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再来重庆</p><p class="ql-block">七年前因自己的巴蜀梦</p><p class="ql-block">七年后是儿子的美食行。</p><p class="ql-block">背着八十斤透析液,和老徐领着四个小跟班,顶着夏末的高温,熬过了15个小时的坐票,终于抵达了目的地。</p><p class="ql-block">好在友人安排好了落脚点,随缘进了一家重庆小面的面馆,侄女说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食。</p> <p class="ql-block">一觉醒来,已是晚饭时分。吃货儿子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品尝山城火锅,他就是冲这个来的。边走边拍的夕阳,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半大小子,吃穷老子。</p><p class="ql-block">远远的瞧见桌上没有肉,嘴里嘟嘟囔囔的表达抗议。好吧,上几盆大肉。于是暴风骤雨,风卷残云。一边喊:“嘴巴麻了,吃到花椒了!”一边大喊:“过瘾啊,终于吃到正宗的重庆火锅了!”</p> <p class="ql-block">为了不破坏美感,杯盘狼藉的场面,一个个被麻辣搞得面目全非的样子,就不表现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龙门浩老街</p> <p class="ql-block">一行人随性而行,出行既没有看天气预报,也没有做攻略。在重庆五花八门的景点里,随机指了一个。</p> <p class="ql-block">上溯到宋绍兴年间,相传逢枯水,可见刻有“龙门”二字的碛石,卧于长江碧水,宛若游龙。“浩”是指被碛石隔开的水域,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很多建筑,都有一段波折的历史故事。一条石板街,百年开埠史。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龙门浩码头,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各国公使馆驿,海关、银行,旧址林立。</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修复聘请一流的文物修复工匠,用各地收集起来的160万块旧砖、40万片旧瓦、3万吨旧条石,以修旧如旧为原则,采用百年前的建筑工艺,恢复龙门浩老街的昔日风采。百年风云变幻,旧貌新颜,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张力。</p> <p class="ql-block">一块颇有年月的水写布,徐老师领头,每人来上几笔。</p> <p class="ql-block">这个视角看东水门大桥和对面的湖广会馆,别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街角藏有一处金石拓印馆,值得一看,小伙伴们看到一幅86万的拓片,不敢相信。赶紧让他们站远点看,千万别摸。里面有拓片、金石拓印工艺、大足石刻收藏。</p> <p class="ql-block">走到这里,算是街尾。步行至长江索道,看见排队长龙,作罢。拐进一个巷子,听朋友说,想吃正宗的重庆小面,要去那种街边坐着吃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按照这个标准找了一家,店名不显眼,谈不上有装修,暗黄的墙面,经年累月的包浆,这无声的广告,胜过任何华丽的装潢。</p><p class="ql-block">老板娘自信的介绍,别看我这个店不怎么样,我在这里开了31年。络绎不绝的顾客,都没有时间跟我们摆龙门。热情好客朴实,一行六人吃得心满意足。我是最不会吃的那一个,加上啤酒饮料,还有凉碟,才一百元出头。</p><p class="ql-block">相机没电了,应该给门头和店面来个特写的。</p> <p class="ql-block">在轻轨站附近的一家书店,小的们都不愿逛了,远远的拍了一张。细细品味,肯定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走马观花的我们,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解放碑 洪崖洞</p> <p class="ql-block">说好四点出发,小的们一觉睡到五点。平常在家都是冰箱WiFi空调,着实也是累了。侄女说,被迫二次军训,而且比那强度大多了。</p> <p class="ql-block">来重庆不到洪崖洞打卡,仿佛有些说不过去。像我这种图清静的,一万个不愿意。小子们都说热闹才好玩,要去。也是被密集的人群惊呆了,一亿人在重庆旅游,绝非浪得虚名。一定要在轻轨停运前离开,有钱都打不到车,有车也开不动。司机告诉我们,今天还是人最少的了,不然打车等半小时,出这片人流最少半小时。</p><p class="ql-block">也就是拍照打卡,密密麻麻的人群,啥都做不了。老徐说来都来了,夜游长江吧。这个其实还可以,江上看洪崖洞也还不错,可以在另外的码头上船,不在这附近就行。</p> <p class="ql-block">山城步道</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这边的装潢装饰,都比较文艺,也有相当的文化积淀。让你在外面看一眼,就有进去坐坐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儿子非得拉我凑近看,问我小时候吃过哪几个?童年的时候,也就是刚够吃饱饭,一根冰棍都是奢望,整不了这些乱七八糟,他是一脸的不可置信。</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树有阴有风景,画个画吧!不然老徐的画板颜料都白背了。</p> <p class="ql-block">习惯性的借人家的女朋友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精致的店主,一头银发引人驻足。</p> <p class="ql-block">因为这个手写广告,走进了小巷人家。我觉得这是山城步道里,最值得去的地方。有才艺、有情怀、有美食,是我遇见过的最有温度的小店。</p> <p class="ql-block">老两口退休了,从商品房搬回了老宅。每天琴棋书画,夫唱妇随。客来客去,皆是随缘。每天都有天南海北的朋友,来这里吃饭、喝茶、玩音乐,谈艺术。晚年生活,精彩纷呈。照片里他在展示自己的硬笔书法,给小朋友的,给大学生的,给情侣们的,赠言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老爷子从事川菜厨师51年了,年轻的时候为了学手艺,寻找川菜起源,行遍了湘川黔渝。</p> <p class="ql-block">女主人侍弄花草,配合老伴接待来客。无事跟着老爷子学习音乐,她从无到有的学习钢琴,是退休后的四年时光。听她弹《水边的阿狄丽娜》,我不了解关于这首曲子的故事,不知为何,内心中澎湃汹涌的感动,几欲破胸而出。一曲既罢,余韵不绝。</p> <p class="ql-block">主人有好几本厚厚的画册,都是客人记录的,有的是重庆风光,或是家乡景色;有各自的故事,悲伤的、快乐的、励志的;有小店的白描,主人的肖像,或是沙龙聚会图。女主人给侄女示范曲子的时候,老徐在画本上记录了这一刻。</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徜徉到了下午三点,要走了了,写到这都没来得及介绍菜品。又是午饭时,看着图片,口中生津,腹中饥饿更甚。几个小子,每人吃了四碗饭,嚷嚷着晚上还能再来不。鲜炸酥肉、香辣鸡丁、鱼香肉丝,另外一菜一汤,再加一壶红茶。消费200元,我们没有点菜,要老板看着安排。忍不住畅想一下,老爷子还有多少拿手绝活。去而欲返的地方不多,这里绝对要算上一个。就写到了吧!</p> <p class="ql-block">川美涂鸦街</p> <p class="ql-block">本来想带孩子们逛一下川美的,拒绝参观,那就看看涂鸦街吧!</p> <p class="ql-block">交通茶馆</p> <p class="ql-block">交通茶馆位于黄桷坪正街,是重庆唯一保持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格的茶馆[。茶馆不大,老式木架结构,房梁参差不齐,灰黑的砖瓦和斑驳的墙体透露出独特的年代感。这样有厚重城市气息的茶馆,贯穿着老黄桷坪人的日常生活,早上第一壶茶的水要自己烧,几十年如一日,好像那些好奇的游客、拍戏的剧组、拍照的摄影师都和他们毫无关系又和谐相处着。这一段是抄的,😄😄。</p> <p class="ql-block">老徐照旧要画画,我拿着相机沉浸在自己的视角里。孩子们吃着麻花,学着大人喝茶,观察着形形色色的人,旁听他们的故事,看他们平常没见过的事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父母的,总是竭尽所能的,让下一辈走的更远。</p> <p class="ql-block">胡记蹄花店</p> <p class="ql-block">七年前朋友带我吃过一次,还在,变化不大,装了玻璃隔断,欲转不转的吊扇终于是换了,可能真的是转不动了。其实以前的木质敞门更有感觉,可能是为了装空调才改的吧。真不应该在饿了的时候写这一节,朋友们去的话,记得去尝尝。评判标准就是,小的们吃得尽兴而归,汤都不剩。</p> <p class="ql-block">黄桷垭老街</p> <p class="ql-block">吃完饭去这里转了一下,地方很好,除了老街还有山景。太远了,到的时候很晚了,而且一时半会根本逛不完,应该要准备个一天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重庆,确实是一个来了就不愿意走的地方。走了,还想再来。老徐临时起意,要顺江而下,重庆就写到这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