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泸沽湖(下)

人淡如菊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起床了,每人吃了一小碗米粥、一个鸡蛋🥚和二车姨妈现烙的几块玉米饼之后又开始了环湖游。由于我们已经到了泸沽湖的东岸,所以无法看到湖上日出的美景了,但我往车窗外一瞥,居然看到一弯雨后彩虹🌈挂在西天,这也算是小小的补偿吧😝湖东岸已经是四川省的管辖范围了,湖岸地势较低,沿湖的客栈鳞次栉比,开发的远远要比昨天我们走过的湖西岸成熟。出于职业本能,一路上我们跟二车导游闲聊了几句,得知他们这里的孩子在村子里只能读到小学五年级,要上六年级和初中的话,就要到离家很远的镇子上了。虽然现在国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不需要缴纳学杂费,但有些家庭还是拿不出孩子拼车和日常生活的费用,因此有些孩子就辍学了,能上到高中的孩子更是凤毛麟角,要看成绩和家庭经济情况了。所以,他们这里大学生,是非常受人尊敬的。难怪二车导游说,他们这里考导游,比其他地方的条件要低很多,只要上过学、会说普通话、能与人顺畅沟通,就差不多可以了。</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走进摩梭人家,探秘最后的女儿国生活日常。接待我们的央金拉姆是位漂亮的摩梭阿妹,今年28岁,苗条的身材丝毫看不出她已经是两位孩子的母亲。在去往她家的路上,我们得知摩梭人的房屋🏠,最初都是木头建造,全屋都是榫卯结构,连屋上的瓦也是由木板做成。这种房屋有个缺憾,就是下端木板遇雨容易腐烂,所以每隔若干年,就要拆掉重建。现在为了省事,有些人家也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的了,有的则在屋子墙脚加上彩钢板做围挡防潮。</p> <p class="ql-block">  来到央金阿妹家门口,我发现她家门口的门牌上不仅有村庄名、名牌号,还有户主的姓名。走进去,左手边是柴房,堆放一些杂物,右手边临路的是花房,二楼是央金拉姆五姐妹的闺房,一楼是她阿妈和姨妈们的住处,正前方就是她家的正屋,是接待客人的场所和祖母的住所,家里通常是没有年轻力壮的舅舅们的住处(因为晚上舅舅们会到他们的阿夏家住,等舅舅们老了,则会被接回来养老)。随央金阿妹走进她家正屋,我看到里面有三个火塘,大家就围坐在火塘边。阿妹说,火塘里面常年炉火🔥不熄,因为家里供奉着火神,她祖母现在不在家,已经外出转经去了。祖母由全家人推选,且要自愿割舍自己的情爱,是一家之主,掌管财政大权,家里所有人的半数收入要交给她统一打理,她会置办成牦牛、牧场等家产,留给子孙后代。摩梭人没有银行,因为摩梭人一旦死去,所有的钱💰都要捐赠给寺院,不能留给下代。摩梭人还属于集体公社制,根据各自的特长,全村人分为接待组、划船组、歌舞组、煮饭组等,各司其职,按工计酬。</p> <p class="ql-block">  摩梭男孩、女孩十三岁成人,女孩成人后,就可以穿裙子了,她们身上的服装融合了三个民族的特色,上衣是蒙古族、腰带是藏族、裙子是彝族(年轻的女子穿白裙、年长一些的穿蓝裙、年老的穿黑裙),阿舅要给她准备一间花楼,通常十六七岁就可以开始走婚了。青年男女在每晚举办的篝火晚会上结识,遇到自己喜欢的阿哥阿妹,就可以在跳锅庄舞时用食指抠对方手心三下,表示“喜欢你”,如果对方也回应你三下,就表示互相爱慕,然后就可以交往走婚了。阿哥到阿妹的花楼时,要随身携带三样物品,猪肉🥩、匕首和毡帽,猪肉用来喂看门的大狗,匕首用来拨门栓、撬窗户,毡帽则挂在窗外,表示有人了“请勿打扰”😂😂😂等阿妹怀孕了,阿哥就可以带着彩礼登门求婚了(彩礼通常是几头小牦牛、一些银器等),然后晚上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走婚,就无需再爬窗户了😁虽然绝大多数摩梭人不领结婚证,是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但他们都很自律,也是一夫一妻,互相忠诚的很,所以,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随便(二车导游也一再希望我们这些游客能把真相传播出去)。生了孩子,交由舅舅抚养,因此摩梭男人不养自己的孩子,只养自己的外甥哦🙄</p><p class="ql-block"> 摩梭的男孩从小要学习爬树、盖房子、木工、银雕等技艺,女孩子则要学习织布、绣花、做衣服等,当央金阿妹问我们一行人会干啥我们啥都不会时,是一脸的嫌弃啊😂😂😂</p><p class="ql-block"> 摩梭人喜戴银饰,喜用银器。他们一生下来,阿爸会送给他们一个银碗吃饭(这是阿爸送给自己孩子唯一的礼物),盛水用的钵、烧水用的壶也是银的,阿哥送给阿妹的定情物是银镯子,阿妹的腰带是银腰带,耳环是银耳环,梳子是银梳子……她们也经常利用身边的银器试毒、刮痧、祛湿、净化饮用水等。听说银器有这么多妙用,一行人的钱袋子💰又没看住,我也入手了一把银梳子😁😁😁</p> <p class="ql-block">(忘记拍照了,在网上扒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来到走婚桥,欣赏湖滨湿地草海风光。走婚桥最早建于土司时代,桥长300余米横跨草海两岸,由木头建造而成。走婚桥不仅方便了两岸老百姓的通行,同时在过去的战争中为土司集中两岸兵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走婚桥是摩梭阿夏(摩梭人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彼此称为“阿夏”)羞涩初会时的浪漫步道,被誉为“天下第一爱情鹊桥”。走在木桥上,湿地中各种水生植物恣意生长,绿意逼人,不知名的野生水禽在草海偶尔露出的一小块水面上嬉戏觅食,丝毫不惧怕如织的游人从它们身旁走过,因为它们知道自己才是这里的主人。远处的山峰、高处的天空云朵、近处的蒲草倒映在池塘里,让人仿佛跌入了魔镜。眼前这一切景物对于生长在长江边的我来说,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似乎有点想家了~~桥的另一端,树林里还有摩梭人牵着打扮齐整的马匹供游人骑行。</p> <p class="ql-block">  走完桥,我们泸沽湖的行程也算结束了,吃完午饭,二车导游就随车送我们回丽江(这里要特别感谢上海小夫妻赞助的晕车贴😘)。送至半途,二车导游突然接到新的任务,让他临时接一个新团,因为那个接团的导游路上出事故了(所以在山区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哦🙄),我们都很理解,二车帮我们联系好车辆、确认好各自的酒店之后就跟我们匆匆告别了。</p><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左右,我们回到丽江的酒店,稍事休整,就和上海的那对小朋友相约去吃心心念念的野生菌火锅。老公事先在美团上团了个四人套餐,我们步行十来分钟就来到这家小镇菌菌汤火锅店。火锅以土鸡为汤底,老板将一大盘切好的野生菌拼盘倒入锅内,关照我们一定要等锅内汤沸再煮十五分钟后才能食用(桌上放置的小沙漏⏳刚好可以帮我们计时)。在这等待的时间里我们也没闲着,店里的小哥在火锅四周的铁板上铺上防粘纸,我们就在五花肉下垫上洋葱放在上面烤了起来,等五花肉开始滋啦滋啦冒油了,再把包浆豆腐放上去烤。别说,等豆腐烤得鼓胀起来,蘸上料汁,放入口中,竟鲜嫩异常。时间到了,我们各自盛了一碗野生菌鸡汤,连吹几口,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一入口,菌类特有的清香立刻充盈整个口腔,让人食欲大开,这么多天总算吃到美味了😁😁😁一通狼吞虎咽之后,我们又加了份288元的野生菌拼盘,这次蘑菇🍄的种类就跟之前团的很不一样了,老板介绍有松茸、黑松露、鸡枞菌、见手青、牛肝菌等珍贵品种。又是十五分钟的等待,这次再喝菌汤味道更加浓稠鲜香,菌子有的绵软,有的脆甜,有的入口即化……值得一吃👍👍👍(噢,忘记说了,我们还品尝了在菌汤里汆烫过的水性杨花的味道,就像我们这边吃的新鲜的黄花菜,不过供食用的水性杨花都是人工种植的,野生的属于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不可以采摘食用哦)最终,四人吃得肚饱腹圆,心满意足地回酒店睡觉觉了💤</p><p class="ql-block"> 云南之行以一顿菌汤火锅完美收官😁😁😁</p> <p class="ql-block">写在这次云南之行最后:</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次云南之行我还是有些许的遗憾,现在的云南跟自己期待中的样子还是差了很多。也许,现在的云南多了世俗气,失去了最初的本真,就如泸沽湖的二车导游所说,或许十年后你再来泸沽湖,它已经不是现在的模样了。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传承,但随着汉族文化的不断入侵,少数民族文化日益消退,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甚至消失(划猪槽船的阿哥就告诉我们,他们这代人有很多已经不会说摩梭语了),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p><p class="ql-block"> 心中有信仰,人民有力量。每个民族在发展的同时都应坚守自己民族的文化底蕴,葆有自己民族的独有特色。居住在香格里拉的藏民们,那种与生俱来的对神山圣湖的敬仰,也许就是他们对本族文化的世代坚守与传承吧。</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去向远方就是一种向往,而我们人类也终将走在去向远方的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