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遗址 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建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娄山关是红军战斗过的遗址,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北郊大娄山峰之间,距离市区50公里。这里正处于桐梓两地交界处,是川黔公路和铁路交通要道。海拔1576米,娄山关断崖绝壁,陡峭险峻,若斧似戟,道指苍穹,谷深洞幽,天造地设,深不可测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被封为黔北第一险隘,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7月24日我们从遵义宾馆坐旅游大巴车来到娄山关服务中心。乘坐摆渡车来到娄山关脚下。峰峦如削过一般,雕翎利箭似的直刺碧空,山上山下,草木葱笼,悬崖上有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题写"娄山关"三个大字映坐于崖壁间,气势恢宏,格外醒目,招来了众人,到此拍照。我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地震撼了,迫不及待地迈上了登山的第一步,来到烈士纪念碑,向死去的烈士默哀。然后向右侧的指示标走去。这时山间小道变得崎岖起来,越来越不好爬,我喘着粗气,动作也变得缓慢起来,这娄山关也并不想象中好爬,山越来越陡,我扶着路旁的栏杆,一步一步往上挪,山峰挺峻,深壑幽秀,苍松附壁,悬经危隘,好似一幅立体山水画。这时我才知道,只有登上顶峰,才能看到"庐山真面目"。娄山关浮桥呈现在我的面前。每隔不远挂上一面红旗,这是啥意思呢?后经公园讲解员说道,这浮桥是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途,2月26日占领娄山关,控制了浮桥,掩护中央纵队和右侧队伍安全通过,后遭川军反扑,27日与川军展开血刃,反复争夺该桥,伤亡惨重,该桥见证了红军长征中首次大捷。太有意义,一定留个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娄山关战役,1935年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红军长征来到贵州遵义。红军先后于1月6日到1月22日,2月24日至28日两次打响娄山关之战,直到3月5日总共29天时间。第一次娄山关战役是保卫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第二次娄山关战斗是毛泽东军事实践,是四渡赤水关键之战,是长征以来第一次大胜仗,是一次重大的转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参观娄山关纪念馆,看到在第二次争夺娄山关战役中,钟赤兵为了这次战斗,带领战士们与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的"双枪士兵"展开激烈的搏杀,拼杀之中,敌人的子弹击中了钟赤兵右小腿,血如泉涌,钟赤兵拖着双腿趴在石头上指挥坚决不下火线。红军占领遵义后,钟赤兵被送往野战医院,医院很简陋,只有木匠使用半截锯条,没有麻药,躺在木板上,就怎么动手术,截掉他的右小腿,极其痛苦,三个半小时的手术昏过好几次,医生说道,如你忍不住,你就哭出来,可就是不吭声,咬住堵在嘴里布,大汗淋漓,旁边15岁小护士都哭出来,太坚强了。由于贵州经常下雨,伤口又被感染了,医生先后给钟赤兵进行了两次截肢手术,最终把整个右腿都截去。半个月进行了二次截肢手术,这是何等痛苦。但是钟赤兵不仅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还靠顽强的意志,跟着中央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到达了陕北。这样的老红军,老前辈怎么不让人动容敬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展览馆内的一幅幅的照片,穿越百年的历史烟云,让我们回味无穷,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教育。学习他们高尚情操,不是光是感动,而是做个正真的人。只要我们心中有景,坚定走下去,终会看到自己需要的美,那就是你人性的美。别忘了,心态下面有心,有心,任凭风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