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丽的西湖边,最勤劳最辛苦的一群人</p> <p class="ql-block">去年年底,《怀念东方郡的美好时光》得到了东方郡奶奶外婆的共鸣,我们的群里,回忆的闸门一经打开,情感的大潮奔涌而来,大家一张张地在群里发着六年来小宝贝们和我们的视频,照片,回味讨论着当年的一个个瞬间,感叹生命的美好,感叹时光的流逝,我们无法拽住时间的脚步,我们只能用图片用回忆定格我们难忘的时光。心心奶奶有感而发:因为这些可爱的孩子,我们这些奶奶外婆们走到了一起,而且还成了好朋友,留下这么一段可以反复回忆的岁月,是不是可以用文字写写我们这些大朋友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犹记当年初相识</p> <p class="ql-block">心心奶奶沉稳有主意,六年前,是心心奶奶提议建群,我们才能六年如一日地凝聚在一起。大朋友小朋友们能成为彼此心心牵挂的好朋友,心心奶奶是最大的功臣。她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一句活,都会得到大家的默认和执行。所以心心奶奶的话就是一道命令,无论如何,我都必须推开每天纷至沓来的各种杂事,留出一块时间,写写这些大朋友们,她们和孩子们一样,都是最可爱的宝贝。</p> <p class="ql-block">找一找雍容大气的心心奶奶</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些奶奶外婆来自五湖四海,心心奶奶的家乡是古称燕赵的河北,果果佬佬生活在土地肥沃的大粮仓东北,淘淘奶奶来自礼仪之邦的齐鲁大地,阳阳奶奶则是从辽阔的内蒙大草原来到西子湖畔……,更多的奶奶外婆来自浙江各地,旺仔外婆是宁波人,小茉莉外婆以前在诸暨,呱呱奶奶家在临安天目山,诺诺外婆退休前在绍兴……,我虽然在杭州读书工作三四十年,但仍然是不会讲杭州话的外地人。总之,在杭州的东方郡小区,很少听到杭州口音,这里齐刷刷都是外地人。</p> <p class="ql-block">杭州是我们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奶奶外婆们带着各地口音的普通话,从“你家宝宝几个月?”“听你口音是东北人?”开始,聊孩子、聊家乡、聊家务,聊多了,你就会有一个发现,外婆奶奶们个个都是教子有方的家长,她们的孩子大部分是华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的员工,靠自己的努力在杭州打拚,买房成家。奶奶外婆们不仅教育有方,她们自己身上也有独特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两位奶奶笑翻了</p> <p class="ql-block">心心奶奶很有福气,有两个很优秀又孝顺儿子。前年冬天,心心奶奶不慎摔倒,尾骨骨折,需要卧床静养三个月。原先她在北京帮助带大孙子,小儿子家的心心出生后,就来到杭州带心心。小儿子和儿媳妇都在有着996工作制的互联网企业工作,那时候心心还在上幼儿园,操持家务的一把手这一摔,家里乱了套。</p><p class="ql-block">小区里其他的奶奶外婆帮着接送心心,淘淘奶奶干脆把心心接到自己家里。另一方面,远在北京的大儿子,知道弟弟弟媳不能请长假,自己开的公司可以摇控指挥,于是马上把各项事务安排妥当,飞到杭州,亲自伺侯老妈。</p><p class="ql-block">他在给妈妈擦身子换衣服的时候,笑眯眯地说:“妈妈,有句话说,爸避讳姑娘,妈不避讳儿子。所以我给你擦身子,不要有顾虑哦!”儿子照顾妈妈有小半个月,直到找到了合适的阿姨才飞回北京。</p> <p class="ql-block">多多奶奶轻松背起哈哈奶奶</p> <p class="ql-block">很有表演天赋的多多奶奶,演啥像啥</p> <p class="ql-block">多多奶奶很爱玩也很风趣,听老人说,她出生之前,家里很穷很不顺,自她一出生,家里的运气就好起来了。她的确是个福星,她在的时候就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候,尤其是和活泼开朗的哈哈奶奶在一起,她俩又是表演又是逗趣,把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多多奶奶很爱热闹,经常招呼大家去她家,然后很快端出一碗碗义乌米豆腐或家乡蚕豆饭给我们吃,还特别爱从互联网上学习新东西,有一次她买了香蕉牛奶,就拉着大家去她家,给大家做香蕉牛奶饼。她和多多外婆一人一个月轮流来杭州带孩子,她回义乌,总是带来家乡的各种吃的给大家分享,她给的马齿苋干烧肉特别好吃。哈哈奶奶舞跳得特别好,拍照时姿势特别优美,每次出去游玩,她就是总导演。她不仅带外婆奶奶跳舞,设计各种拍照的姿势,还常常抓住孩子们玩耍的瞬间,设计各种各样搞笑的段子。她家的哈哈一点不怕生,和乖巧文静同样不怯生的多多简直是天然一对,每次一见面她就鼓动他们拥抱一下,这种亲密热闹的氛围让大人们开心,也让孩子们更加轻松开朗。</p> <p class="ql-block">风姿绰约的哈哈哈奶奶和省级劳模旺仔外婆</p> <p class="ql-block">欢快的跳起来</p> <p class="ql-block">淘淘爷爷:你喜欢左边的多多奶奶还是右边的哈哈奶奶?</p> <p class="ql-block">多多奶奶笑傍哈哈爷爷</p> <p class="ql-block">多多有一双黑黑的大眼睛,又不认生,因此她一出来,大家都争着抢着要抱她。多多三岁的时候,她的妹妹出生了,多多的妹妹叫乐乐,我们觉得乐乐长得跟姐姐有点不一样,奶奶说姐妹俩还是挺像的,多多刚出生也是长得乐乐这个样子。于是我们又期待另一个可爱的多多。可是每当乐乐抱出来,大家抢着想去抱她的时候,她却哭着拒绝任何人,怎么哄怎么骗都别想抱走,一直到她会走路甚至去上幼儿园了,她还是显示出她与生俱来的独立。听她奶奶说,乐乐不仅很有主意,还很历害,姐姐要和她抢玩具,她居然敢打姐姐,以至于有时大人还要维护姐姐。两姐妹,一个惹人喜爱,一个独立能干,充分显示了生命的丰富多样,轮流带她们的奶奶外婆从不用某种固有的标准要求她们,她们宽容豁达的人生观给了孩子们良好的成长环境。我家妮妮和乐乐特别有缘,只要乐乐在场,她肯定会抛开别的孩子去逗乐乐,和乐乐玩得有滋有味。乐乐还给她带来好多素材,幼儿园的口述日记里,讲乐乐的篇数最多。多多外婆和多多奶奶是一对最和谐的亲家搭档,多多外婆最擅长做小点心,不管哪个孩子饿了,她的包里总是有自己制作的紫薯糕,山药馒头,五香花生等等的健康零食。我们总是惊异,她要带多多和乐乐两个宝贝,还要管一家人的吃喝,怎么还有时间去做做费时费心的各种小点心?</p> <p class="ql-block">奶奶和外婆一超呵护小乐乐</p> <p class="ql-block">妮妮的口述日记</p> <p class="ql-block">淘淘奶奶是我见过的最朴实、最纯粹,也是最可爱的一个人。她瘦瘦小小,无论在家还是在单位,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她所在的县林业局,因为缺少经费,电话被停机,当时她是局办公室主任,没有电话,局里的工作也得正常运行。于是,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骑着自行车到各有关部门去问有没有跟本局有关的文件及事务,她这样整整跑了一年,使局里各项工作在没有电话联系的情况下仍然做的有声有色。她的实干也得到上上下下认可,每次评选优秀先进的无记名投票,她都是第一名。最让她意外的是,她后来居然被任命当了副局长。很长时间,局里没有正局长,她就是一把手。有一次县领导临时顺路实地考察,她正在林地里挽着裤脚,和大家一起干活,县长问局里一位同志:“你们的局长呢?”那位同志指着不远处在泥地里干活的她,“在那边干活呢!”瘦瘦小小的淘淘奶奶赶紧跑过来,赤着脚,身上点点泥浆,县长还以为是外面雇来的小工呢。常年的劳累给淘淘奶奶留下腿疼风湿的毛病,每次大家爬山她就找个地方坐等着汇合。</p><p class="ql-block">淘淘奶奶不仅在单位是个实心眼,在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也是她在操劳。淘淘爷爷是家中独子,上有四个姐姐,从小被宠,没有干过任何家务,结婚后他除了工作,不需要操心家事。退休后整天守着电脑,十指不沾阳春水。他去菜场买丝瓜,不知该买长的还是短的,买茄子,不知该买胖的还是瘦的。淘淘奶奶出差,给他把吃的做好放冰箱,他还是会打电话问:“皮蛋怎么吃,要怎么弄开?”</p><p class="ql-block">淘淘爷爷虽然不会任何家务,但心里鬼点子不少。他和淘淘奶奶是中专同学,当年一见到淘淘奶奶,他就认定这是他要找的另一半,使尽各种招数,从学校开始追,毕业工作后又从异地追到淘淘娘家,以至于全村人都认定他是这家的女婿,最后感动淘淘奶奶全家,终于赢得淘淘奶奶芳心。</p><p class="ql-block">淘淘爷爷经常在微信里和家乡老同学聊起自已的幸福生活,然后得意地问:“我的眼光不错吧!”老同学却和他开玩笑:“你的眼光是不错,可惜小武的瞎了眼!”小武就是淘淘奶奶。</p><p class="ql-block">其实淘淘奶奶也很幸福,她走到哪爷爷跟到哪,生怕丢了她这个珍宝。我们的奶奶外婆出去游玩,他也一起跟着,他的理由是,淘淘奶奶腿脚不便,他必须跟着照顾。淘淘爷爷很会拍照,文字也不错,于是我们就有了专职摄影师,淘淘爷爷不仅管拍照,还管做美篇,他是我们这些奶奶外婆的党代表。奶奶外婆们都是外地人,杭州的大街小巷对她们来说就是迷宫,但只要淘淘爷爷在,就不会迷路,因为他会用导航。</p> <p class="ql-block">最瘦的那个是淘淘奶奶</p> <p class="ql-block">如果前面的讲述是一段轻松的乐章,那么接下来淘淘奶奶的这段闲聊,则让人心酸。</p><p class="ql-block">淘淘奶奶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们的生活虽然也苦但还过得去,姐姐就艰难了。1971年,淘淘奶奶还在读初中,姐姐第一孩子出生,她带上了娘家舍不得吃攒下的鸡蛋和一点面,去伺候姐姐坐月子。姐姐家几乎什么都没有,白菜萝卜或者韭菜之类的,加上一点豆面或者红薯面,就是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做饭的时候,发现没盐,要去买,姐姐说她手上连一毛钱都没有,做饭就舀一点咸菜缸里的咸菜水。隔壁大婶过来玩看见了,说上我家去拿点吧,人家家里盐也不多啊。借了一瓢,那种葫芦做的小瓢,过了好久才还上,还是拿鸡蛋去换的盐。那时候家里喂的鸡生了蛋,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吃的上,平时鸡蛋攒着拿供销社换盐换醋换酱油换火柴,鸡蛋就是家里的银行。娘家给姐姐带去的鸡蛋有的都散黄了,但也是宝贝的营养,只有产妇能吃上几个。</p><p class="ql-block">姐姐家的日子虽苦,但是姐夫勤劳能干,把这个家支撑下来,可是十几年的心力交瘁,却给姐夫留下了顽疾,为治病又花掉好不容易留下的一点积蓄,终究还是在38岁的壮年丢下妻儿离世了。姐姐一个人带五个孩子,大的十四岁,小的三岁,因为操劳过度,也落下了一身病,腿不好还要继续去挖河渠,等她下工回来,孩子们就在柴草房里睡着了。</p><p class="ql-block">姐姐家这日子怎么过?淘淘奶奶当时虽然已经工作,但工资只有三十多块,娘家的婆家的老人都要管,怎么也凑不出钱接济姐姐。她对姐姐说:我把那个大的闺女带走吧,烧饭的时候我多加点儿水,吃饭多加一双筷子就行。大闺女来到姨家,姨给她在酒厂找了活干。</p><p class="ql-block">孩子挺能干也懂事,挣了钱就交给姨,也就是淘淘奶奶。她把孩子交的工钱全收着,连毛片儿也放好,一分也不花。然后把这个钱给姐姐,拿去买粮食,买化肥等等。</p><p class="ql-block">老大干了一段时间后,老二看着眼馋说,我觉得我姨家很好,也想来。淘淘奶奶觉得孩子想来不能拒绝,那就来吧。老二来了,又给她找了临时工;结果老三又来了。淘淘奶奶说,孩子们眼睛望着我,眼光很沉很沉的,我就是她们的依靠,不仅要管吃管住管找工作,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我给她们顶着,各种困难都要我帮着解决。年龄稍大一点,又给她们找婆家,三个闺女都在姨家出嫁,嫁妆等也是姨一手操办。现在孩子们都过得不错,而且都跟小姨很亲很亲。姐姐也是一直嘱咐孩子:“忘了谁也不能忘了你姨,没有你姨,我们活不到现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淘淘奶奶和她的姐姐</p> <p class="ql-block">淘淘奶奶忙乎着帮娘家人度难关的时候,境况比娘家还不如的婆家也时不时要他们救济帮忙。淘淘爷爷的母亲,也就是淘淘奶奶的婆婆,因为城里条件比农村好,所以一直就跟着他们一家过,婆婆想家的时候,就上几个姐姐家转一圈再回来。到80岁的时候婆婆开始糊涂不认人了,就不能出去转了,一直活到88岁。临走时也没有什么毛病,去医院也就打打营养针,回来基本上卧床,因为女儿们各有各的家庭,伺候老人的事都是淘淘奶奶一人操持,因为上班离家近,淘淘奶奶一下班就奔婆婆房间,擦屎擦尿,喂水喂饭,吃鸡给婆婆扯鸡腿,吃鱼就把鱼刺一根根拔掉再喂婆婆。婆婆清醒的时候拉着儿媳妇的胳膊说:“蒙子他妈(淘淘奶奶儿子小名蒙子),我不知什么时候修来的福,有这么好一个媳妇,什么好吃的自己舍不得,都给我吃”媳妇说:“不给你吃给谁吃啊,给你吃你也吃不了多少啊”</p><p class="ql-block">淘淘爷爷家有四个姐姐,都在农村,他们两夫妻都是恢复高考后家里唯一考上学校、跳出农门的佼佼者,姐姐们家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而热心诚恳的两夫妻每次都是尽力而为,这当中实际操作的淘淘奶奶又是付出最多的,几十年了,婆家亲戚找她办的事太多,篇幅有限,就讲一件事。</p><p class="ql-block">2002年之前,农村每年要交村提留,也就是交农业税吧。淘淘爷爷的二姐,有一天听到村里的大喇叭在叫,要大家交提留,截止时间只有一天了,明天不交就要罚了。二姐是个老实人怕被罚,就跑到城里找弟弟弟媳。二姐平时有空闲常常会来城里,和弟弟弟媳聊聊天,唠唠嗑玩儿玩儿再回去,前两天她刚刚来玩过。淘淘奶奶下班看到二姐在农行门口等着,很奇怪,问:“二姐,你怎么又来了,有事吗?”二姐说:“有事啊,”淘淘奶奶心里一急“什么事?你快说啊!”“大队喇叭咋呼交提留,明天是最后一天。”一听这事,淘淘奶奶放心了。</p><p class="ql-block">淘淘奶奶问需要交多少?二姐说“500元,你有吗?”淘淘奶奶说“我有啊,走吧,回家吃个饭再说。”二姐又问:“你要是有的话,多给我100,借我600,没有多的话,就借我500。”淘淘奶奶说:“有,有。”给了她600。吃了饭,送二姐出来时,淘淘奶奶给她叫了个三轮车(那时没有出租车),并把车费交给车夫,让他把二姐拉到汽车站。</p><p class="ql-block">二姐上了车,又问淘淘奶奶:“你还有五块钱零线吗?”“有啊,怎么了?”二姐说“来的时候我只带了四块钱,我以为来回车费够了,可是我来的时候,车上问我要了三块钱,我回去就不够了。”淘淘奶奶马上说,有,有,没关系,又从兜里掏出五块钱给她。当时就是穷到这个份上。</p><p class="ql-block">这些酸楚的往事里,我品到了美德和韧性。</p> <p class="ql-block">为了家庭,她们倾其所有</p> <p class="ql-block">果果姥姥小的时候曾是城里的居民,不知什么原因,全家被下放到农村,居民身份成了农村户口。看了淘淘奶奶的经历,就知道居民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差别。那个年头,城里的居民虽然手头拮据,一两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但是好歹每个月有24斤的粮食供应,不会没有饭吃。而当时淘淘奶奶所在的生产队,劳动一年,每人只能分到十几斤小麦粉,十几斤玉米粉。这些面粉平时舍不得吃,客人来了包几个饺子,都要把孩子支得远远的,怕他们嘴馋。果果姥姥全家从居民变农民,这落差不是一般的大,幸亏爸爸还有裁缝手艺,勉强能够养活一家老小。小的时候,姐姐因为长得漂亮,受人瞩目,而自认为长相普通的果果姥姥则是默默的帮助爸爸妈妈操持家里的家务,因而烧得一手好菜。</p><p class="ql-block">七七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果果姥姥考上了中专,毕业以后进了国企。进城后的果果佬佬一直惦记着农村的兄弟姐妹,慢慢地找机会一个个把他们带进城里,这个并不受宠的二姐成了家里的靠山。</p><p class="ql-block">退休以后,果果姥姥跟着女儿女婿来到了北京。特别会做菜的果果姥姥经常给邻居分享她的厨艺。有一天,果果姥姥做了很多东北肉皮冻,就给隔壁的年轻白领送了一碗。第二天,果果姥姥踫到她,问肉皮冻好吃吗?年轻人说,昨天我在外面吃过饭了,你的肉皮冻我没吃,被我放网上卖了18元,我正想把钱给你呢!</p><p class="ql-block">果果姥姥这才知道,当时北京有一个叫做“回家吃饭”网络平台。大家做的菜经过这个平台的审核,可以拿到网上卖。在这些小年轻的帮助下,果果姥姥开始把自己的菜展示到网上,每次都是畅销一空。这下可把果果姥姥忙坏了,那些公司的白领指定要吃果果佬佬做的菜,每次一点就是十几二十份的。</p><p class="ql-block">女儿女婿原来特别反对妈妈在家里给人家做饭。每次都劝妈妈不要干了。可是强劲的市场需求让果果姥姥欲罢不能。形势使然,慢慢的女儿女婿下班之后就成了她的得力助手。果果佬佬每月收入过万。</p><p class="ql-block">果果姥姥的饭菜做的越来越红火的时候,女儿怀孕了,果果姥姥高兴之余,思考再三,毅然决定停掉生意带孩子。现在七八年过去了,果果佬佬又随女儿一家来到杭州,但是当年尝过她手艺的邻居,还在怀念她那些只有母亲才能烧出的菜,还常常问侯她。也因为她来到杭州,我也不时地有福气品尝到她的东北肉皮冻,那是我吃过的肉皮冻中最好吃的。她的肉皮冻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一点腥味,处理的特别干净,味道又把握得到位。</p> <p class="ql-block">气场强大的果果姥姥,你能找到吗?</p> <p class="ql-block">果果佬佬退休前是企业高管,身板挺直气宇轩昂,高情商的女婿也是企业高管,在处理家务小事的时候,也是满满的领导风范,当姥姥观察到女儿女婿有小矛盾时,她除了做女儿的工作外,还会招呼女婿:“有时间吗,咱俩谈一谈。”她和女婿流畅的沟通,让很多奶奶外婆佩服。她的外孙女果果,天生侠女,两岁多的时候,有一个男孩推了妮妮,妮妮大哭,比妮妮小的果果立马挺身挡在妮妮前面:“你再推,我对你不客气了!”</p> <p class="ql-block">和大树一起摆拍</p> <p class="ql-block">重回童年</p> <p class="ql-block">诺诺外婆是地道杭州人,但她小时候因为父母去绍兴工作,她便跟着父母在绍兴读书工作,一直到退休才回到杭州。相比其他外婆奶奶,她一直比较顺利,她端庄优雅,很有修养也很有原则。也许受她影响,女儿温和大气,脸上永远都是笑容,性格好又是学霸,工作也是一帆风顺。外孙女诺诺机灵能干,但有一点让外婆发愁,就是特别爱抢别人的玩具,把玩具抢到手以后玩一下就不感兴趣了,因为她抢了玩具,别人就会躲着她,她一个人玩没意思,就会丢下抢来的玩具,再去抢别人手里新的玩具。诺诺外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不久她就有了办法。她带诺诺出门时,包里塞满东西,一看到诺诺对某个小朋友手里的东西感兴趣,她就连忙从包里拿出一样玩具塞给诺诺说:“等等,你去问问,我们用这个玩具和他换,行不行?”诺诺因此学会了和孩子们快乐相处,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小姐姐。</p> <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抱住这些小调皮,留下这个瞬间</p> <p class="ql-block">参观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看一个人是否有耐心有修养,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童童的爷爷奶奶是我们这些人中最有耐心最有修养的一对。大多数家长都懂得教育孩子要鼓励为主,可是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做到,但是童童的爷爷奶奶却是天生的和颜悦色,从没见他们对孩子着急发火,即使着急的时候也是有笑容的。童童奶奶的包包里永远都放着很多好吃的,分发给孩子们。他们家还有一个大阳台,西红柿成熟的季节,几乎天天能吃到他们自已种的小西红柿。阳台上还有一棵小小的枇杷树,我家妮妮咳嗽的时候,我在小区摘枇杷叶煮水,被童童奶奶知道了,就一定让我去她家阳台摘,说小区里的花木都要打农药,不安全。</p> <p class="ql-block">有着弥勒佛般微笑的,就是童童奶奶</p> <p class="ql-block">小酥饼奶奶是我们当中唯一一个没有进过校门的奶奶,她来自江西农村,不识字,但是会用手机,为了顺利沟通,我们在群里尽量用语音,尤其是预约出门玩,要有文字语音两个版本。小酥饼奶奶四五岁就开始拔猪草,摘野菜,照顾弟弟妹妹,洗衣做饭干家务,千锤百炼,自然成了过日子的行家里手。有一天孩子们一起玩,小酥饼忽然微撅屁股,一动不动,她发现了小酥饼这一个定格,立即叫了一声“小酥饼要拉粑粑了”,抱起小酥饼往厕所里跑。</p> <p class="ql-block">脸色最红,充满阳光的是小酥饼奶奶</p> <p class="ql-block">小酥饼奶奶纯朴勤快,他的儿子是很多大企业要抢的IT的优秀人才,印象很深的是他家儿子不管多忙,每天中午都要从单位回家吃一顿妈妈烧的中饭,休息一下再去上班。双休日的时候,我好几次看到儿子带着妈妈去做推拿。她还有个在青海的女儿,常常给妈妈买漂亮的衣服裙子,一套一套都穿不完。他除了两个孝顺的孩子外,兄弟姐妹们以及她的侄女外甥都和她感情很深,因为小酥饼奶奶做姑娘的时候,就出来帮她的哥哥姐姐带孩子做家务,她经常自豪地给我看她和兄弟姐妹的全家福照片。自己有了孙子后她来到杭州,小酥饼上幼儿园后,每天一有空,她就和分散在异地的兄弟姐妹电话聊上半天 ,她的兄弟姐妹中,只有她没上过学,但她对此事没有半点怨言,她觉得干家务做农活也不错,脸上常常是满满的幸福感。她告诉我,她的大姐从小爱读书,15岁的时候,家里没钱,无法供她读书,让她去生产队干活。那天生产队挑谷子,大姐要强,不仅不肯挑的比人家少,而且要比人家多,结果出了洋相。她回家哭了,死活要去读书。但是家里没钱怎么办?最后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给大姐说一个婆家,条件就是只要婆家供大姐读书就行,其它彩礼之类的一概不要。后来就真的找到这么一个婆家,妈妈一个人上婆家看了,婆家也很穷,儿子在外当兵,但是婆家承诺可以让大姐读书。就这样,大姐有书读了,而且读的是师范,毕业后当了老师,现在定居上海,有一个女儿在美国读书。</p> <p class="ql-block">互生欢喜的那种开心</p> <p class="ql-block">小金橘的奶奶优雅美丽又很接地气,她是个生活百事通,里里外外一把手。她特别懂吃又擅长烹调,清淡的饮食孩子往往不爱吃,但是在爱动脑筋的小金桔奶奶那里,清淡和美味总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我家妮妮和小金橘一起上画画课,她常常带饭给孩子吃,每次都做很多,妮妮吃她做的饭总是胃口大开。和小金桔奶奶聊天,总是能得到各种各样的好点子,诸如用刨子把山药刨成薄片煮粥给孩子吃,如何买到最好的牛肉猪肉等等,得益于她的智慧,小金桔很少生病,偶尔感冒发烧,她就用霍香正气水加一块胶布,贴在孩子的肚脐眼上,第二天就好转了。</p><p class="ql-block">小金橘奶奶在杭州最繁华的地段承包了一家酒店,有了孙女之后,重视教育的她毅然把酒店交给别人管理,自己全力以赴带孙女。她还是一个谈判高手,她对小区周围这些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了如指掌,大家对她也特别信任,一旦她选定目标,大家立即组团并委托她去谈价格。她选的机构,总是性价比最高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最年轻的那个就是小金橘奶奶</p> <p class="ql-block">呱呱奶奶大眼睛,高鼻梁,像个俄罗斯美女。她平时话不多,人特别善良宽容。她家住在东方郡的时候,妮妮晚饭后经常到她家跟呱呱玩,两个小孩玩的掀天揭地,她也只是微微一笑。她的老家在临安的天目山下,每到暑假的时候,她就带呱呱回天目山避暑,每次回去都要邀请大家去天目山玩。赤日炎炎的夏日,天目山下却是凉风习习,孩子们在溪坑里游泳,在小河里玩水,在天目山景区的大凉亭里互相追逐,呱呱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们搬离东方郡,但是到了盛夏,大家仍然喜欢去天目山。每次去玩,呱呱爷爷不仅请大家吃饭,带大家游玩,走的时候还要给大家一份天目山的特产。</p> <p class="ql-block">照片里哪个像俄罗斯美女?</p> <p class="ql-block">在呱呱奶奶老家,三张床合在一起,就是孩子们的蹦床</p> <p class="ql-block">小茉莉的外婆是诸暨人,多年前跟着老乡来杭州开了一家小店,她善于经营,小店开得风生水起。有了小茉莉之后,她只得把小店的生意交给小茉莉外公,来东方郡带孩子。小茉莉上幼儿园后,她才有机会到店里去管点事。平时她从不参加大家的聚会,因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她就坐地铁去她的小店,幼儿园要放学的时候,她从店里赶回来接孩子。双休日,她要回诸暨老家陪她90多岁的老母亲,给老母亲洗澡洗衣服,聊聊家常。她说父亲早逝,母亲一人带大五个兄弟姐妹,太不容易了。她说平常都是兄弟姐妹管母亲,她只有双休日才可以陪母亲,所以任何聚会她都无法参加。小茉莉胆大倔强,聪明独立,喜欢和男孩玩。外婆很欣赏小茉莉,经常鼓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不喜欢做的事她从不勉强。有一次,小茉莉和大家一起去上舞蹈体验课,所有的小朋友都上去跟着老师跳舞,唯独小茉莉不肯上去,外婆没有半点指责和勉强。当时东方郡的小朋友一般都上好几个培训班,而小茉莉只上她感兴趣的跆拳道。一直到小茉莉大班的时候,才慢慢显示她的女孩特质,喜欢漂亮的裙子喜欢跳舞喜欢和女孩玩公主游戏,所以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周期和节律,不必着急。外婆有一点非常用心,那就是注重培养小茉莉的阅读爱好,一有空就给小茉莉讲故事。因为她有诸暨口音,小茉莉常常指出:婆婆,你这个字读错了,这个字普通话不标准。外婆就很耐心地说:那我们百度一下,看看标准的普通话怎么读。在外婆的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进行的阅读教育下,小茉莉自己也学会了到百度查阅生字,学会并爱上了阅读。在幼儿园大班时,就喜欢阅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绘本,熟悉并知道里面的各种人物故事,我家妮妮受小茉莉影响,也喜欢上了红楼梦和三国演义。</p> <p class="ql-block">相识就是有缘</p> <p class="ql-block">妮妮上幼儿园之前的那个夏天,在楼下荡秋千的时候,认识了罗蜜。当时的罗蜜跟着奶奶,正在经历人生中一段逆境,马上要去上学的她说话含糊不清,牙齿也只有寥寥几颗。罗蜜奶奶说这几颗牙齿还是镶上去的,因为孩子先天不足,牙齿长不出来,孩子的喉咙也有疾病,无法说话,现在动了手术可以说话,但还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样清晰地发音。罗蜜奶奶欲言又止的叙述,让我心里发紧。好在妮妮和罗蜜有缘,两人相见就互生欢喜,玩的特别开心。妮妮喊“嘿”,罗蜜跟着也高喊“嘿”,妮妮叫“奶奶”,“罗蜜”也大叫“奶奶”,妮妮很开心有人跟着她喊,罗蜜也特别开心,她完全可以和别人一样说话。从此,我们只要一有机会,就让两个孩子一起玩耍,两个孩子特别默契开心,罗蜜毕竟是姐姐,如果有其他孩子对妮妮表示不友好的时候,罗蜜立即上前怒目而视。后来罗蜜搬了新家,两个小朋友还不时地视频或约着出去玩。</p> <p class="ql-block">最酷的那位就是罗蜜奶奶</p> <p class="ql-block">哈哈奶奶就是喜欢和淘淘爷爷合影</p> <p class="ql-block">多多奶奶也不肯落下</p> <p class="ql-block">哈哈奶奶多多奶奶就喜欢这么搞笑</p> <p class="ql-block">东方郡的大朋友还有很多,加加奶奶和外婆、旺仔外婆和奶奶、阳阳奶奶、嘟嘟奶奶、洋洋外婆、九妹奶奶、安安爷爷和奶奶、小多多奶奶、等等等等,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我们各自带着泥土的气息、小镇的拘谨、城市的优雅……,因为孩子,我们在东方郡相遇。每一个奶奶外婆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个性,但是有一个品质是一致的,那就是善良勤劳。也正是这一点,我们把六年最辛苦的带孩子的时光,变得那么五彩斑斓!一群专门操持吃喝拉撒的老太太,把琐碎平淡的日子变得如此有声有色,牛不牛?!</p> <p class="ql-block">又土又俗的“大妈纱巾”,给我们带来的是欢乐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