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清真寺

卢贵~冰城摄手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哈尔滨清真寺位于道外南14道街,曾称清真东寺、滨江清真寺,现在又称道外清真寺。哈尔滨清真寺始建1897年,是信教群众捐钱建的五间草房。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关内许多回族群众纷纷前往哈尔滨谋取生路,多数人住在道外区(早期的傅家甸)。因信奉伊斯兰教群众越来越多,这个清真寺不得不在1904年改建,1935年扩建,整体建筑由俄国人克拉勃廖天兄妹设计。并在1979年、1990、2003年几次维修和完善建设。目前以清真寺主殿(礼拜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扩建了沐浴室、讲堂、会议室、办公室。现在清真寺占地面积12040平方米。寺的前面修建了1.8公顷阿拉伯广场,用于重要节日人多集会用(平时是市民休闲广场)。这个殿可容纳五六百人,殿外广场可容纳3000多人,哈尔滨清真寺成为东北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清真寺中少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代表作。现被定为哈尔滨市一级保护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通过航拍自上而下腑看淸真寺全貌。</b></p> <p class="ql-block"><b>  下面图片是上个世纪初建的清真寺的资料片。</b></p> <p class="ql-block"><b>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扩建后的清真寺。下面2张图片为资料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清真寺主殿高13米,顶部和门窗造型均采用了阿拉伯形式的圆顶和穹形,后窑殿是21.72米望月楼,与之配套的两个50米高宣礼塔,宣礼塔分五层有旋转楼梯。两侧各分立着一个与前部相同的圆型穹顶;高塔和穹顶上均有一个月牙(也称望月),是清真寺独有标识。主殿是由四根粗大的水泥柱支撑。进入殿内正前方两侧各设一个“敏拜尔”(即讲经坛),主殿正门内外上方各悬一个黑底阿拉伯金字匾额,氛围彰显肃穆庄重。</b></p> <p class="ql-block"><b>  2003年以来经过修缮和补建的清真寺。</b></p> <p class="ql-block"><b>  美篇编辑、摄影 卢 贵,黑龙江摄影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摄影家协会会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