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熙路太古里大慈寺

添源地方

提到春熙路太古里,许多人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牵手门”。呵呵,太古里确实是因为这件事大火特火,但我知道太古里,确是从大慈寺开始的。 太古里是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地标之一,位于市中心的春熙路商业区,是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于一体的综合体。很多人只知道这里不仅是成都时尚人士的聚集地,更是街头摄影师的天堂。但他们不知道,太古里周围的古建也不少,传统与现代的元素相互融合,既保留了古老成都的韵味,又展现出国际化的风尚。大慈寺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就是大慈寺的山门。上面的匾并非民间传说的唐玄宗或唐熹宗所书的御匾,而是清晰地标明为“光绪六年佛成道日“,落款为“楚蕲黄云鹄书”。这恰恰说明了这座始建于魏、晋,极盛于唐、宋,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规模宏大、高僧辈出、世传为“震旦第一丛林”的古寺,在1600多年的时光里饱经沧桑,因火灾毁于明朝,后清朝重建。 山门前的照壁上是苏轼的字迹,当然是后人摹刻上去的。 照壁前方还有一座”字库“,修建于清朝中叶,主要是焚烧字纸所用。因为古人惜字如金,凡是有墨宝的纸张都必须在字库焚化以示敬意,所以出现了这样一座特殊的建筑物。 大慈寺虽然地处闹市,里面却非常安静,正应了”闹中取静“的特点。历史上,“大慈寺”最有特色和影响的文物是名画和铜佛,可惜都毁于一旦,让我十分惋惜。 由于我去得较早,所以拍了一些光影效果,更觉得古寺清静。 大慈寺虽说是清朝重建,却也可以从细节处看出匠人们的用心。 大家可以通过这些物件,感受到它特别注重细节。 大慈寺的门上面都雕刻有图案,有人物、瑞兽等等,非常古朴典雅。 现代添加的物件也很突出佛教的特点,让人眼前一亮。 幽静的长廊,你见证了多少人来人往? 大慈寺还有个特点就是鲜花绿植多,而且布局较好,点缀在古寺之中,平添生活气息。 出了大慈寺没走多远,就来到马家巷禅院。该禅院建于清末民初,原是为来大慈寺朝拜的居士所修。 走了没多远,又看到了欣庐。这也是大慈寺街区六处建筑遗存之一,建于民国时期。欣庐和马家巷禅院里面都已变成商店。我发现,成都的许多古建都有商家入驻。这点其实挺好的。因为老房子如果没有人来使用,会很快坍塌。既然里面没什么文物,那么在保持建筑原样的同时,把里面修整一下,进行不伤害房子的商业活动,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欧洲许多古建就是这样做的,只要保护得当,是可行的。 最后来到春熙路。二十多年前我就来过,虽然热闹,却没有现在繁华和现代化。这里有众多“中华老字号”的成都名小吃,我也在”龙抄手“里面吃了午饭,非常舒服。<div> 整个春熙路太古里,不仅仅是一个时尚的代表,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个创意和灵感的源泉。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成都的独特魅力和活力,也可以体验到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交融。春熙路太古里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让人们流连忘返、充满惊喜的地方。我在这里呆了一天,充分感受到它的时尚、文化、创意和生活的美好!</div><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