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八年8.23炮击金门——出奇制胜的“阳谋”

滄桑正道

<h3><strong>1958年8月23日大陆炮击金门</strong></h3></br><h3> <h3>毛泽东视察人民海军<br></br></h3></br><h3> <h3>蒋介石在金门太武山顶遥望</h3></br><h3> <h3>金门,位于厦门东面,<br></br></h3></br><h3>与大陆最近处仅231米,</h3></br><h3>行政上曾隶属福建省。</h3></br><h3><strong>金门炮战进行过两次:</strong></h3></br><h3>第一次开始于1954年9月3日,</h3></br><h3>持续了十几天;</h3></br><h3>第二次开始于1958年8月23日,</h3></br><h3>到1978年12月31日才结束。</h3></br><h3>1949年后,</h3></br><h3>美国决策机构</h3></br><h3>曾一度执行"弃蒋政策",</h3></br><h3>后因遏制苏联</h3></br><h3>在远东扩张的战略需要,</h3></br><h3>才改变了这一政策。</h3></br><h3>韩战爆发后,</h3></br><h3>美军进驻台湾海峡。</h3></br><h3>中央于1954年7月23日在《人民日报》</h3></br><h3>发表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h3></br><h3>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口号。</h3></br><h3>于是1954年9月3日,</h3></br><h3>解放军奉命炮击金门,并持续了十几天。</h3></br><h3>1958年8月23日爆发的炮战,</h3></br><h3>在解放军各式火炮日夜不停的炮轰下,</h3></br><h3>金门在四十四天内</h3></br><h3>总共承受了将近四十八万炮弹。</h3></br><h3>金门炮战除了炮兵对阵以外,</h3></br><h3>双方在海上与空中也正面交战。</h3></br><h3>历任中华民国参谋总长与国防部长,</h3></br><h3>陆军一级上将退役的郝柏村,</h3></br><h3>在炮战发生时担任小金门的第九师师 长。</h3></br><h3>他对当年的战况记忆犹新:</h3></br><h3>"我在小金门,打了四十四天日夜不停,</h3></br><h3>拿我那个师来说,</h3></br><h3>我的伤亡大概是一千人,</h3></br><h3>阵亡的大概是四分之一,三百人左右。</h3></br><h3>但是我那个师接受的炮弹</h3></br><h3>大约是二十二万发炮弹,</h3></br><h3>四十四天几乎没有一天是停的。"</h3></br><h3>五十年代初期,民国军队</h3></br><h3>还控制着一些中国大陆沿海,</h3></br><h3>像金门一样 的小岛。</h3></br><h3>金门炮战前,</h3></br><h3>解放军攻下了浙江外海的一江山,</h3></br><h3>迫使台湾军队在</h3></br><h3>美军的协助下从大陈岛撤退。</h3></br><h3>郝柏村提到了其中的原因之一:</h3></br><h3>"美国同国民党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h3></br><h3>条约的规定是协防台澎,</h3></br><h3>金马(金门马祖)不包括在内。</h3></br><h3>对于金马,美国国会</h3></br><h3>决定授权美国总统临时作决定。</h3></br><h3>所以毛泽东下令金门炮战</h3></br><h3>来测试美国协防台湾外岛的意向。"</h3></br><h3> <h3>被炮击的金门岛的海滩。</h3></br><h3> <h3>增援金门岛的国军士兵。</h3></br><h3> <h3>增援金门岛的国军士兵。</h3></br><h3> <h3>国军的一次军事会议。</h3></br><h3> <h3>国军后勤供应部队疾驰金门。</h3></br><h3> <h3>金门岛国军前线观察哨。</h3></br><h3> <h3>国军军官站在被解放军</h3></br><h3>炮弹炸开了大洞的房间里。</h3></br><h3> <h3>国军士兵在金门岛填充沙包,</h3></br><h3>来阻挡解放军打过来炮弹。</h3></br><h3> <h3>金门国军军队正在反击。</h3></br><h3> <h3>金门国军军队正在反击。</h3></br><h3> <h3>金门"东京玫瑰"电台向大陆宣传。</h3></br><h3> <h3>金门,被炮击中摧毁的老百姓的房子。</h3></br><h3> <h3>躲藏在掩体的妇女和孩子。</h3></br><h3> <h3>炮击过后,在被炸毁的</h3></br><h3>房屋里寻找食物的金门妇女们。</h3></br><h3> <h3>海飘过来的反解放军宣传品。</h3></br><h3> <h3>使用气球空飘反解放军宣传品。</h3></br><h3> <h3>准备空飘的反解放军宣传画。</h3></br><h3> <h3>金门,被炮击后的医院。</h3></br><h3> <h3>炮弹击中了医院</h3></br><h3>的屋顶上的红十字标志。</h3></br><h3> <h3>金门岛面敌情地图。</h3></br> 金门海岸。 美军和国军肩并肩。 美新式重机枪。 战地通讯。 金门机场硝烟弥漫。 台湾本土,国军严正以待。 登陆舰开赴金门岛。 游弋在台湾海峡的美海军第七舰队。 美军水手,自1949年放弃中国大陆的政策后,美国政府决定捍卫台湾,1958年金门炮战后,美海军第七舰队协防台澎金马。1958年8月18日,毛泽东提出炮击金门,并且提出“直接对蒋,间接对美”的方针。8月23日,远在北戴河的毛泽东下令,下午五点半准时向金门开炮。这个关键的炮击时间包含着多重考虑。此次作战,解放军的进攻方向由西向东,因此,下午五点半阳光西射,十分有利于解放军炮兵瞄准射击,而国民党军则处于逆光作战的劣势之中。 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8月23日下午,参加炮击金门作战的解放军炮兵部队全部就位待命。下午5时30分,随着毛泽东一声令下,解放军炮兵阵地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数以万计的炮弹朝金门铺天盖地地射去。五分钟后,金门岛上已是一片硝烟与火海。损失最为惨重的是守军防卫司令部所在的翠谷。解放军第一批炮弹打到翠谷附近的太武山上,升起一片白烟。炮击猝然而来,惊慌之中,三名副司令——章杰、赵家骧、吉星文,被密集弹片重创,不久身亡。 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解放军炮弹为何对金门防卫司令部所在的翠谷地区一击致命,造成如此大的损伤?原来,解放军在找到了金门防卫司令部的具体位置之后,为了让炮弹能更加准确地命中目标,正式炮击前,解放军炮兵专门勘察选定了一座高度、坡度与北太武山相仿的山头进行炮击训练。正因为如此,8月23日炮战当天,解放军炮兵的炮弹才能像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命中位于翠谷的金门防卫司令部。而在此之前,关于是否炮击金门,中共中央并没有立刻作出决定。<h3><strong>解放军三军部队如何秘密转场?<br></br></strong></h3></br>1958年7月的台湾海峡暴雨滂沱。根据中央军委部署,参与炮击金门作战的32个炮兵营须在5天之内全部进入前线阵地。在平时,官兵们咬一咬牙,完成任务不在话下,但恶劣的天气却让这次行动充满了艰难......那一天突然碰到,下那么大雨,发那么大水,这就是偶然碰上的,所以困难多。上级命令来得紧,限你什么时候就要到位,那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吧。在滔滔洪水面前,指战员们不顾一切跳入水中,抢修桥梁道路,甚至靠人拉肩扛,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部队一路狂奔,最终在7月24日最后期限前抵达阵地。 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在当时的金厦海域,海军主要负责海岸巡防和护航护渔,而参加炮击金门作战的主角、曾让国民党海军闻风丧胆的鱼雷快艇部队,此时却还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吴淞军港。怎样把这批“海上爆破手”隐蔽、安全地转移到金厦海域参战,这道难题摆在了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的面前。经过反复权衡,陶勇选择了铁路运输,并将这项绝密行动取名为“陆地行舟”。然而,军舰“坐”火车,这个今天看来仍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光有铁路是远远不够的。要将鱼雷快艇这样的庞然大物安全装上火车,绝非易事。 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全长超过19米的P-4鱼雷快艇,超出了铁路平板车的长度,鹰厦铁路弯道又多,列车通过这种弯道,装载的鱼雷快艇极易超出限界,造成损坏。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上海铁路局货运处的方案得到了一致认同。他们提出了以3节平板车运载2艘鱼雷快艇的巧妙方法。装载时,可让两艇艇艏相对,这样鱼雷快艇的重心便会落在前后两节板车之上,在过弯道时,两个艇艏就可以在中间一节平板车上左右摆动,而不用担心超界受损。 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伴随着几声高亢嘹亮的汽笛,编码为10689的列车从上海张华浜站启程,旱地操舟,沿浙赣线、经鹰厦铁路,穿山越岭,日夜兼程驶往千里之外的厦门前线。1958年8月2日拂晓,伴随着列车的轰鸣声,装载着12艘鱼雷快艇的10689次列车顺利抵达。8月3日午夜时分,12艘鱼雷快艇悄然入水。重回大海的“海上爆破手”有如蛟龙入海,只待“猎物”出现,便可出其不意,一击毙命。 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作为一次规模空前的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炮击金门的成功与否,与制空权的掌握息息相关。因为在现代立体作战条件下,地面部队作战离不开空中掩护。没有空中掩护的话,你想集中几百门地面火炮,长时间炮击金门,那根本办不到,人家炸就把你炸得七零八落了。然而,想让大批飞机悄无声息地进入被国民党军掌握制空权的台湾海峡作战,这绝非易事。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空军入闽作战由刘亚楼指挥,并组织实施。刘亚楼将聂凤智调到了福州空军前线指挥所,坐镇指挥。 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br></br>考虑到此次空军转场的隐蔽性,刘亚楼、聂凤智最终决定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将五百二十架战机分三批秘密进入一、二线机场。<br></br>此时,这些刚刚落地的飞行员或许还不知道,仅仅2天之后,他们就将起飞迎敌,率先拉开金门空战的序幕。<h3> <h3>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h3></br>1958年7月29日上午,空18师驻扎的汕头机场指挥所里,年仅28岁的师长林虎正在侦听台以及雷达屏幕前捕捉着海峡对岸的微弱异动。面对国民党空军的战斗机,大队长赵德安率4架米格-17战斗机升空迎敌。为迅速接敌,赵德安打破常规,下令在150米的高度就编队爬升。当年作为长机飞行员的赵德安,深知战机稍纵即逝,便再次打破常规,立即命令位置更好的高长吉咬住敌机,率先进攻。 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在赵德安的掩护下,高长吉一串点射,便将敌机击落。与此同时,另一位飞行员张以林也紧紧咬住了敌带队长机刘景泉,追到相距150米时才果断开炮,重创敌机左翼,迫使刘景泉弃机跳伞。原本掩护的赵德安也抓住战机,趁乱咬住一架敌机,连开三炮,敌机当即起火下坠,贴着海面狼狈而逃。七二九空战中,赵德安率各机密切协同,打破常规战法,仅用6分钟就击落敌机2架、击伤1架,取得了一场干脆漂亮的3:0空中首胜。1958年8月1日,身在台湾的蒋介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中共的米格十七飞机一中队35架已进入澄海机场,今后台湾海峡之制空权已难完全掌握,此乃严重形势。”在国民党震惊之余,解放军空军在刘亚楼、聂凤智的指挥下,其它两个梯队的战机也秘密转场,进入一、二线机场随时待命。现在五百二十架蓄势待发的战斗机,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呼啸而起,在台湾海峡上空与来犯之敌展开较量。此时的福建前线,三军部队正在等待着北京的最新命令。此时的毛泽东却仍在反复思考炮击的最佳时机。此刻,金厦海域万籁俱寂。箭已在弦上,只待北京一声令下。<h3><strong>炮击金门,准时!</strong></h3></br>1958年7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部队,依照作战部署,已经全部进入阵地,炮口直指对岸的金门。然而,远在北京中南海里的毛泽东却迟迟没有下达开炮的命令。第二天一早,毛泽东给彭德怀和黄克诚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睡不着觉,想了一下,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中东解决,要有时间,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暂时不打,总有打之一日。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 <h3>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h3></br>毛泽东为什么要推迟呢?7月下旬之后,中东的局势有所缓和,美英这时候就酝酿着如何撤军。第二个,我们这时候空军还没有转场,南下北上支援的舰艇还没有到位,推迟炮击对我们比较有利,各方面更有把握。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也在美国的援助下,不断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美国甚至还派遣“斗牛士”导弹部队进驻中国台湾。这种最大射程超过1000公里、可携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对中国大陆造成了巨大威胁。 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br></br>就在台海局势剑拔弩张,战云密布的紧张时刻,1958年7月31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来到北京,与毛泽东进行秘密会谈。然而,在与赫鲁晓夫的交谈中,毛泽东只字未提与中国台湾相关的任何军事计划。《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显示,中苏双方对于反对侵略和维护和平所应采取的措施达成了完全一致的协议。这份公报立刻引起了美国人和蒋介石的关注。就在中苏公报发表的当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表达了自己的严重关切,甚至确信解放军已经具备了进攻中国台湾的能力。 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同一天,蒋介石召集紧急会议。中国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认为解放军将在三星期之内进攻,还提供了亲自侦察的第一手情报。他坐双座的侦察机,由驾驶员在前面,他在后面拿着望远镜来观察,他观察所有中国大陆沿海的炮兵阵地,跟蒋介石汇报,那就是共军已经完成作战准备。蒋介石确信中共在得到苏联的支持后,将立即对中国台湾发动攻击。不久后,中国台湾“国防部”下达紧急戒严令,命令所有军官进入战备状态。预感到危机的蒋介石坐立不安,他亲自于8月18日清晨前往马祖和金门视察。也正是在8月18日这一天,毛泽东再一次提出炮击金门,并且提出“直接对蒋,间接对美”的方针。此时的毛泽东计划以炮击金门的行动,对美国在金门、马祖的态度上进行战略侦察。早在4年前,美国同中国台湾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但双方在金门、马祖的协防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这个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它只共同防卫中国台湾,澎湖,不包括金马外岛的。但是金马外岛如果发生战争,美国人援助不援助呢?美国总统临时决定,条约上没有规定。在福建前线,解放军参战部队正在加紧备战,炮兵部队也已进入阵地。充满戏剧性的是,8月20日黄昏,蒋介石正是在数十门大炮的瞄准之下,登上了金门北太武山的炮兵阵地,进行视察,他拿起了望远镜,瞄向了近在咫尺的中国大陆,沉默许久。 <h3>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h3></br><br></br>几乎同时,福建前线部队指挥员叶飞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紧急电话,要求他立即前往北戴河汇报炮击金门的作战计划。第二天,毛泽东决定依照原计划,8月23日炮击金门。福建前线大战在即,令人意外的是,毛泽东却要求叶飞留在北戴河。 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1958年8月23日,远在北戴河的毛泽东下令,下午五点半准时向金门开炮。这个关键的炮击时间包含着多重考虑。此次作战,解放军的进攻方向由西向东,因此,下午五点半阳光西射,十分有利于解放军炮兵瞄准射击,而国民党军则处于逆光作战的劣势之中。 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除此之外,下午五点半也是金门守军防备比较松懈的时候。五点钟开饭,吃完饭之后,五点半之后,金门守军都在外头遛弯,散步。8月23日下午,参加炮击金门作战的解放军炮兵部队已经全部就位待命。03:33,这时,金门岛上的守军还不知道,对岸解放军的数百门大炮早已将金门牢牢锁定,等待他们的将是数万发炮弹的猛烈轰击。<h3><strong>炮击金门,</strong><strong>命中!</strong><br></br></h3></br>1958年8月23日下午5点过后,作为厦门制高点的云顶岩上,解放军前线指挥部内紧张的气氛令人窒息,负责炮兵指挥、时任解放军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石一宸,正在等待来自毛泽东的命令。与此同时,云顶岩下解放军的数百门大炮已经做好炮击前的一切准备,炮口直指金门。<br></br> <p class="ql-block">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p><p class="ql-block">下午5:30,随着毛主席一声令下,解放军炮兵阵地之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数以万计的炮弹朝金门铺天盖地地射击。</p><p class="ql-block">五分钟后,金门已是一片硝烟与火海。</p><p class="ql-block">为对金门进行覆盖打击,福建前线共有两个炮兵总群:厦门炮群由31军负责,以15个炮兵营猛烈轰击小金门和大担、二担;莲河炮群由28军负责,集中17个炮兵营,火力急袭金门岛,另外增配6个海军岸炮兵连,控制、封锁料罗湾。</p><p class="ql-block">8月23日炮击的第一个目标是翠谷金门防卫部,第二个目标就是敌方的炮兵阵地,包括雷达站。</p> <p class="ql-block">损失最为惨重的是守军的防卫司令部所在的翠谷。解放军第一批炮弹打到翠谷附近的北太武山上,升起一柱柱白烟。</p><p class="ql-block">炮击猝然而来,惊慌之中,三名副司令——章杰、赵家骧、吉星文,被密集弹片重创,不久身亡。</p><p class="ql-block">金门都急了,就和中国台湾用报话机讲话,不说别的,就是一句话,惨哪!就光说是惨!</p><p class="ql-block">解放军炮弹为何对金门防卫司令部所在的翠谷地区一击致命,造成如此大的损伤?</p><p class="ql-block">原来,解放军在找到了金门防卫司令部的具体位置之后,为了让炮弹能更加准确地命中目标,正式炮击前,解放军炮兵专门勘察选定了一座高度、坡度与北太武山相仿的山头进行炮击训练。</p> <p class="ql-block">正因为如此,8月23日炮战当天,解放军炮兵的炮弹才能像长了眼晴一样,准确命中位于翠谷的金门防卫司令部。</p><p class="ql-block">胡琏没有想到的是解放军第一波炮火就将他的指挥通信线路打断,其作战指挥中心和炮兵指挥所、各炮兵部队都失去了联络。</p><p class="ql-block">角屿岛,是厦门周围距离金门最近的岛屿。当年那场炮战在这片海滩上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沙滩礁石上依然保留着国民党守军还击后,炮弹爆炸后的裂痕。</p><p class="ql-block">针对守军的零星还击,解放军前线炮兵部队开始了第二波次的炮击,将成千上万发炮弹倾泻在国民党守军尚有还击能力的炮兵阵地上。</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它没有还手的余地,主要是挨打的,我们用迫击炮都是曲射,就扣它那个房子里,不要说打,震都震得没办法。</p><p class="ql-block">在解放军开始炮击两个小时之后,天色暗了下来,金门守军开始抢修各处被毁工事。就在这时,解放军前线部队开始了第三波次的炮击,把正在抢修和灭火以金门守军打了个措手不及。</p> <p class="ql-block">  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截图</p><p class="ql-block">自败退中国台湾以来,金门一直被蒋介石视为防御中国台湾、“反攻大陆”的桥头堡。</p><p class="ql-block">金门遭受大规模炮击当晚,军方将详细报告送来,但蒋介石已于22点半按时休息,他并不知道自己一直念念不忘、寄予重任的金门此时损失惨重。</p><p class="ql-block">那么,对于遭受重创的金门,蒋介石究竟做好了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浙大历史系教授陈红民讲道:第一个就是赶快要增援,另外就是要跟美国方面接洽。蒋介石当时就跟美国方面接洽,希望这件事情能引起美国的警觉,要美国进行援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炮击金门这出“大戏”,已正式拉开帷幕,它更加跌宕起伏,令人叫绝的传奇即将上演。</span></p> <p class="ql-block">叶飞上将</p> <p class="ql-block">国家领土完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底线,即使是蒋介石这个反革命头子也不例外。这一点不容任何国家势力的践踏,美国虽然处心积虑煽动台独,最终以失败告终就是明证。</p><p class="ql-block">我们中国今天在国际上局面大为改善,这是与领导人的睿智分不开的。在中国国力尚有不足的时候,毛主席以过人的智慧在乱局中抓住了关键,维护了国家统一,他真不愧是一代伟人。</p> <p class="ql-block">金门守军将领胡琏</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DZ4eFEDfgSwychkB5e1M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p class="ql-block">1958年国共双方展开的战役:金门炮战,又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台湾称为八二三炮战,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国共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战术行动,因此被称为炮战。即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驻金门岛台湾国民党军进行的大规模炮击。</p><p class="ql-block">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对国民党军金门防卫部和炮兵阵地等重要军事目标及驶往金门的运输舰,进行猛烈炮击,击毙金门防卫副司令吉星文、赵家骧、章杰三个中将,击伤运输舰一艘。24日至9月8日,前线陆、海军联合作战,又击沉、击伤国民党军两艘舰只,并封锁了金门。至1959年1月,先后进行7次大规模炮击和不定期攻击,并进行了空战和海战,共击沉、击伤国民党军舰艇27艘,击落击伤飞机34架,毙伤国民党官兵7000余人。1979年1月中美建交,自即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