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跟我一起浪山!

滴水

<p class="ql-block"><b>  日头如火球一般,烤得地面发烫,洒水车驶过,地面上腾起阵阵热气,裤子有点潮湿地粘在腿上,不由得走两步要用手拉一下裤腿。没有一丝风,所有的植物无精打采,片片树叶好像昏昏欲睡。大夏河的水烦躁的流淌着,街道里很安静,就连小鸟也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听不到一声鸣叫……</b></p><p class="ql-block"><b> 在这滚烫的季节,临夏人“浪山”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b></p><p class="ql-block"><b> 早市上人流涌动,各种时令果蔬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牛羊肉铺的老板忙碌的招呼着顾客;老汤鸡肉一锅接着一锅,老板满头大汗,手起刀落,飞速的装袋打包;火锅店打造的浪山套餐也供不应求;户外用具,如卡式炉、无烟烧烤炉、天幕、蛋卷式茶几、月亮椅、九宫格茶具等等都是购买的热门物品。从购物的场景,到家家门前小车敞开的后备箱,不难猜想临夏过半的人都进山避暑去了。</b></p><p class="ql-block"><b> 近中午时,太阳耀眼的光芒让人睁不开眼睛,街道里静悄悄地,只有几只蝴蝶和蜜蜂不知疲倦的在飞舞、工作……</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遥想当年(三十几年前),那时没有手机,私家车也很少,临夏人浪山大都是包车,家里人口少的小面包车(包一天三百元左右)就够了,人口多的就包三十六到四十座的大巴车(包一天五百到六百元),就像我家,总共二十四人,再邀请几位亲戚同游刚好一整车,家里有工作人员和学生,浪山一般都选在双休日,一说浪山,我们都兴奋不已,周五傍晚就开始准备各种浪山用具,周六早早起床,买羊肉、买各种时令果蔬,大巴车一来,几乎把整个厨房都搬上车。车子开动,一路欢笑直奔目的地。</b></p><p class="ql-block"><b> 目的地一般都在太子山附近的山区,比如槐树关、松鸣岩、铁沟、鹿场、太子山林场、牙塘水库等等。这里有山有水,地势平缓,绿树成荫,是浪山露营的好地方。在绿色的草坪铺上防潮垫,中间放一张圆桌面(木制折叠式圆桌,桌面可以取下来,每次浪山都会带着它😊还有小板凳)外加一张折叠式长条茶几,上面放各种零食和水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以大地为席,以苍穹为幕,以树盖为阴,以凉风为伴、以河水为嘻,自由、凉爽又惬意。</b></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1985年夏天,在松鸣岩景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1985年夏天,在松鸣岩景区门前的柏树林</i></p> <p class="ql-block"><b>  临夏人浪山无肉不欢,无茶不雅。案板上各种时令蔬菜齐全,碗筷摆放整齐,人人分工明确,支好火炉,小锅炒菜、大锅煮肉、清泉泡茶、作为一家之主,喝着盖碗茶,听着家人的欢笑声,看着大锅里冒着的热气,会不会有一种豪迈的幸福感?</b></p><p class="ql-block"><b> 太阳照在草地上,小草油亮的叶子闪闪发光,这时手抓羊肉的香味已飘荡在空气中,手抓和各种炒菜陆续上桌,美美饱餐一顿之后,在河里嬉闹一番,爬山溜溜食,那时父亲穿着一双黑色凉鞋,可每次都是第一个到达山顶,在山顶父亲还给我们拍照。两个老式甘光相机,两卷柯达胶卷(当时一卷柯达胶卷连带冲洗照片一共五十元)发挥着各自的记录使命,照片好不好全靠运气。(有几张确实不错,如一张:在炊烟缭绕的绿茵地,姐姐手拿一根莴笋正在走,两根长长的辫子垂在身后,脸上露出笑容。近处的弟弟正在用柴火烧水,那袅袅的烟雾迷了眼睛,用手使劲的揉,画面很是唯美!)</b></p><p class="ql-block"><b> 直到斜阳西下时,自由活动的家人们又陆续聚在一起。俗话说,“要得散,吃碗面”。最后的一碗面就是浪山一天吃食的灵魂所在。在肉汤里放点西红柿和洋芋片,几个人围在一起往大锅里丢面片,饭临出锅再放点菠菜、蒜苗,舀到碗里,撒点芫荽,调一勺新鲜的油泼辣子就很完美了,这时不饿也得吃一碗哦!</b></p> <p class="ql-block"><b>  浪山,浪的就是一种幸福感,浪的就是一个好心情,浪的就是一种快乐,反过来,在幸福、快乐的状态下吃什么都是香的,玩什么都是一种美的享受。</b></p><p class="ql-block"><b> 吃饱喝足浪美的一大家子人,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美丽的风景区,剩余的吃食,又可以在老家院子里热闹一整天了。</b></p> <p class="ql-block"><b>  浪了那么多年的山,总有许多趣事,至今回味无穷。</b></p><p class="ql-block"><b> 那是1985年的夏天,我正上初中二年级,我们全家浪松鸣岩,那时松鸣岩没有现在这么多人工雕饰,景区里面松林密布,路还是没有硬化的土路,一下雨就泥泞难行,我们的车一到景区,后边右轱轮陷进泥坑里,司机师傅让我们下车去拾几块石头,垫在轱轮下面。我们下车到附近找石头,立即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那碧绿的草丛里,野草莓像红色的玛瑙、又如耀眼的珍珠,在清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我们都不由自主的弯下腰摘草莓,把车子陷进泥坑的事忘的一干二净,司机师傅等了好久,不见我们拿石头来,只好自己想办法😂😂😂</b></p><p class="ql-block"><b> 还有,当时的饮料除了健力宝,正好流行沙棘,是绿色玻璃瓶装的,外形像极了啤酒瓶,有张照片上我们一家都往山上走,人人手里提着一瓶沙棘,若不说明,真的以为我们拿着的是啤酒🙈🙈🙈</b></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1988年夏天,在松鸣岩景区内</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1988年夏天,在松鸣岩景区内</i></p> <p class="ql-block"><b>  那是1999年的夏天,我们去浪槐树关。到了目的地,各自按分工烧水、洗菜、摆桌凳等忙碌着,弟弟看见半山腰的瀑布翻滚着白色的浪花,飞溅着似玉如银的水珠,在晨阳的照射下闪烁着五彩缤纷的霞光,实在是太美了,就带领自己老婆孩子,还有一个外甥总共四人到山上一探究竟,殊不知瀑布看似眼前,山路却越走越远,到瀑布前 已是午后了,看了瀑布、玩了瀑布,打算回去却没那么简单。</b></p><p class="ql-block"><b>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而且孩子还小,外甥也不大,他解了自己皮带,一头绑着孩子,一头牵在自己手里,其他人手拉手,慢慢摸索着下山,直到天黑也没回来。那时候虽然有手机(记得是三星手机,父亲和两个弟弟各有一部),可没有微信,不能上网,一到山区就没有信号,手机形同虚设。眼看夜幕降临,河边更是漆黑一片,谁还有心思吃饭?我们大声的呼喊,母亲抹眼泪,父亲声音已沙哑,为了不再出意外,父亲让一部分人坐车先走出最危险的峡口泥路,一部分人继续呼喊寻人,直到里面的人喊一声“找到了!”,我们的心才落了地!父亲本来看见弟弟会好好训一顿的,可是看见他的狼狈相,还有孩子和外甥看见我们就哇哇大哭时,心就化了。</b></p><p class="ql-block"><b> 父亲满脸严肃,一言未发,知感真主,回来就好!</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浪山必须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再加上同频的人,只有这三者的高度契合,才是一趟玩美的浪山活动。</b></p><p class="ql-block"><b> 2001年的夏天,在槐树关东沟。斜阳西下时,站在山丘制高点,不远处的“将军石”拖着长长的身影,真的像一位披着战袍的将军,坚毅而魁梧;草坪着一身金衣;金色的水珠在河面跳跃着、咏唱着永远不老的歌;哦,实在是太美了,我们都不想离开,两个姐姐、两个弟弟、还有三个稍大点的外甥要求露营(那天弟弟正好带了充气帐篷),没想到父亲竟然同意了,临走时不断叮咛,还嘱咐附近的一位牧羊老人多多关照家人,老人说没问题,我们才离开。</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我们又带上食物与露营的家人相聚,姐姐、弟弟都迫不及待给我们分享她们的经历:说她们昨晚坐在河边,看见了从未见过的星河和流星;说夜里不知名的动物隔着帐篷嗅她们,吓得她们不敢呼吸;说夜里冷得像冬天一样,不得不把拿去给别人的旧衣服穿在自己身上……</b></p><p class="ql-block"><b> 听着听着,真后悔自己没留下来和她们一起看星河、看流星!</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2002年夏天,在铁沟景区内</i></p> <p class="ql-block"><b>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随后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地方政府为保护生态环境,封山、闭林,在附近村镇大搞退耕还林,种树种花,改造水利工程,极大的改善地方人文环境。槐树关、铁沟、太子山林场等都成了我们这一代人永远回不去的记忆。现在槐树关和铁沟的水已成为临夏人民饮用水的一部分。唯有松鸣岩还在开放,但它再也不是以前的松鸣岩了。</b></p><p class="ql-block"><b> 时间飞逝,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区道路四通八达,如果不经常转转城区,说不定你会走丢在自己的城市里。家家有车,而且还不止一辆;条条彩虹路通到了浪漫的花海;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直接把临夏最美的旅游景点连在了一起,让人的出行更便捷、旅游更享受。同时为了“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共赢”,城市周边不同规模的农家乐和露营基地迅速崛起。</b></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1988年夏天,在松鸣岩景区内</i></p> <p class="ql-block"><b>  与之前相较,有人说现在浪山就是一脚油门的事。这看似一脚油门的事,其实并不那么简单,现在人浪山浪出了新花样,玩出了高大上,以前你见过可以卷起来的餐桌吗?见过天幕吗?见过月亮凳吗?见过卡式炉和吃火锅的一次性锅和碗筷吗?见过餐桌上摆放的各种鲜花和饰品吗?各种让人瞠目的浪山神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像前天我们浪山,外甥带来了一件神器,从包装看还以为是一顶大沿的遮阳帽,打开包装发现是用竹子折叠而相扣的大型8字,只见外甥一顿操作,用四个钢构在地面一固定,眼前瞬间出现了一橘色的如倒扣的巨型背篓一般的帐篷,侧面有拉链设计,打开就是一扇门,呵呵,这小小的卫生间让你解决了浪山期间无法洗小净的尴尬,真是让人大开眼界。</b></p> <p class="ql-block"><b>  有人说现在浪山没有以前那般快乐,说实话现在浪山能去的大部分都是附近的农家院,尽管你什么都不带,也可以让你吃饱、喝足、玩美,只要你带上足够的钱。如果你想体验野炊生活,也可以到有野炊设备的露营地,但是营地里人挤人,席连着席,缺少隐私空间,所以浪山不自由,玩水不尽兴这是事实。</b></p><p class="ql-block"><b>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的舍弃和接纳中前进。要接受新鲜的、有用的事物,那必须舍弃某些东西才可以走的更轻松、更遥远。 如今的临夏已经是一个漂亮、浪漫、奋进、腾飞的城市。愿我的城市越来越好,愿城市里的我们越来越辛福!</b></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1987年夏天,在松鸣岩景区内</i></p> <p class="ql-block"><b>  当太阳的最后一抹光芒在天边消失时,小城白天的喧嚣声立即被夜幕所淹没。</b></p><p class="ql-block"><b> 街道里仍然车水马龙,附近进山避暑的人们陆续回家了,整车整车的外地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向八坊十三巷,夜市上人头攒动,璀璨的灯火照得整座小城如白昼一般,街边商铺灯火通明,好像天上的街市一般。</b></p><p class="ql-block"><b> 人行道上乘凉的老人聊着天,玩滑板的少年飞一般从身边驶过,喝冷饮的孩子笑声爽朗,晚风温柔的吹拂着衣袖,树叶沙沙作响,柳枝轻轻摇曳,漫步在大夏河畔,河水奔腾着,波涛汹涌,激情地流向远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