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伍)

老单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续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8 求知欲望强烈,可读物缺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年龄和求知欲的增长,读书欲望越来越强烈,但由于“文革”的开始,大部分的古典小说乃至其他的经典都被当成“四旧”给清理了,这就使得我的阅读变得越来越困难。没书可看,怎么办呢?只能是向有藏书的文化人家里去借,我同学杨万奇的父亲是老师,家里珍藏了不少书。隔三差五就去他家蹭书看,有时还会着同学崔安章,邓艳华,薛华喜去他家。《欧阳海之歌》这本书是“文革”初期没有被禁之一,得到属于自己这本书后的激动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我除了读当时可读的一些书,还有《烈火金刚》《迎春花》《苦菜花》《林海雪原》《金光大道》《艳阳天》《闪闪的红星》等小说。这些书,大约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就浅薄粗糙地都读了一遍了。当时读的最多次数的还是《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移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上了中学,实在找不到书读时,就看报纸,看一些“批林批孔”的文章。我还得感谢我的班主任戴老师,当时正值毛主席评《水浒》批宋江之际,戴老师冒着很大风险,偷摸把《水浒传》借给我看。(在这之前没有看过水浒传)当时还不懂政治氛围,理解不了批宋江”的“受招安”是“投降主义”,其实宋江当时有他的难处。但《水浒传》这本书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人物的刻画,李逵在水浒好汉中个性鲜明,他性格率直忠诚又勇敢鲁莽,可爱的个性赢得了我对他的好感。记得初读《水浒传》时我最喜欢武松和李逵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革中后期,暗地里还流传过“手抄本”小说。比如《少女之心》《公开的情书》《梅花党》《选驸马》等等。我厂有个老革命干部,叫余谷鹰,名字曾出现在毛泽东选集里,他有个儿子,当时也被叶群圈定为“驸马”的候选人,但老人家不太同意。(确有其事)这个事后来被我厂高云清编写成手抄小说,流传很广,等我们进厂后 ,看到这个手抄本,已是残垣断壁,缺斤短两的几张看不清废纸片了。我当时看到第一本手抄小说是《第二次握手》。同学传给我时,是用牛皮纸包裹着,我像是做贼似的,急忙塞进书包里。晚上饭后,躺在被窝里,借着15w灯泡的微弱光亮,利用几个晚上囫囵半片地看完,里面字迹潦草,笔体各异,缺页少字,错别字多。即使这样,我也如饥似渴,爱不释手。可以说,尽管文革时期学校的学习环境很不正常,但是由于我坚持不懈的努力,还是保证了一定的阅读量,打下了能写点文字的基础。读书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重要的是磨练了我意志,遇到困难能从书里找答案,就是到现在,读书的习惯依然没有放弃,不想放弃,也不可能放弃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9 纪录片《中国》的错与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2年,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来中国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中国》。1973年1月在意大利和其他国家放映,然而,这部纪录片却引发了一场中意外交事件和在中国持续了一年多的大规模的全国性批判运动。当片子在西方公映出来的时候,银幕上出现的“零落的田地、孤独的老人、疲乏的牲口、破陋的房舍……”让国内瞬间爆炸,安东尼奥的纪录片《中国》立马被列为“禁片”。当时普通老百姓根本就看不到,能看到这个纪录片的得有相当高的位置的人。我只是听说了这个纪录片是怎么地反华,反动。好奇心在作怪,十分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反动的,《人民日报》当时还发表了题为《恶毒的用心 卑劣的手法》的评论员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来到30年后的2004年,《中国》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安东尼奥尼电影回顾展”上放映一场,一票难求。人们这时才发现,安东尼奥尼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珍贵的中国镜头和中国时刻。当然了现在网上随便就能搜索这个纪录片《中国》。2008年12月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表彰研讨会上,《安东尼奥与中国》竟荣获“十佳纪录片”称号,你说打脸不打脸?气人不气人?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到纪录片《中国》,从计划生育的一个孩到现在的放开,正确与否不是老百姓说了算,而是国家意志说了算。最近有一个女人大代表在几届人代会上提案,让卖淫合法化,你想想能通过吗?因为它没有上升到国家意志。现在我们是一夫一妻制,假设国家现在爆发了战争,男士们在战争中牺生了百分之六七十,男女比例3比10,你想想,国家还能实行一夫一妻制吗?所以说任何政策制度法规,都不是绝对的,时间会改变一切。最近日本的核污水排海事情你怎么看?假如是中国核污水排海,那所有的西方世界都得制裁我们,但日本核污水排海,几乎所有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都闭口不提了。所以说,世界上没有什么可能与不可能,只是你的能力还达不到,但不等于永远达不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9 露天电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可以说是百分之百地看过露天电影。诸多的好玩的活动中,最使我值得兴奋的是电影放映队的巡回放映,也就是露天电影。搭连朝鲜小学,营城子小学,石油机械厂,东安二校这些地方都放映过露天电影,每当知道了在哪放映,小伙伴们便会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今晚在某某地方有电影啊!”而且会早早儿的聚拢在要放电影的空场上,打听要放的电影片名,四下奔忙着帮大人们栽用来挂荧幕的木杆。等这一切做好之后,便静静地等发电机响起的那一刻,那段时间或许是最难捱的了。直等到发电机“突突突”的响起之后,炽亮的电灯撕开夜幕的时候,伙伴们便会再次欢呼雀跃的齐声喊出“开演喽”。那时候什么《鸡毛信》,《地道战》、《地雷战》、还有朝鲜电影,如《买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鲜花盛开的村庄》。当时在中国还有苏联,越南、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的电影。文革中有一个顺口溜概括了这些国家电影的特点:“苏联电影老是一套,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罗马尼亚电影又搂又抱。中国的就是新闻简报”等一系列中外故事片。苏联电影老是一套是说当时经常放映的苏联电影只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可以说露天电影是儿时最美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四章 中学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 毛主席给李庆林的复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十年前的1973年,福建莆田知青家长李庆林冒死给毛主席写了一封反映知青生活极度困苦的信,毛主席给李庆林回了信,这封信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我当时是初一年级,由于新校舍教学楼没有竣工,我们暂借东安一校上课。下半年的某一天,我们整个年部集合在操场上,由教导处主任赵炳奇老师手持便携式干电池扩音喇叭,向我们照本宣科通读了信的内容。当时还宣读了毛主席给李庆林的复信。教导处主任一手拿稿,一手拿喇叭,风不时就把稿纸吹的折叠起来,教导处主任时不时用喇叭遮挡或扶平稿纸,印象深刻。至今仍一字不漏能背下毛主席的回信!李庆林同志: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落款是毛泽东。我没有下过乡,有些事情都是后来听别人说的怎么怎么苦,女知青就更难上加难,被糟蹋被强暴的不是个别现象,有些事只有当事人清楚,我不便在这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 搬迁新校舍,平整学校操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抚顺三十七中学,我们76届是首届毕业生,新建的校舍,操场还没有平整好,就急急忙忙从借用的东安一校搬了出来。教室宽敞明亮,我们班是上二楼梯右边转第一个门。雪白的墙,崭新的桌椅,麻面玻璃黑板。(以前都是木黑板或水泥的)整个教学楼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教学楼外,泥泞不堪的黄土地,高低不平的风化岩,只有楼前一小片很小的操场,完全不够全校学生使用,于是动员全体学生义务劳动,目标是削平学校东边的小丘陵,平成为一个大操场。每天都是上午上课,下午平操场,场面是相当的热火朝天。师生们一起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各自从家带来铁锹、镐等工具。(学校不可能买几百把锹)我们班由林廷山、崔万荣,赵玉海等几个个大有劲的刨镐,把风化岩一点一点啃下来,女同学用锹撮,其他同学肩挑手抬,把土石运到低处。 所有的班在一起排开干,为鼓舞士气,山头上一般插几杆彩旗,放上高音喇叭,不时播放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各班还安排报导员,投稿校广播站,我们班的李秀珍是广播员,只要是我们六班的投稿,其他稿件一律往后排。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成语在这个时候发挥的是淋漓尽致,其他班报导员对这个事还有过异议,但是现官不如现管,没用!所谓投稿一般就是表扬哪个同学干的欢干得好,被点名的表扬的同学,就像打了鸡血,跑得更快、干得更欢了。我当时长得弱小,被表扬几乎是不可能的。上午上课,下午回校平整操场,中午在家必须得吃饱饭,要不到了三四点钟是真饿啊!这个操场平整持续了很长时间,拿锹拿的胳膊疼,俩人抬筐压得肩膀疼,每天晚上累得躺在炕就想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是新组建学校,老师都是从各学校抽调的精英和骨干,我们班的班主任是文革前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的戴老师,学识渊博,博古通今。可以说,我现在的这点墨水,与您的点拨,是分不开的,否则今天也不可能堆砌这么多文字,在这絮絮叨叨地回忆以前的那些事。数学科任赵老师有着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卓尔不群的气质,干练,讲课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裤线总是笔直笔直的。谢谢您,赵老师!您教给我们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并千叮咛万嘱咐:不管造反有理无理,不管革命几元化领导,数学基础一定要打好!您还教我们合并同类项,告诉我们同桌可以互相切磋,遗憾的是到毕业,男女同学这两项,懵懵懂懂还是没有合并好!哈哈!虽然现在,我已忘了如何解那些复杂的题目,但由您打下的数理逻辑,到现在也不过时。原来教我们物理的朴老师(朝鲜族),后来听说考上了研究生还是博士有点记不清了。当时的师资力量雄厚,体育老师是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转业军人,四川人,说话有时我听不懂,教我们正步走,必须得有种军人的气质。可是、但可是有愧于老师们对的我谆谆教诲,辜负了老师们的期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 怀念校园生活,悔恨当初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了中学,我的同桌时代已经先进到两把椅子了,桌椅油漆是浅黄色的,椅子是用木头条简单粗暴地钉成的,但由于本人属于多动症那伙的,椅子上的钉子,没有多久,就从木条里钻了出来,裤子被刮坏了好几回。母亲给我做了个厚棉垫让我带着,我从来没有用过,总觉得那是女生的事,我一个大小伙子拿着它,太掉价,当时的虚荣心占了上风。记得有一天正在上课,不知是椅子不结实,还是我的坐姿不对,竟然“咔嚓”一声,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椅子四分五裂,班里所有的目光齐刷刷射向我,我的女同桌吓得“哎呀妈呀”站起来,我当时尴尬极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躲起来。现在的学生已经体会不到同桌是什么感觉了,因为所有学校教室里已经单人单桌,即便两张桌子挨在一起那也只是邻桌的你。中学短暂的三年,没怎么正式上课,今天“批林批孔”,明天“反击右倾翻案风”,后天又学工下厂劳动。当时“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学得再好,也得下乡,所以我也就随大流了。每个人都有母校,我的小学母校早已不见了踪影,中学的教学楼也早已挪做他用。再想回到母校,看看曾经的操场,上过课的教室和黑板,绝对不可能了,只能是留存在记忆中了。现在回想起来,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当时没有听老师的话: 好好学习,将来会有用的。参加工作以后,才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有了儿女之后,孩子很简单的作业都辅导不了,让孩子给怼的:你都没有好好学习,让我好好学习,给我整的是哑口无言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5 批林批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批林我知道,因为他要谋害毛主席,但批林与批孔联系在一起,我当时真的是理解不了。为什么在林彪坠机去世近3年后,国内才掀起“批林批孔”的运动? 我也问过大人们,他们也解释不清楚。当时这点人们谈论的较少,不是没有人谈,而是因为敏感字话题,不敢说出来而已。后来才知道,革命是要打倒孔家店的,是要批孔的,革命阵营中的复古派是要尊孔的,林彪就是其一。对于党内尊孔现象的重现,主席有非常精辟的见解与预见。如果说批林与批孔并行在当时还不被理解的话,那么后来孔子像又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东,就不能不令人对主席的洞察力佩服的五体投地。其实当时的政治斗争,作为底层的老百姓,就是随帮唱影跟着瞎胡闹。小屁孩儿的我们更是啥也不懂,学校也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开展了批林批孔运动,教学楼的走廊里到处挂满了各班写出批林批孔的大字报。然后各班选出优秀代表到学校广播室通过大喇叭向各班播放。我从报纸上东拼西凑了一段文字,居然还被选上了优秀,你说可笑不可笑?其实老师们都心里明镜知道我几斤几两,只是不好意思戳穿罢了。</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未完待续 </span></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