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丽江古城旅游之前,丽江在我的印象中就是经常在电视中出现的四方街、大水车、大石桥、木府……十分繁华热闹的街区,人们熙来攘往,商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的一个地方。但今年7月下旬亲临丽江旅游后,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原来在世界最为错落起伏的高原上,有一个影响极为广泛文明和贸易枢纽,它就是1997年我国成功申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丽江古城,由三个位于玉龙雪山下的古镇组成,包括大研古镇、束河古镇、白沙古镇三部分,它们就像雪山下的三朵姊妹花,各具特色,三者缺一不可。而人们往往把大研古镇与丽江等同起来,忽略了后两者,尤其是最后一个,它最古老,也是最容易错过的。</p> <p class="ql-block">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川、滇、藏三省交界处,已有800多年历史。古城古朴自然,依山傍水而建,兼具山城风貌与水乡的韵味。古城虽经历史長河的冲刷,但依旧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诉说着几百年历史的沧桑和古老的故事。</p> 大研古镇 <p class="ql-block">大研古镇是一座四面环山,没有城墙的古城,背靠玉龙雪山,依山傍水,雪山上成千上万的融雪汇成河流,流入古城,将整座城市泡在水中。绕过街口的大水车,沿着光滑的石板路一直往里走,古城内木楼青瓦,古街石巷,小桥流水,街道以红色的角沙砾铺地,站在古城东大街上,举头即可遙望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清晨漫步在丽江的古街石巷,安静、祥和而浪漫。偶尔会碰到一两个和我一样早起的游人,街两边是富有民族风格的白墙灰瓦民居和装修得五彩缤纷的民宿,阳光洒在石板街上,很是愜意。</p> <p class="ql-block">四方街位于古城中心,街面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埸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尔。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幅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古城实际为一个传统的水乡,通过复杂的古代工程,将水送往千家万户。在古城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桥梁354座,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系双孔石拱桥,長10余米,宽约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彩花石铺砌,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河水中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p> <p class="ql-block">古城、绿水、雪山、音乐、故事、美食仿佛都是诗情画意的远方佳话。大研古镇是三座古镇中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古镇,虽然表面浮华,但时间和历史依然赋予她宁静与温婉,只要有心,依然能在这里找到庄严与宁静,也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整座古城在桔红色余晖茏罩之下,温暖又迷人,开始了古城传统又现代相结合,五彩斑斓的夜生活。《夜游丽江古城》作者,蓝色港湾写道:“古城夜空茶酒香,游人如织赛马帮。小桥流水垂柳倒,今日已非古时廊。”</p> <p class="ql-block">木府位于大研古镇西南隅的狮子山脚下,是明代纳西族土司的居所,也是木氏祖宅,是明朝鼎盛时期的建筑杰作,更具王者的辉煌气势和权力的象征,素有丽江“紫禁城”之称。难怪徐霞客在其《滇中游记》中会挥亳写下“楼阁极盛”,“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木府整体建筑群坐西向东,这座明代中原建筑代表作,是一座辉煌的南派建筑艺术之苑。</p> <p class="ql-block">木府建筑风格设计保留唐宋古朴风格和融入纳西族文化传统建设,整体建筑依中轴线而建,并有流动水系环绕。沿中轴线主要分布有议事厅、护法殿、万卷楼、玉音楼等大殿层叠有致;两侧楼台亭阁、房屋、花园、回廊、家院、官驿等等,处处彰显纳西族传统独特的风格,被誉为丽江文化的“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还有最大的看点是耸立于狮子山上的万古楼,其为丽江的标志性建筑,木氏土司的庄园,属木府的一部分,这里是观看丽江古城全景和田园风光的最佳处。楼阁雕飾精致,外观大气,万古楼共有13个翘角,象征玉龙13峰;雕飾中有2300个吉祥图案,十分精美,代表在丽江居住的23个民族;龙文、藻井、石刻等都各具特色。</p> 束和古镇 <p class="ql-block">束河古镇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已有千年历史,这里有保存完整的古道、集市、传统民居近千幢,土著居民以纳西族为主,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这里曾经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驿站,也是纳西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束河古镇比大研古镇安静,这里流淌着一条小河,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纳西族民族风情浓郁,走在被雨水打湿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坐在马车上逛古镇,狹窄的街道两旁林立着商铺和餐館,两边的屋檐隔开狭長的天空,看黄泥修砌的原住民的老房……眼前的景色仿佛回到过去的时光,那蹄达蹄达的马蹄声也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p> 白沙古镇 <p class="ql-block">白沙古镇位于大研古镇北约10公里,为玉龙雪山脚下的古村落,是纳西族的古都,世界级“古纳西王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且至今依然保持着原始、淳朴的风貌,是一座最具纳西遗风、最原生态的纳西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白沙不大,比大研、束河简单。丽江最早的纳西族先民就是居住在这里的游牧部落,后来最有势力的木氏土司,先是从白沙迁居束河,最后落户大研,因此,白沙是丽江最古老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白沙古街位于大研古镇与玉龙雪山重要的连接地带,是纳西族到丽江坝时最早的居住区域,为木氏土司的祖居地、东巴文化发祥地、纳西古乐(白沙细乐)发源地,是明代以前丽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南方丝绸之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作为曾经的中心,早在唐朝时,木氏就在这里修建了北岳庙及四方街,如今大研古镇我们所见的四方街,它的前身就在白沙古镇。</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知道白沙古镇,并非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是那张透过古建筑看到玉龙雪山的照片,第一眼就被惊艳到了。玉龙雪山是丽江境内最高的山峰,山顶常年白雪皑皑,是当地人心中的神山。白沙是距离雪山最近的古镇,在老街上回头即是神圣的雪山,任何一个角落,搭配上老屋门窗或者屋檐的弯角,随手一拍就是一張大片。而丽江无处不在的鲜花和绿植,也点缀着古鎮日复一日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自1997年12月丽江申遗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彔,作为丽江古城的一部分,白沙古镇将老街内的白沙壁画、文昌宫等为代表的明清古建筑群及白沙细乐、白沙壁画、传统制铜工艺、绘画、刺绣、扎染等灿若星辰的多元文化,构成白沙独具特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宝库,形成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在这里历史和现代碰撞,散落着斑驳的街道和极具独特风格的老建筑,既有时代的风韵,又有复古的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白沙壁画景区不算大,天气晴好,我们走进景区慢慢逛,细细看。木氏土司在白沙修建了许多别具一格的古庙、古建筑,无论是纳西族的神祕历史,还是古旧的建筑样式,或是精致珍贵的壁画,都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文昌宫为清代建筑,为一进两院,建筑宏伟,殿宇壮观,现存为清同治年间(1862一1874年)重建。大殿坐北向南,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丹柱碧瓦,回廊四通,立柱、门窗、栏杆等均有精美雕刻。院内窗棂嵌花、树木生翠、盆景含幽、古朴典雅、草木馨香、格外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在文昌宫内的纳西族历史文化简介展厅中,了解到纳西族的历史渊源和民风民俗文化,纳西族属古氏羌后裔,自西北河煌地区南迁,先到眠江流域,再到雅砻江和金沙江流域,最后集中于滇西北玉龙雪山周围地区,并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展览厅还展示了二战期间,1944年,美国陸军航空队少将、飞行员、克莱尔.李.陈纳德将军,曾率领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在白沙太平村设航空站,有十四名地勤人员在县城兴文学校设无线电台,使白沙机埸成为昆明、重庆等地至印度航线(驼峰航线)的中转站,飞机常在这里暂停加油,白沙古镇和纳西族人民为抗击日寇作出过贡献。</p> <p class="ql-block">丽江白沙壁画是我国四大壁画之一,与敦煌莫高窟、北京法海寺、山西永乐宫壁画齐名。</p> <p class="ql-block">大宝积宫和大定阁内的壁画无疑是整个景区的精华,虽然许多画作已经斑驳脱落,却依然能看出整个壁画布局的周密,用笔严谨。即使是三百年后,这些壁画虽然颜色不如当初绚烂,却仍有着丰富的色彩,这些壁画,不仅有佛教、道教的佛像,还有喇嘛教的佛像,各种教派揉合在一起,自然而和谐,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如今,丽江古城以独特的古建筑群落韵味和浓郁的民族文化魅力,逐渐被世人所共知,成了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活态遗产”,丽江古城在800多年的历史中,与周围的优美环境和古老村庄自然和谐、浑然一体,让它在中国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乃至世界名城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绽放独特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