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之旅

旅人

<h3> 从久违的南昌飞往高原古城--西宁。空中俯瞰可见绵延不断的祁连山脉,及流经古城的湟水。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是古羌人聚居之地。据说这里聚居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走在古城街道上,行人寥寥,可见确是一个地广人稀的省份。</h3> <h3>  从西宁出发往西,地势逐渐升高,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而去。至日月山,海拔达3520米,这里历来是内地赴西藏的咽喉要道,也是“羌中道“、“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唐时还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故有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至此处,将“日月宝镜”摔成两半而成日月山的传说。</h3> <h3>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面积4400平方公里。日月山属海东,往西即进入青海湖区域,一路可见当地牧民圈围的一片片土地,放牧的,种油菜、青稞的,妥妥的“大地主”啊。其实这是为了保护青海湖过渡使用,据说周边已有沙漠化的迹象。游客只能前往二郎剑景区。有传说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被二郎神追赶到这里,二郎神因口渴发现了这个湖。<br></h3> <h3> 夜晚入住海西的乌兰县茶卡镇,这个小镇因茶卡盐湖而兴起,看上去家家户户都是饭店旅馆。</h3> <h3>  早餐后前往不远处的茶卡盐湖。这是一座3000多年的盐场,因湖水含盐量很大,会自然结成盐晶成为白色的湖面,将天空周围景色倒映在湖里,宛如天空之镜。可惜我们乘坐小火车进入盐湖深处时,天空云层密布,“镜面”模糊。当我们出来参观盐雕时,云层有光折射而出,镜面霎时光亮如新。令人只能望“镜“兴叹。盐雕艺术群独具特色,有“东有沙雕,北有冰雕,西有盐雕”的说法。其中成吉思汗盐雕恢弘大气,雕像耗盐量达5800吨。</h3> <h3>  从盐湖出来,在小镇上午餐,点了一杯酥油奶茶,蛮好喝的。下一站是大柴旦,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从茶卡出来往西北方向前行,进入德令哈戈壁,100多公里地域渺无人烟,却能看到一路电力网线分布,想想这里的工作生活环境艰辛啊。因路景单调,正有些沉闷,回族师傅突然把车停在一个路口,原来旁边是可鲁克服务区,可是师傅只说你们拍照吧,环顾四周,没什么好拍的呀,师傅说,拍那个牌子!依言拍下,有什么特别吗?再看,偶!敦煌,520!哈哈😄 其实德令哈附近还是有好些景点的。比如,我们经过了一个小小的尕海湖,不久又看见附近有个“外星人👽 遗址”,据说是一个岩洞里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岩石,上面有符文与字母。</h3> <h3>  随着车子前行,天气越来越晴朗,也越来越热,昨天还被日月山上的罡风和青海湖畔的冷冽湖风吹得心有余悸,这会儿心情也跟着晴朗起来。突然在黄土蓝天之间,出现一弯湛蓝,原来是小柴旦湖,宛如一块碧玉遗落在荒漠上,着实让遥遥旅途中的旅人惊艳了一把。</h3> <h3> 过了德令哈,车子沿315国道,前往网红打卡地U形公路。只见两旁地貌越发沙化,这里的沙地地形跌宕起伏,公路随之上下起落,有别于在戈壁荒漠公路一片坦途直延伸至天际的不同,公路直指苍穹,给奔驰在平坦沙途中的旅人一个激灵般的记忆,被路过的网友们称为“中国版的66号公路”。<br>  晚上到达大柴旦。大柴旦蒙古语意为“大盐湖”,明日行程之一是大柴旦湖,也是盐湖,又名“翡翠湖”,看今天天气,应该比茶卡盐湖更美吧。</h3> <h3> 不意老天不遂人愿,一夜风雨,寒意侵人,仿佛与昨日炎炎烈日全不相干。雨天泥泞,只好错过翡翠湖,前往下一站敦煌。<br>  奔驰在柳格高速上,雨势渐渐收敛,却笼下弥天大雾。过了鱼卡检查站后,进了一个隧道,听到司机师傅嘟哝着,隧道里怎么没有雾?一会儿出来隧道,他又说,偶,雾回家了。大家一看,果然山头云气蒸腾,天渐晴朗。车子转入215国道,基本都是爬坡,我们要翻过当金山,最高海拔3700多米,然后是下山,周围山势险峻。都说风景在路上,但大家最常说的却是相机拍不下眼中看到的美景。当看到山下一片扇形开阔地时,我们已从海拔3000多米降落到1000多米的阿克塞的博罗转井小镇,进入了甘肃境内。</h3> <h3>  博罗转井小镇隶属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原来是老县城,后县城搬迁废弃,其废弃后的末日景象成为影视剧取景的理想之地。尤其是《九层妖塔》、《鸿门宴》等电影上映后,此地成为网红打卡地。进入小镇,入目一片断垣残壁,拍摄道具遍布,使人恍惚进入时空隧道,有种影视剧代入感。游人如织,在道具旁留连拍摄。当来到世界最大盘羊头雕像时,有人问,为什么叫最大盘的羊头?听者不禁莞然,话说,你干嘛要把“的”字放在盘字后呢?</h3> <h3>  从小镇出来,一路向北直奔敦煌而去,进入敦煌地界,就进入了河西走廊。到丝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阳关。阳关就在敦煌西南部的南湖乡。汉武帝时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两关即玉门关和阳关。阳关是古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经之地,从这里出去就是西域,前方是漠北漫漫黄沙,荒凉戈壁。由是自古以来阳关成了人们心中的凄凉所在。王维送好友元二出使西域摆酒践行,写下耳熟能详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昔日的阳关已被流沙掩埋,只留下一座汉代烽燧遗址。如今的阳关却是林茂粮丰,商旅繁盛之地。古人怎能想象出千年以后,华夏大地民族融合,西域已与中原一家亲。</h3> <h3> 晚上入住敦煌市。汉武帝时设河西四郡,即酒泉、武威、敦煌、张掖。如今的敦煌市是酒泉的下辖县级市。夜幕降临,我们来到古朴典雅的敦煌山庄,享受了一场“敦煌盛典“。我们坐在可容纳1300多人、可前后推移、360度旋转钢结构观众席上,观看一场沙漠实景演出《梦回敦煌》。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讲述了与画匠墨丁私定终身的绿珠公主,无法摆脱去西域和亲的命运,却在到达敦煌后伺机逃脱,与前来敦煌的墨丁相携留连于市井之间,后藏身于莫高窟,被胡首发现后,公主为保墨丁性命,被带回宫中,抑郁终老,墨丁则将对公主的爱,全部投入到自己绘制的壁画和雕刻的佛像中,为丝路留下了最辉煌的记忆。这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场艺术盛宴。其中打铁花恢弘壮观、流光溢彩; 拓枝舞古典婉约; 胡旋舞婀娜俏丽,极具地域风情。整场表演曲风大气磅礴,梦幻迷离,炫耀着史诗般属于敦煌的文明光辉,使人仿佛瞬间穿越千年,亲身体验敦煌的璀璨。“天地敦煌,我心我愿……梵音起,佛光照,飞天梦回敦煌!”</h3> <h3>  今天的行程仍然留连于敦煌。上午是莫高窟。应该说,莫高窟才是这趟青甘之旅的重点。可是,因为每日售票的限制,需提前预订,我们只购得应急票,只能参观其中4个洞窟。分别是开凿于唐代的96窟北大像,130窟南大像,148窟涅槃窟及五代时的138、139窟。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始建于公元366年的前秦至元代,延续约一千年。现存洞窟735个。它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并在民族化的基础上汲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艺术之长,形成其独有的艺术特色,是整个地球村绝无仅有的存在。为此还诞生了“敦煌学”,令人难受的是日本学者率先使用的敦煌学一词。国学大师季羡林提出“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这实在是中国学术界的伤心史。因为石窟文物资料大部分已被各国列强或劫掠或破坏,人家手中的研究资源比我们主人家可丰富多了。</h3> <h3> 午餐后前往鸣沙山-月牙泉。在城南街道上远远地看见沙山,仿佛就在街道尽头。据说,鸣沙山在天气晴朗时,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成为敦煌的“沙岭晴鸣”一景。而山下月牙泉似一轮弯月为沙山环抱其中,得益于党河地下水的渗入,加上沙山南北高,东西低,风只能从低处拐入月牙泉,气流上升使沙子往山上移动,成就了泉在沙中不枯竭,风吹沙动不落泉的沙水共存奇观。如今正值暑期,踏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摩肩接踵的游客及骆驼队伍,充斥耳中的是鼎沸人声及滑翔机、直升机于空中的轰鸣声。商旅红尘的喧嚣掩盖了赏沙泉的初衷。我们也依序加入骑骆驼的队伍,然后爬上沙山,等夜幕降临后,参与“沙漠星光大合唱“。夜幕下,只见满山手机灯光闪闪混同于空中星光,空中弯月在天边远远地默默地注视着比自己更耀眼的月泉。音乐在山下广场响起,山上山下万人齐唱共鸣。这真是现代人的“鸣沙山”啊!颇合现代人口味。 <br>  午夜我们仍回到敦煌市住宿。敦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古老而久远,“敦煌“一词出于《史记》,取盛大辉煌之意。从这两天所见闻,实不负敦煌之名也。</h3> <h3>  今日目的地是张掖七彩镇,一天行程600公里。从敦煌阳关大道出来一路向北,进入连霍高速后往东北方向前进。连霍高速从江苏连云港到新疆霍尔果斯市,是一带一路计划上的重大交通大动脉,是目前我国最长的高速公路,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走在“新丝路“上耶。车到瓜州后向东南方向走,青甘环线已经走过大半环,正向起点汇合。</h3> <h3> <br> 近午到达嘉峪关。嘉峪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并非虚名,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呈重叠之势并守,与长城连为一体,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固守沙漠600余年,从未被攻破过。用手触摸被修复的墙头,下面包裹着的是千年的城墙,仿佛能听到战马嘶鸣、金戈相击之声。外墙上有坑坑洼洼之痕,据说是古代游子出关,用石头砸出来的,如果有回声,便有生还故乡的可能,否则便要客死他乡。走在长长的城墙上,前面有三个半大的在很多家长心目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侃侃交谈,从嘉峪关到长城,再到明清战争史,博学有见地的孩子让父母骄傲,也会让父母自愧不如。但终归令人欣慰。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教育是一个国家兴盛的希望啊。从城墙往外看,一边是旷野上矗立的工厂,一边是自成集市的旅游市场,昔日的战场成了繁华的街市,当年的民族怀柔政策演变成如今的民族大团结,我们生正逢时啊! <br>  </h3> <h3>  夕阳西下时,我们抵达张掖临泽七彩镇。明日还有一天行程。为了驴友们的相识,也为了犒劳旅途的艰辛,大家点了烤全羊,办了一个小小的篝火晚会。</h3> <h3>  四点半早早起来,进入丹霞景区,准备看丹霞山的日出,那一定是美轮美奂得无以言表吧。在云海台站个绝佳位置,等待天色一点点变亮。左边一对恋人打着哈欠,右边一对母女话不投机地聊着,母亲说,看云层有多少种颜色了,女儿说,刚才那假冒的“蜜雪冰城”比蜜雪冰城更贵。我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云层的变化,希望能拍下日光跳出云层的一刹那。预定日出的时间过去了,密布的灰云死死地捂着日光,日光挣扎着投出几缕金光,投射到周围的云朵上。旅客们失望地四散开来,可见世间事大抵可遇不可求也。我们往彩色丘陵中心地带而去,在天光下,轻缓起伏的小山丘群如披上了一件件彩色绸巾,姹紫嫣红,各显魅丽。据说,这是距今8000万年以上,经严寒酷暑冷热交替,使铁离子、石灰岩等元素的沉积物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颜色,再由地壳运动抬升裸露出来形成的。就如造物主不小心把调色盘遗忘在了这里,成就了这里的秀美山色。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一样的彩色世界。</h3> <h3> 从七彩丹霞景区出来,我们继续赶路,沿227国道一路往西宁方向而去。一路但见树绿花艳,广袤的田野里庄稼黄绿相间。过了扁都口,便是甘肃青海交界处的祁连山腹地,政府正修复草原,禁山禁牧。山势越来越高,翻过海拔3900多米的达阪山,我们回到了青海,来到了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小镇。这里曾经是古丝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随历史浮沉几经兴衰,如今这个草原小镇又成了商旅繁华、休闲娱乐之地。这也是我们这次青甘之旅的最后一站。驴友们各自尽兴地撒欢儿,骑马、拍照。帐篷附近的草地上有不少的兔儿洞,时不时蹦出个小小的灰兔,在人声杂沓的帐篷前溜达,又在游客惊奇的叫声中逃之夭夭。午餐我们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砂锅汤和白饼,让味蕾狠狠地幸福了一把。<br>  再次踏上回程,车子奔驰在高原上,昏昏欲睡中又听到回族师傅放着“雪山下的情歌”,不知是藏族曲风的歌声进入了我的梦里,还是我走进了歌声里,朦胧中感觉自己奔跑在高原上,也成了高原的孩子!</h3> <h3>  这次青甘环线之旅,行程两千多公里,走过大漠戈壁、沙漠草原,欣赏了丹霞地貌、盐湖、高山湖泊风光,体验了高原气候的个性,惊叹石窟艺术宝库的精湛,品尝了西北地方美味,实实在在重温了一次西北地理历史,真是行路读书两不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