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2个节气,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处暑的“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即为“出暑”,暑气至此而止矣。</p><p class="ql-block">此时三伏已过或接近尾声,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呈下降趋势,但南方地区秋老虎余威仍在,湿热之气势头依旧猛烈。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人体健康,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亦应特别重视养生</p> <p class="ql-block">中医药学中的节气时令物候观念,是基于“天人相应”这个基本观点而来的。四季养生总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p><p class="ql-block">四时五脏养生法提倡:春季养肝、夏季养心、长夏养脾、秋季养肺、冬季养肾。</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日:“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p><p class="ql-block">秋季宜养收,要以和为贵,少辛增酸,秋季宜养肺,养阴润燥。秋季属阴,七情属悲,素有男子悲秋的说法,男子属阳,易与秋冬的阴气相感,易悲伤。秋后邪气郁肺,稍不慎则会使老年人旧病复发,最常见的有咳嗽和腹泻。</p><p class="ql-block">人体生理特点:秋季人体肺气主令。秋季主气为燥,称为“秋燥”。燥邪伤人,出现燥象。饮食宜清淡为主,百合、银耳、山楂、山药等药食同源建议食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