇成为向南方化外传播中华文明的桥头堡。历史上,一批批勤奋高素质的和顺子弟侨居东南亚,其中发家致富的娇娇者,为家乡赚回了大量外汇,也带头捐助了铺路搭桥办教育的公益事业,使和顺拥有全国首座藏书7万余册的乡村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近代,和顺人高擎爱国旗帜,安内攘外,侧应救国。历史烟云曾令中外瞩目 —— “云南一支笔”李日垓先生的“讨袁檄文” ;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募建的“国殇墓园” ; 学者艾思奇先生的大众哲学启蒙运动…… 一批批和顺名士的英雄事迹,一时激励全国上下多少爱国志士跟进!</p><p class="ql-block"> 座落在古镇的和顺八大宗祠,雕梁画栋、重檐深阁,旌旗猎猎。600 年荜路褴褛,历史上这些显赫家族开山人物的后代们,而今活跃在和顺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光宗耀祖,没有僵化和掏空古镇,而是继续在古镇生活、厮守、创新,把和顺打造成遐迩闻名,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p><p class="ql-block"> 和顺长街店铺林立,还是侨乡“ 通天下奇货,淘翡翠珍宝 ”的大气。商贾游客云集百年老字号,沉淀的马帮文化遗迹,街头巷尾比比皆是。走在和顺,恍惚不停地穿越现代与悠古时空。中西、中亚文化交融的侨乡古镇格局,美仑美奂。其得天独厚的口岸繁华景象,所涵养的地方特质、多元文化、地理因素,名冠中国十大古镇之首。</p><p class="ql-block"> “ 野鸭湖畔风光美,陷河湿地白鹭飞。” 和顺的生态之美,不仅美在环绕古镇的良田穑稼、火山热泉,还美在她的商业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和谐交错。她既蕴含明清古建筑“小桥流水人家” 的淡泊韵致,又融合西方及南亚风情,置入公共空间和明快市场结构的宜居绿色环境。她丰富的文化遗存—— 文昌宫、图书馆、元龙阁、中天寺、魁阁、八大家族宗祠、商帮会馆、月台、洗衣亭等等,更是光彩夺目的古镇科学规划的典范,折射出和顺古镇崇文尚教、天人合一的高度文明传承和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p><p class="ql-block"> 总之,和顺古镇之美,令所有与她有缘的端祥者、游览者、阅读者、移居者和研究者,都有美美与共之感,并由衷地欣赏她、赞美她、怀念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种美—— 不似和氏之璧,有赖审美者的专业眼光和素养,才能发现和挖掘 —— 而是显性的纯粹的美,具有普罗大众都能欣赏的审美价值,内在之美与外在之美高度地统一。云南腾冲和顺古镇,就是这种美的集大成者,里里外外都闪烁着灵魂之美。</p><p class="ql-block"> 美友,您去过和顺古镇吗?请来看我的和顺随笔及手机摄影,一块聊聊和顺古镇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00多年来,和顺引进、借鉴先民故乡农耕文明成就,使水利和农田基础设施兴起于原始的陷河之滨火山盆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此,荒凉的腾冲阳温墩,几百幢各式明清建筑依山而建—— 庙宇和书院钟鼓相闻,城楼与月台守望马帮子弟,腾越关连接侨乡与缅甸、南洋的长长南方丝路。昔日的处女地,经岁月磨砺,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士和民顺” —— 和顺的经世理想,悠悠回荡来凤山谷。和顺先民,秉承儒释道精神,仁孝乡里、耕读传家。几百年来,天高皇帝远的偏僻腾冲,和顺乡竟涌现出800 多秀才举子,使古镇成为向南方化外传播中华文明的桥头堡。历史上,一批批勤奋高素质的和顺子弟侨居东南亚,其中发家致富的娇娇者,为家乡赚回了大量外汇,也带头捐助了铺路搭桥办教育的公益事业,使和顺拥有全国首座藏书7万余册的乡村图书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近代,和顺人高擎爱国旗帜,安内攘外,侧应救国。历史烟云曾令中外瞩目 —— “云南一支笔”李日垓先生的“讨袁檄文” ;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募建的“国殇墓园” ; 学者艾思奇先生的大众哲学启蒙运动…… 一批批和顺名士的英雄事迹,一时激励全国上下多少爱国志士跟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座落在古镇的和顺八大宗祠,雕梁画栋、重檐深阁,旌旗猎猎。600 年荜路褴褛,历史上这些显赫家族开山人物的后代们,而今活跃在和顺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光宗耀祖,没有僵化和掏空古镇,而是继续在古镇生活、厮守、创新,把和顺打造成遐迩闻名,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顺长街店铺林立,还是侨乡“ 通天下奇货,淘翡翠珍宝 ”的大气。商贾游客云集百年老字号,沉淀的马帮文化遗迹,街头巷尾比比皆是。走在和顺,恍惚不停地穿越现代与悠古时空。中西、中亚文化交融的侨乡古镇格局,美仑美奂。其得天独厚的口岸繁华景象,所涵养的地方特质、多元文化、地理因素,名冠中国十大古镇之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野鸭湖畔风光美,陷河湿地白鹭飞。” 和顺的生态之美,不仅美在环绕古镇的良田穑稼、火山热泉,还美在她的商业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和谐交错。她既蕴含明清古建筑“小桥流水人家” 的淡泊韵致,又融合西方及南亚风情,置入公共空间和明快市场结构的宜居绿色环境。她丰富的文化遗存—— 文昌宫、图书馆、元龙阁、中天寺、魁阁、八大家族宗祠、商帮会馆、月台、洗衣亭等等,更是光彩夺目的古镇科学规划的典范,折射出和顺古镇崇文尚教、天人合一的高度文明传承和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总之,和顺古镇之美,令所有与她有缘的端祥者、游览者、阅读者、移居者和研究者,都有美美与共之感,并由衷地欣赏她、赞美她、怀念她!</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