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23日清晨,我在德国法兰克福美茵河畔,拍到了一只埃及雁从河堤上飞向河中的系列精彩飞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埃及雁,为鸭科埃及雁属鸟类,俗名秃雁。体重1.5-2.5千克。眼睛棕色,眼窝处有一对好似戴上墨镜的红眼圈,颈部及背羽为巧克力色,一对善于飞行的大翅膀由排列整齐的黑白两色所构成,有粉红色的长脚,嘴基米色。上体略有斑驳的红褐色,颈部有领围呈红褐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领域意识过分强。</i></b><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埃及雁通常在陆地上吃草,包括各种植物,以草、种子、嫩芽、叶、谷物和农作物为食。也从浅水处寻觅,包括藻类和水生植物。有时也吃动物性物质,如蠕虫、蝗虫或翅白蚁。在觅食和日常活动中,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领域。这是一种凶悍型水鸟,领域性极强,对于侵入自己领域的小型鸭类,除了凶猛叫喊外,常主动发起攻击。特别是</span>在繁殖期,对自己的物种有强烈的领域意识,釆取有力的安全防范措施,常见空中追击入侵者,并与其空中混战。即使是同种类相邻的一对埃及雁,有的也会为了自己后代的生存和掌控更多的资源,而杀死对方的后代,把自然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演绎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筑巢育雏有章法。</i></b>埃及雁属群居性水鸟,通常都以成双成对形式出现。会在很多适宜情况下筑巢繁殖,如遇有开阔水域、短草和有谷类食物的河谷,亦或是城郊湿地公园古老的树洞,它们便选择在这里安营扎寨,筑巢繁殖。雌鸟用芦苇、树叶和杂草筑巢,雌雄双方轮流孵化鸟蛋,照顾后代,直到雏鸟长大到独立。然而,这种父母般的照顾并不包括为幼鸟觅食。因为幼鸟是早熟的,出生后不用多久便会自己独立觅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所见多为逃逸鸟。</i></b>埃及雁在非洲广泛繁殖,是常见留鸟,它们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和撒哈拉以南干旱地区,种群数量非常丰富。近年来它已传播到英国、丹麦、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美国的一些州,在这些地方形成了自我维持的种群。非洲区域外所见到的埃及雁,主要应该来自于人工饲养逃逸的个体观赏鸟,它们逃逸到其他地方繁衍生息,以至于现在的野生种群逐步在西欧、新西兰和美国部分州建立。正因其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大,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有鸟类史料记载,仅于1866年5月,在北京附近有人见到过这种鸟。据说,这种鸟因迷路飞到北京来了,正好被人撞见记录了下来,但以后再也没人见过这种鸟。目前,埃及雁已从北京市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撤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艺术观赏受欢迎。</i></b>埃及雁在古埃及被认为是神圣的,这是一种出现在古埃及坟墓里和其它场合艺术品中的鸟类。早在17世纪后期就被西方欧洲引入作为公园和宫殿的散养及观赏鸟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埃及雁羽毛的色调有相当大的差异,有些鸟是灰色的,有些是棕色的,但这与性别或年龄无关。成年鸟类翅膀的很大一部分是白色的,但在静止状态下,白色却被翼羽遮盖住了。当它被唤醒时,无论是报警还是攻击,白色开始显现。在飞行中或在攻击中翅膀完全展开时,白色十分显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是埃及雁自带的好似配戴墨镜的红眼圈以及对比强烈的黑白翼羽等异域风,有人最初把它们带到了英国,引起雁鸭收藏家的兴趣,并广受贵族阶层欢迎。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它们开始向英国东部和南部扩散。由于它们在树洞里筑巢,那些古老的森林周边的湖泊成了它们首选之地。今天,埃及雁已经在荷兰的大部分地区安家落户,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部分州,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了。笔者今年在德国探亲期间,就分别在美茵河畔绿草地、黑森野生动物园等多个地方见到了埃及雁,其艺术观赏价值和文化社会价值,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本篇图片拍摄于德国法兰克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i>欢迎欣赏,谢谢赞评</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