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标·征文第十期】解放桥

子牙居士(春雨)

美篇号:6518343 <div><br></div><h1> 解放桥位于天津火车站(东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建于1927年。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它不仅是天津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连接河北、河东、和平三区,沟通天津站地区的枢纽桥梁。</h1><div><br></div> <h1><br></h1><h1> 天津解放桥又称万国桥,俗称法国桥、法俄桥,是海河跨桥中仅剩的三座可开启的桥之一,连接着河北区的世纪钟广场与和平区的解放北路,位于天津火车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 解放桥附近原有一座老龙头桥,是法租界当局要求清政府于1902年修建的。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于1923年筹建新桥,1927年正式建成后,于1928年将老桥拆除。</h1><div><br></div> <h1><br></h1><h1> 解放桥原名万国桥,即国际桥之意,北连老龙头火车站,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当时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奥、比等9国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桥位于法租界入口处,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当时天津民众称它为法国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以蒋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桥,叫做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h1><div><br></div> <h1><br></h1><h1> 由于海河肩负着繁重的航运任务,横跨在海河上的桥梁会阻碍货轮的正常通行,所以解放桥是一座可开启式桥梁。开户跨为双叶立转式,在桁架下弦近引桥部分背贴一固定轨道,开桥时活叶桁架沿轨道移动就可以开启了,开启的过程需要三分钟左右。</h1><div><br></div> <h1><br></h1><h1> 世纪钟是天津市为迎接新世纪,在解放桥头天津站前广场建造的大型标识性城雕建筑。2000年1月1日零时,悦耳的钟声在天津站前广场的解放桥前响起,敲响迎接新世纪的钟声。从那一刻起,世纪钟便成为与新世纪相伴相随的,天津市最具关注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h1><div><br></div> <h1><br></h1><h1> 津塔写字楼高336.9米,地上75层,地下4层,地上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1月14日,津塔写字楼已经成功实现结构封顶,成为华北地区的第一高楼,其建筑结构体系设计到设施设备应用都采用了国际领先技术。</h1><div><br></div> <h1><br></h1><h1> 解放桥旁天津站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正式通车运营;先后于1950年、1987年和2008年进行3次改扩建;2008年8月1日,改扩建后的天津站投入使用。天津站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10台18线,能同时容纳6000人候车。</h1><div><br></div> <h1><br></h1><h1> 解放桥旁的津湾广场最大的亮点是它的人文底蕴。天津近代建筑风格的多元构成,突出地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汇的时代特征,映现了天津近代城市的功能、文化和风尚,以及它的文化价值。</h1><div><br></div> <h1><br></h1><h1> 津湾广场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基本元素,在美若油画般的景象中,世界各国的建筑流派交相辉映,诸如巴洛可的华美,古典主义的自然,浪漫主义的飘逸,折衷主义的诗意,使得广场四周的建筑形式缤纷多姿,百年酿就的文化底蕴仿佛映射其上,使人感受到历史细胞里文化的芳香,触摸到天津生生不息、飞花流彩的文脉和气脉。这是天津人的审美慧眼与人文卓识达到相当高度的标志。</h1><div><br></div> <h1><br></h1><h1> 天津这些年来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地标建筑如雨后春笋遍布津城。美丽的天津等待你的到来。</h1><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