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里的春光

关爱生命

<p class="ql-block">文/郭建设</p> <p class="ql-block">  每当酷暑到来,暑热像火炉一样灼烤着人们不得不打开空调,或打开电扇,或避暑阴凉之处手摇折扇的时候,我都会怀念那个盛夏如春的塞外。</p><p class="ql-block"> 塞外的冬天冰雪天气居多,寒风凌冽,虽四皮(皮大衣、皮帽子、皮手套、大头鞋)裹身,仍感寒冷。因此在冬天看那里的男女,都不能用苗条或亭亭玉立描述,总是显得那么臃肿。入冬后,只要降下第一场雪,街道及公路上的雪经车轮辗轧之后,就会变成非春光照射不能融化的坚冰。这些给车辆和行人造成交通障碍和安全隐患的坚冰,在漫长的冬季里承受着车轮无数次的负重辗轧,不但坚挺不退,相反还会因经常的降雪不断加厚。被坚冰覆盖的公路,像数条闪着银光的玉带,静卧在纵横交错的交通线上,无时不在考验着司机的驾驶水平。那里的“白毛风,”一种高寒地区特有的夹带砂砾般雪花的风,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痛。晴朗的天空,一阵风刮来,房前会堆起一道跨越困难的雪墙;一米多深的沟壑,会被雪在瞬间填平。我退伍前夕,在我们驻地北部,曾因降雪和狂风,被雪淹没了许多村庄,冻死了许多牛羊,国家不得不派部队前去救援。当时听说,救援的车队由坦克开道,每小时只行进十多里路,一不小心车辆就会掉进深深的雪窟被淹没。</p><p class="ql-block"> 塞外的冬天虽然寒冷,塞外的盛夏却舒适如春。当你踏上塞外那片土地,你就会感觉瞬间又从盛夏回到了春季。阳光不再如同火炉,却如春日温暖柔和。中午最热的时候,虽然偶尔也会让人有些暑热的感觉,太阳偏西便会迅即消失,早晚还会有些发凉。塞外没有暑期的闷热,没有暑期的烦躁,没有那些如雨的汗水。如果你不从事又脏又累的体力劳动,可以不必每天洗澡,就是几天不洗,身上也仍然光滑清爽。那里也有蚊子,有的还很大,但它们不像内地蚊子那样疯狂,那样聚堆成帮,那样挥之不去,塞外赐给它们的生存时间也很短。</p><p class="ql-block"> 在家乡的夏日里,有时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刚刚穿在身上的衣服,一会儿便会被汗水浸透,身上整日都是潮湿的,涩涩的,需要每天冲一次澡,每天都要把被汗水洗过的衣服扔进洗衣机。最烦人的还是那些蚊虫叮咬,让你不得不备上花露水及蚊香和蝇拍。</p><p class="ql-block"> 塞外的夏天是美丽的。漫山遍野被绿染透,簇簇鲜花争艳夺目。望天空清澈如洗,看草地蘑菇圈诱人。我曾利用周末空闲,爬上绿茵覆盖的山岗,欣赏浩瀚无垠的塞外蓝天;也曾在草地的蘑菇圈里捡拾珍奇蘑菇。这里民风朴实,豪爽热情。我曾在老乡家住过两年,头一年是因部队营房未建成在老乡家暂住,另一年是执行国防施工任务。房东把我们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对我们需要帮忙的地方,总是有求必应,照顾周到。带有浓厚塞外风味的莜面饸烙、油炸糕和房东自制的各种样式的点心,那种香味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塞外盛产莜麦、土豆,但缺少青菜。所以,连队食堂里很少见到绿色的青菜。尽管连队千方百计改善伙食,副食仍很单调,大多时候都是一天三顿炒土豆,只不过是在原料不变得前提下变换一下烹炒方式。为改变这种单调的的副食状况,我们连在驻地村边搭起了一个在当地从未见过的塑料大棚,种植了一些蔬菜。这样虽还不能满足需要,却也让连队餐桌上单调的颜色得到了一些改善。战士们探家时,家里人问想吃什么?多数战士都会很幽默地回答说:是绿色的就行。可见,战士们对绿色食品多么渴望?</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在唐山,我见到一个塞外饭店。看到塞外俩字,我感到非常亲切。于是便走进去吃了一碗塞外风味的莜面饸烙。从那以后,我出差到唐山,中午都到这个塞外饭店去品尝久违的塞外风味,有时还特意带回家一点,让家里人也品尝一下。饭店里的人说,为了使莜面饸烙保持塞外的味道,做卤用的土豆,都是从塞外运来的。土豆因生长环境不同,塞外的土豆肯定和内地的土豆在品质上有些不同。但我此时已辨别不出塞外的土豆和唐山的土豆在品质上的区别,所以也不知他们说的是真是假,吸引我的就是“塞外”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里有我的青春时光,有我的军旅情结,还有很多很多的生活印记。</p><p class="ql-block"> 我曾想,如果让我选择一个心怡的避暑圣地,我不会去闻名遐迩的避暑山庄,也不会去其它任何地方,一定选择塞外。在塞外,我不需要豪华的住宿条件,也不需要现代时尚的生活用品,有当年住过的土坯房,有当地农家的家常便饭足矣。对于我来说,能回到我的第二故乡,再一次享受那里盛夏和煦的春光和风土人情,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p> <p class="ql-block">两幅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