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改革历程与社会发展

张宝心

<p class="ql-block">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 <p class="ql-block">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内实行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目的都是为了调动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以促进经济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首批经济特区。进一步加大了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力度,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p> <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即与此同时的几年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最初正是为了收复台湾而提出。</p> <p class="ql-block">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制度实际上是邓小平受到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影响,为找到更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更高效地发展经济而提出的。</p> <p class="ql-block">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两个地区均被划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使“一国两制”方针得到了实践。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证明了改革推动发展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p> <p class="ql-block">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这三项成就代表的是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正确性。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p> <p class="ql-block">如今,党的基本路线之一是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历经几十年艰难曲折和数百次考验的摸索之路,从提出到实践,从对内到对外,仍然,也将永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中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