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之夏

月落蝶殇

<p class="ql-block">  清凉的雨丝飞扬,我们托着行李踏上了红河之旅。天气预报显示弥勒也有小雨,顿时欢愉中略带遗憾。到达弥勒却发现正风和日丽,我们放好行囊,欢欣地漫步至湖泉生态园。静静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苍鹭轻点着湖水。垂钓区,垂钓者静静注视着鱼钩;非垂钓区,孩童把玩着细沙。翠绿的草坪上,游人聊着天、拍着照。</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天空中飞舞起了雨丝,但我们仍准备前往弥勒的夜市“锦绣花街”去逛吃。花街里游走着各式雨伞,饮品摊、小吃摊前依然挤满了人。但小摊中间的桌椅上雨点跳动,我们只有买了吃喝的东西到一家有店面的店里点了些东西坐一坐。要是没有下雨,逛吃会更快乐吧!但雨中逛吃更特别。</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包了个车前往太平湖和可邑小镇。上午艳阳高照,进入太平湖后,我们扫码租了一辆电瓶车开着逛园。耳边是轻柔的风语,眼里是碧绿的山河。开着开着,我们仿佛离天空越来越近了,便停车,感受天空的拥抱。孩子拿出无人机,开始拍摄风景;爸妈拿出手机互相拍着照片。我们就这样,开着停着拍着,与大自然交流着。不知不觉已至中午,我们开始开着电瓶车找还车点。本以为环形回去就能找到还车点,哪知道环形不通,只能原路返回,耽误了一点时间,但却欣赏到了不一样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吃完午饭,我们坐车前往可邑小镇,雨滴却用力敲响了车玻璃。门口售票处暂停了售票,说景点都是露天的,等雨停了再售票。几分钟后,雨停了,我们买票进入了景区。石板路,黄底墙,墙上印着各式小画。村子里的百年老宅悠悠地讲述着从前。阿细人(彝族分支)欢快地舞动着“阿细跳月”。</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白天依然晴朗。我们所住酒店附近有前往东风韵的公交车“东风1号”,我们乘坐公交车到了东风韵景区。东风韵里的红砖建筑如瓶子、似花筒,层叠簇拥,展现着罗旭老师的艺术之美,似红土地上的乌托邦。一条条铁轨延伸穿插,给柔美的景区增添了几许刚毅。</p> <p class="ql-block">  第四天,我们来到了建水古城。宽阔的石板路,古老的琉璃瓦,悠久的朝阳楼。行走在学政考棚,看着古代学子考卷上端正遒劲的毛笔字,仿佛穿越到了100年前的科举考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廷试,层层选拔的严苛,让我不禁感叹“星光不问赶路人”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享有“西南边陲大观园”的朱家花园,感受着滇南首富的百年沉浮。</p> <p class="ql-block">  西南第一井“大阪井”修建于明代洪武年间,600多年来从未干涸,许多建水居民提着水桶到这里打水。</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从古城乘小三轮来到了临安火车站,踏上了建水米轨小火车之旅。秀气的米轨,木质的车厢,流动的风景。建水小火车途径三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和团山站。前两站停车游玩时间稍短,团山站有一个半小时停留时间,村口小吃店鳞次栉比,团山村保留有20多栋清代建筑,古朴雅致。</p> <p class="ql-block">  第五天,民宿老板给我们推荐了一家米线店“临安味道”,排队的人很多。点了汤底之后自助煮米线,还可以加米线。吃一碗下来很撑。古城大街小巷都飘着建水豆腐的味道,豆腐劲道,用蘸酱蘸着吃。</p> <p class="ql-block">  吃完东西后,我们来到了“蚂工坊”,这里的建筑也是罗旭老师设计的,蚂工坊里面有一个美术馆,里面陈列着罗老师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  夜幕开始降临,我们前往紫陶街集市逛吃,刚一下车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这次旅行一到逛夜市就遇到下雨,有些小摊没有摆,有些许遗憾。</p> <p class="ql-block">  第六天,我们计划到“贝山陶庄”逛逛。陶庄所在位置较偏,回程不好打车。陶庄是向炳成先生花费10年时间用陶罐打造出的艺术场景,向世人展示着建水紫陶的魅力。建水大街小巷都在销售紫陶制品,老爸天天逛,最终买了一个小茶壶带回来。不知道是不是刚下过雨的缘故,“贝山陶庄”上有很多蚊子,不一会儿就把我们叮了好多包,大致逛了一下就匆忙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结束了红河之旅,带着红河的清凉、古朴与秀丽踏上了归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