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步秋瑾故居~槐庭

莺歌燕舞

<p class="ql-block">秋瑾,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著名女诗人。1907年7月15日英勇就义于浙江绍兴古轩亭口,时年32岁。</p><p class="ql-block">株洲秋瑾故居</p><p class="ql-block">1896年秋瑾的父亲做主,将她嫁入湘潭县富绅之子王子芳。婚房即今天的株洲秋瑾故居(株洲早处归湘潭县管辖)当年名叫“大冲别墅”,秋瑾取名“槐庭”,即现在的株洲市石峰区清水街道办事处大冲村。在这里,秋瑾哺育一儿一女,儿子名王沅德;女儿名王灿芝。</p> <p class="ql-block">秋瑾故居,是典型的富商大宅,灰砖青瓦,飞檐翘角。第一进为门楼,高悬“槐庭”匾额,这是秋瑾为这座宅院取的名;第二进为主楼,分前后两栋,有过厅贯通,每栋有两层楼房,加上左右厢房,大小房屋多达100多间。</p> <p class="ql-block">秋瑾(1875~1907年),女,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先驱。她出生在福建云霄,嫁到了湖南湘潭,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故在浙江绍兴、福建云霄、湖南湘潭都有她的故居。其中,株洲大冲的秋瑾别墅,是秋瑾命名为“槐庭”的地方,也是秋瑾与其丈夫王廷钧共同拥有的一处产权。</p> <p class="ql-block">2023.8.22</p> <p class="ql-block">历史回顾</p><p class="ql-block">《徐锡麟、秋瑾英勇就义,一场流血的革命,安庆起义始末》</p><p class="ql-block">1907年7月6日早上,安庆巡警学堂热闹非凡,学堂内外,师生忙作一团正举办首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校长徐锡麟一身戎装站在操场台上,陈伯平和马宗汉站在两侧,毕业生们列队站在台下,陈校长看着台下一众青年,感慨万千,讲起话来更是激情澎湃。 典礼进行过半,徐锡麟按照流程拿出毕业生名册,突然,只见陈校长身旁的陈伯平往嘉宾席中央扔出一个炸弹,台上顿时一阵慌乱,台下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炸弹没响,短暂的几秒钟后,又是一阵枪声,众人哗然,四处逃窜,人群之中,一名身穿官服的老人倒在血泊之中。 丧命的是恩铭,晚清重臣,时任巡抚,是当时安徽省最高行政官。 开枪的正是徐锡麟,炸弹和子弹轮番上阵,可以说是蓄谋已久。 确实如此,这起事件,本就是谋划已久的革命,史称安庆起义。 1873年,徐锡麟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富庶之家,其父早年是当地的父母官,后来经商,家境殷实,在当地颇有些声望。 徐锡麟自小得到了很好的教育,从来便是一副文弱书生打扮,20岁时就考中秀才,此后留在绍兴学堂任教,一直干到了副监督,相当于副校长,一生从学,桃李天下,徐锡麟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轨迹。 然而,从他东渡日本后,一切开始变化。 1903年,徐锡麟在乡试中录为备取,也正是这一年,他得到了一次去参观大阪博览会的机会。 在日本,那些从中国夺来的文物被堂而皇之地放在展柜中,徐锡麟顿时心生厌恶,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晚清政府的懦弱和无能。 他的思想开始发生巨大转变,他开始有意识地向反清组织靠拢,并开始接受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的主张,这样的思想在当时很为常见,一大群人将其谓之革命。 回国后的徐锡麟正式开始了反清之路,他加入光复会,创办新式学堂,传播革命。 1905年初,徐锡麟等人在绍兴城里创办了一所大通师范学堂,名义上为响应清廷发展教育,实则是暗暗培养光复会实力。 学堂所设置的文化课程很少,主要是兵式体操和器械体操,目的就是想通过有组织的军事体育训练,为革命党训练军事骨干。 这年冬天,在徐锡麟的介绍下,他的同乡,鉴湖女侠秋瑾加入了光复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程</p><p class="ql-block">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绍兴坤士胡道南出卖了秋瑾。</p><p class="ql-block">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p><p class="ql-block">7月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p><p class="ql-block">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