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儿童立场</b></h3></br><h3><b>系统思维</b></h3></br><h3><b>积极语用</b></h3></br> <h3>HAPPY· SUMMER HOLIDAY</h3></br> <h3><b>备课共享场①</b></h3></br><h3>备课指导:朱煜 整理思考:程姣</h3></br><h3>假期余额不足</h3></br><h3>酷暑难耐,疫情反复无常</h3></br><h3>居家办公,备战开学</h3></br><h3>我们一起进入备课共享场</h3></br><h3>把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结合起来~~</h3></br><h3><strong>01</strong></h3></br><h3>SUMMER HOLIDAY</h3></br><h3><b>《桂花雨》设计思路</b></h3></br><h3> 《桂花雨》的教学设计在前两天的公众号分享过,朱老师提到:“如果他上,他会先选择上桂花雨”。(设计思路见前两天公众号)</h3></br><h3> 朱老师的板书很有设计感,从板书就能看到学生思维的发展。</h3></br><h3> 板书设计:</h3></br> <h3>朱老师说课:<br></br></h3></br><h3> <strong>1.紧扣单元目标。</strong>从某种角度是实用文,这篇课文主题是文学性文本,教学中用了一些文学教学的手法。单元目标要教学生体会什么是借物抒情,但教学时不能直奔主题,直奔主题学生是不理解的,学生不理解借物抒情是怎么产生的。本节课借助板书,让学生感受到借物抒情,借桂花给他带来的各种情感体验,所以若干年后长大在某一个地方闻到这样的香味就调动了他的记忆,调动了他原先的思乡之情。我们要通过板书要学生感受到。教学怎样产生这个板书呢?板书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4段,通过句子的比较、通过笨笨的,让学生感到作者心中的桂花很迷人、很喜欢,通过句子的感受特点的表达方法。5-8自然段就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完成</h3></br><h3><strong> 2.关于朗读。</strong>师生之间的轮读,轮读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核心信息,教师读的就是无关紧要的信息。第二种是表演读,表演完后可以感受到学生朗读的面貌不一样,因为放松了,自然就读出来了。第三次读就是配乐读。通过配乐感受情感。</h3></br><h3><strong> 3.学生的评价。</strong>学生发言,教师怎么评价的。</h3></br><h3><strong> 4.情境的创设。</strong>表演的时候创设了口语交际:下雨下雨应该有雨点呀,应该有声音呀,应该有香味啊!创设的口语交际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桂花雨三个字的意思。桂花雨里寄托了“我”童年的快乐,桂花香知识桂花很香。</h3></br><h3><strong>02</strong></h3></br><h3>SUMMER HOLIDAY</h3></br><h3>《珍珠鸟》设计思路<br></br></h3></br><h3> 第二篇上的课文《珍珠鸟》,当作精读课文来教。针对单元目标,自己给它进行功能定位,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h3></br><h3><strong> 为什么?</strong></h3></br><h3><strong> 1.语言适合中年级学生。</strong></h3></br><h3><strong>2.典型的借物抒情文章。</strong>抒发的是人与动物之情,更多的是学习借助珍珠鸟来抒发人与人之间的信赖之情。</h3></br><h3><strong>3.内涵丰富、语言优美。</strong>特别是开头第一段。好的语言被学生内化是特别容易的,比如孩子读古文,读着读着就会在写作中不自觉得加进去。文言文语言有张力,《珍珠鸟》语言极</h3></br><h3><strong> 怎么教?</strong></h3></br><h3> 教学环节</h3></br><h3><strong> (1)聚焦“怕人”。</strong></h3></br><h3> 引导学生从“怕人”和“不怕人”这两个角度找相应的句子,从“怕人”的鸟你读出了什么?找出相关写“怕人”的句子。(从时间角度)</h3></br><h3><strong>(2)聚焦“不怕人”。</strong></h3></br><h3> 也有些人认为珍珠鸟“不怕人”的句子,从地点的角度找,体现珍珠鸟不怕人的地点变化,依次板书,板书写完一定要观察板书。从板书中你发现了什么?(地点角度)</h3></br><h3>低层次回答:我看到珍珠鸟不怕人了。</h3></br><h3>中层次回答:我看到珍珠鸟和他们的情感越来越深了,离它越来越近了。</h3></br><h3>高层次回答:我看到珍珠鸟对人的信赖之情越来越浓厚啦!</h3></br><h3><strong> (3)延展到生活</strong></h3></br><h3> 比如:“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说你对信赖之情的理解。</h3></br><h3><strong>(4)最后总结:</strong>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写这篇文章的?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借珍珠鸟实际上在抒发什么呢?</h3></br> <h3><strong>(5)板书设计:</strong></h3></br> <h3><strong>我的收获:</strong></h3></br> <h3> 1.文本解读抓住“怕人”和“不怕人”<strong>从时间、地点角度层层深入。</strong></h3></br><h3> 2.<strong>学会从学生的发言判断学生所在的层次,</strong>也就是学得怎么样,并引导和评价。</h3></br><h3> 3.<strong>问题要具有开放性。</strong>从设计中,你会发现朱老师的提的问题基本都是开放性的、能启发学生思维,能延展到生活。</h3></br><h3> 朱老师提问举例:你读出了什么?你发现这一自然段和平常的段落有什么不同?你还发现了什么?</h3></br><h3> 4.<strong>教学层次要分明,</strong>紧紧扣住单元目标,将单元目标润物细无声地浸入课堂。</h3></br><h3><strong>03</strong></h3></br><h3>SUMMER HOLIDAY</h3></br><h3><strong>《白鹭》设计思路</strong></h3></br><h3> 白鹭不是借物抒情,开头赞美写白鹭,最后还是赞美写白鹭</h3></br><h3> <strong> 1.读课题,学习“鹭”</strong></h3></br><h3>过渡:我们前面学了“鹭”我们一起看看作者笔下的白鹭是什么样子的?</h3></br><h3> <strong> 2.直奔第五段,指导朗读,学习其中的生字。</strong>讨论:作者从哪些角度写白鹭的外形?外形的特点是什么?比较:白鹤、朱鹭、苍鹭的图片(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所以要有图片进行比较)</h3></br><h3>围绕着第五自然段的内容来比较,还可以“一分”“一忽”是多少毫米?</h3></br><h3> 3.整篇文章对白鹭最为精准的概括是“适宜”文中哪句话归纳了白鹭外形美?<strong>理解“适宜”</strong></h3></br><h3> <strong>4.自学6-8自然段</strong></h3></br><h3> <strong>5.读一读,说一说白鹭的美,并为三个自然段起名字。</strong></h3></br><h3> 分别给三个自然段取名字,通过名字让人感受到白鹭的美。</h3></br><h3>到了第二单元搭石也要用到这样的方法,只要会取名字了就对这一部分就理解了。</h3></br><h3>第三课5-8、第一课6-8都是放给学生自己学</h3></br><h3>在写景的课文,越是写得美越没有办法详细地讲,破坏美感</h3></br><h3>最理想的就是朗读指导、理解背诵</h3></br><h3>给一个自然段取名字,就是帮助他理解。</h3></br><h3>真正要教的:把三个自然段当做三幅画</h3></br><h3> <strong>6.讨论交流,引申理解《绝句》的镜头美</strong></h3></br><h3>类似写白鹭的古诗也有,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首诗和我们的白鹭是一样的,也是一幅画,这首诗里你看到哪些画?</h3></br><h3>由白鹭像一幅画就理解到白鹭就像一首诗。</h3></br><h3>白鹭既是一幅画,也是一首诗。怎么连接,用《绝句》四个画面、四个镜匣。</h3></br><h3>为什么作者要说白鹭是一首诗</h3></br><h3> <strong>7.总结:白鹭是一首诗</strong></h3></br><h3> <strong>8.板书设计:</strong></h3></br> <h3><strong>我的收获:</strong></h3></br><h3> <strong> 1.简约而不简单。</strong>听完朱老师对本篇课文的设计,看似简单,从“鹭”字入手——白鹭的外形特点——白鹭外形美(适宜)——描绘三幅优美的图画(三幅画取名字)——引申《绝句》理解白鹭是一首诗,这样的教学流程看似简单,实则环环相扣,还有很多支架需要搭建。</h3></br><h3> <strong> 2.板书很有设计感。</strong>到了中高年级,板书很重要,透过板书孩子会明白本节课的重难点,朱老师分享了他的板书在无意间用思维导图构成了一只“鸟嘴”,三幅画面的名字是孩子取的,由孩子取的名字引出“水田垂钓”是静态,“黄昏低分”是动态,动静结合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也是五年级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三个名字框起来,就形成了“镜匣”,无需生硬地教,孩子自然而然就理解了。</h3></br><h3> 朱老师的板书让我深刻理解到:教是为了不教,无痕地浸润,孩子更容易接受。</h3></br><h3><strong>《落花生》设计思路</strong></h3></br> <h3>最后的交流:外表好看的是否就没有价值呢?这就是思辨性阅读</h3></br><h3><strong>板书设计:</strong><br></br></h3></br> <h3>在这个板书里好处很多:</h3></br><h3>味美、榨油、便宜、易于种植这是好处,果实在地下是好处吗?不是好处就擦掉,写在旁边</h3></br><h3>由讨论再引出:果实在地底下想到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表面的人</h3></br><h3>孩子明白的不是道理,是行文的线索,板书的作用太重要。</h3></br><h3>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设计思路</h3></br> <h3>想象进行分类——然后写下公约——删掉不是公约或重复的内容</h3></br><h3>最大的难点是你必须有最快的反应能力和写粉笔字的能力,如果写粉笔字很慢,就会本末倒置。</h3></br><h3>第一单元作文设计思路</h3></br><h3> 1.准备几篇范文。<br></br></h3></br><h3> 2.搜集学生的心爱物品,用PPT的形式介绍,口头介绍。PPT出示:这是谁的心爱之物?</h3></br><h3> 介绍的时候要提醒介绍外形、多介绍几个事例、事例一定要体现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发范文,对照自己的发言和同学的发言,别人是怎么把事例写清楚的,并且是怎么渗透出喜爱之情的,同学们要进行讨论,讨论完了回家写草稿。</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