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的咏叹(中)!

风后

<p class="ql-block">卷首语</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30822,农历癸卯年七月初七,周二,多云转阴有时有雨天。</p><p class="ql-block"> 重要的是,今日是传统佳节“七夕节”,也即“七姐节”“乞巧节”“七巧节”等,是“中国情人节”,被世人认为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中国传统节日。此节日流行于中国和汉字文化圈诸国,并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今日下午两点多开始,下起了大雨,本以为会是阵雨,哪知淅淅沥沥、沥沥淅淅,下个没完,足足下了有三个来小时,以致这江南此地实在是太过滋润了,以致不由得令人担忧起来,因为过犹不及啊。而且,我还不由自主地想象,这雨水是否也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激动泪水?</p><p class="ql-block"> 去往城市东南方向和回程路上,特别留意了运河的水位。只见水位明显上涨,河水浑浊度亦增加,看来防汛迫在眉睫了。</p><p class="ql-block"> 大雨冲刷下的通衢和建筑,倒是显得清新。路上行人不多,连骑行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的亦少见。各类汽车,车水马龙,但行驶有度。沿街店面安宁静默,倒是各类饭店酒肆不时有人声传出,民以食为天,可见一斑。城市绿化很好,坐在车里,尤为观察细致,美景不时发现。同时,因轱辘疾行产生的动感和窗玻璃的隔离感,越发觉知这世界在“动”“静”结合的“无常”中,并因窗玻璃的物理“隔离”而有了一种“疏离感”“游移感”和“恍惚感”,如梦似幻……</p><p class="ql-block"> 天上雨水不停地流向人间,亦催发了人的思维和觉受如雨水般不停落下、不断蔓延。水汽笼罩,水波荡漾,水意迷蒙……</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将《今年八月的咏叹(中)!》分享与您,愿您喜欢!愿您安好!</p> <p class="ql-block">1,20230811。【今年八月的咏叹(上)!】卷首语</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30811,农历癸卯年六月廿五日,周五,多云转晴天。</p><p class="ql-block"> 时光过得太快了!远足回来有三四天了,可每天都忙忙碌碌,昼夜轮替,倏忽而过。</p><p class="ql-block"> 即使坐着,也有处理不完的事情。看似静待着,其实手指和大脑不停地刷着屏,天南海北甚至全球范围联络着、交流着,处理着各种各样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现今的世界,只要有网络,全球就是一体的,社会就是扁平化的,地球的任何“点”都有可能触及。所以,身坐家里,心在世界、心走(游)世界,完全可能,又岂只是“心怀世界”而已呢?!</p><p class="ql-block"> 因此,现今,表面看着是“无所事事”者,有可能是正干着大事、忙着干事。对此,传统的“以貌取人”“以状取人”法难免会以偏概全或“不着调”了。传统的“眼见为实”也很有可能会是“眼见不实”了。</p><p class="ql-block">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最难的恐怕是“意”会或会“意”了。这是人的肉身、皮囊的局限,使得无限的“意识”被有限的躯壳桎梏亦变得有些“坐井观天”了。可天地,或说寰宇,却是如此之大,无边无际,奥妙无穷。</p><p class="ql-block"> 在寰宇面前,人亦同蝼蚁、蜉蝣,甚至连微尘亦算不上,又哪来底气不可一世?哪来底气自诩为“人类中心主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于地球乃至寰宇文明的不断发现,人类会不断汗颜并深感自身的局限和岌岌可危。</p><p class="ql-block"> 因此,敬畏天地、顺应自然、臣服世界,是永恒的课题和颠扑不破的真理。愿世界和平!愿天地厚待人类!愿人和自然和谐共生!</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总是真诚地聆听天地和世界的声音,记录点滴感受,抒发细微觉受,努力于细微处见精神,并不断感恩世界、臣服世界。</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将《八月的咏叹》(上)分享与您,愿您喜欢!愿您安康快乐!</p><p class="ql-block"> 美篇地址:https://www.meipian.cn/4uszpxxq?first_share_to=copy_link&amp;share_depth=1&amp;first_share_uid=13341117</p> <p class="ql-block">2,20230812。【老调新弹·阮郎归·煮妇】</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30812,农历癸卯年六月廿六日,周六,多云转晴天。</p><p class="ql-block"> 仿佛是周末之故,心理上已自己给自己放假了。其实周末反而更忙。</p><p class="ql-block"> 今早还是睡了个懒觉,十点一刻才起来,甚至连起床操也顾不上,怕来不及。</p><p class="ql-block"> 其实累计睡眠时间最多也才七小时,好在睡眠质量尚好,自觉一夜无梦(其实可能是深睡眠状态下不知有梦),仅清晨六点多醒来过一次,想着时间还早,便又睡过去了,但脑子里始终有根弦,今日不能起来太迟。</p><p class="ql-block"> 昨夜其实是今日凌晨近三点才入睡,也不知怎的,忙忙碌碌的,亦无啥特别做成的,途中一看时间已这么晚了才不得不入睡。</p><p class="ql-block"> 没定闹钟,但自己对自己做了强化暗示,早上确切地说是上午最晚十点左右必须得起来,因为要做中餐。生物钟厚爱我,自然亦没令我失望。</p><p class="ql-block"> 起来后,首先是烧开水,其次如厕、梳洗,再者是开窗开门通气。然后,张罗中餐。</p><p class="ql-block"> 今日中餐大菜是清汤羊肉羹。用的是内蒙古羊肉,果然质地不错。用烧好的开水,加桂皮、生姜、干红辣椒等煲清汤羊肉羹,至最后加鸡精和葱花起锅。烹制清汤羊肉羹,得花心思和时间,当然关键的还是手艺。此菜昨夜就已开始准备,故今上午跟进总体顺利,节省了不少时间精力,但今日仍前后花了两个来小时。</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热热的清汤羊肉羹,亦是充满浓郁家庭之爱的羊肉羹,不仅毫无膻味腻味,而且肉嫩汤清味鲜美,不由得连喝了好几碗。相比红烧羊肉,我更喜欢原汁原味的清汤羊肉羹和白切羊肉。</p><p class="ql-block"> 暑天喝羊肉羹,如同冬病夏治,也是以热攻热,且营养丰富,不啻是上等之策。</p><p class="ql-block"> 当然,除了荤菜,素菜蔬菜亦必须配进。今日的素菜是爆炒清笋片。考虑到羊肉羹量大,今中餐就一荤一素加白米饭,够两人用了。</p><p class="ql-block"> 上述,是煮妇的日常片段,亦是三维世界的人之片段。世界很大,浮尘事杂,吃喝拉撒,活色生香,于细微处,点滴呈现。生活如此,知足常乐。物质精神,齐头并进,平衡平和。物质有限,需求有限,渐趋简单。精神无限,需求无限,悠哉乐哉。</p><p class="ql-block"> 《阮郎归·煮妇》词云:</p><p class="ql-block"> 立秋节气凉未初。午后心静虚。尘事日常忙过与。见微亦知著。</p><p class="ql-block"> 云梦断,心球孤。隔时把尘除。蓝调犹有柔曲书。散淡于有无。</p> <p class="ql-block">3,20230813。【老调新弹·双雁儿·周日】</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30813,农历癸卯年六月廿七日,周日,多云转晴天。</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竟然又到申时了。刚才有一会,居然打盹了有二十来分钟,这对几乎没有午觉习惯的我来说,比较少见,幸亏一个电话叫醒了我。</p><p class="ql-block"> 今日有几件事可以记述。</p><p class="ql-block"> 一是清晨居然被热醒,其实应是感觉有点中暑,这极罕见。虽处末伏里,最难熬的暑热其实已过,但这几日似乎又有反复,最高气温徘徊在三十四度左右,不过亦不至于被“热醒”吧?!但事实却是如此。全身黏湿,头晕恶心,辗转反侧,躺着难受,不如起来。一看时间,才六点多。想起昨夜入睡已是半夜两点半,掐指一算,整个睡眠时间不到四小时。</p><p class="ql-block"> 二是早起的好处是白天的时间明显变长了。因此,得以有好一会,吹着电风扇躺在高背大椅子上了闭目养神,以平和因早上“热醒”伴随的身心难受。同时,几大杯热茶下去,似乎亦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些许不适。此外,上午的时间有料了,中餐亦不至于弄得局促和时间紧张。除了昨日留剩的菜,今中午新做了本家品牌红烧肉和爆炒清笋。今日红烧肉用的是黄酒,酒量没有之前用的啤酒量大,虽色香味儿不错,但似乎啤酒烧出来的卖相和滋润度更好。</p><p class="ql-block"> 三是今日误打误撞点进优酷,被“中国好声音”吸引。“好声音”开播至今,我季季期期都看。但本季被优酷设置了会员和非会员权限,花钱的会员自然权限大,而不花钱的非会员显然大大受限,追“歌”的爽度自然大受影响,没有了之前可以连着看的自由度和过瘾性。不过,这次的导师队伍是新阵容,年龄和地域跨度大,最小的刘宪华1989年生人,最大的周华健1960年生人,其余两位如薛之谦1983年生人、潘玮柏1980年生人。而且本季参赛者有“明选”和“盲选”两种途径,规则上也有调整。总之,虽然观赏上诸多受限,亦只能耐着性子了。希望本季“好声音”有可圈可点之处。</p><p class="ql-block"> 日影明显西斜了。我想起了1986年生人、在日本爆火的女诗人最果夕日的诗《棱镜的诗》(选自《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p><p class="ql-block"> “你眼中望见的阳光,无论夕阳,或晨曦/都仅仅为你一人而洒落,就这样去坚信吧,/我希望成为一个,能这样勉励你的人。/说什么,我们都不得不意识到,/自己只是个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谁规定的?/就当自己是宇宙的化身,相信一切,/对我,既无须喜欢,也不必讨厌,/用一种俯视尘埃的目光,看待我即可。/不能善待你的人,你就无视。/假使仅仅如此,春天就能如期而至,那也挺好。”</p><p class="ql-block"> 不知怎的,诗人“最果夕日”的名字(不知是真名还是笔名)总引起我相关联想:夕阳的最大果实,灿烂而激越的意象。又抑或是最后果实,边缘而神秘……</p><p class="ql-block"> 而此时,音乐台传来老歌《投入地爱一次》,和最果夕日的诗境奇妙地糅合在一起,又仿佛是两个平行世界在“瞬间”交汇而又“倏忽”分离。</p><p class="ql-block"> 《双雁儿·周日》词云:</p><p class="ql-block"> 难熬暑景祈快迁。热汗鬓,衰朱颜。牵绊渐少还难闲。变不惊,多福圆。</p><p class="ql-block"> 辗转热夕自少眠。茗茶满,泛意船。回首盛岁多芳筵。愿年年,是好年。</p> <p class="ql-block">4,20230814。【老调新弹·鹊桥仙·一念】</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30814,农历癸卯年六月廿八日,周一,多云转阴天。</p><p class="ql-block"> 虽昨夜睡得也迟,真正入睡也有两点半了,但睡得沉深,算是扎扎实实地睡了个底朝天,算是把前两天缺失或不足的睡眠补了点回来。</p><p class="ql-block"> 果然,睡眠对人的影响巨大。睡足睡好,显然对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身心感觉俱好了不少。反之,如果失眠或睡不好,难得一次还好,多天或长期如此,会是怎样的情形?其负面作用,难以想象。</p><p class="ql-block"> 今日最高气温还有三十四度左右,但明显的黏湿度有所减弱,毕竟已在立秋节气里。因此,只要少动,不至于汗流浃背。因此,心境平和安静很重要。但虽如此,胸中还是遏制不住地有赴蹈冰火两重天的冲动,譬如既想大口大口地喝热饮,同时对冰镇食品也有觊觎也有渴望。</p><p class="ql-block"> 以果腹或对食品的需求而言,这边厢是喝下了两大杯浓浓热热的茗茶、一大杯热姜饮、一大杯浓稠的青稞热饮,替代了早中餐,胃里充满了热能,甚至仿佛连情怀也在扩张和膨胀。而另一边厢则隐隐对冰饮有着惦记,总想通过冷饮平衡胸中如火山般一触而发的热能,但又暂时忍住了,拟再等等,其实自己知道等不了多久,但等等没坏处。时间往往会说明一切。时间真是个奇妙人儿,既理性又感性,不偏不倚,很有权威,很有诚信。</p><p class="ql-block"> 万事万物,其实都讲缘分。时间、时机和缘分密不可分。人对美食的偏爱,也与完美的时间和完美的方式所构成的情境密不可分。时机、缘分未到,不如暂时放下或抛开。时机、缘分到了,事物必然会呈现其想呈现的样子。说通俗一点,这便是“顺其自然”吧。</p><p class="ql-block"> 这种“顺其自然”,我认为亦是对世界的“感恩”和“臣服”。渺小如我,在全身心投入这个“世界”的“刹那”,便如同是宇宙的“化身”微尘,亦是挂在寰宇的清凉的“星球“,“一念即一切”,把“自己”交给“一切”,悠游自在。</p><p class="ql-block"> 《鹊桥仙·一念》词云:</p><p class="ql-block"> 昼夜一体,倏忽一日,此刻更深知见。欹窗观天思团圆,祈愿有、歌莺舞燕。</p><p class="ql-block"> 天寒喜雪,春添锦岁,秋实庆收盛宴。暑夏近尾劲儿添,但惟要、阖家强健。</p> <p class="ql-block">5,20230815。【老调新弹·一剪梅·兴感】</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30815,农历癸卯年六月廿九日,周二,阴天。</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农历六月的最后一天,也是少有的只有二十九天的农历六月的最后一天。</p><p class="ql-block"> 这时光走得如此之快!亦诚如我此刻不得不抬头看看钟表,被其刹那的定格惊到一样:怎么又过午后未时了?!我不过是刷了会视频涨了点知识而已,甚至连中饭都没吃呢,时光就离我而去了?!</p><p class="ql-block"> 仿佛是今年以来,我对于时间的感觉有了更快更新更迫切和透彻的认知,当然最后也是或不得不以类似“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的心境坦然接受,乃至渐趋于从容不迫、波澜不惊。因为,这亦是“顺其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偏废。当然,对此可能刻骨铭心,可能雁过留痕,可能惊心动魄,可能……但最终都是流光易逝,也是流水不腐。</p><p class="ql-block"> 人,尽可以追忆似水年华,只不过“年华”带给人、留给人的触点、激发点以及“火花”的燃烧点、记忆的强化点等各不相同,亦无法简单描摹。古希腊哲学家说过大意如下的话:“人无法同时踏进两条河流。”或,“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都不仅说明了人类的局限,也说明了时光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特性。</p><p class="ql-block"> 人,相对于寰宇或“大宇宙”,终究是太渺小,是微尘般的渺小“存在”。但,世界又是意识对于宇宙的投射,其身心的“小宇宙”对应着“大宇宙”。</p><p class="ql-block"> 虽然人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过昙花一现,但至少应学学蜉蝣的洒脱、积极、开心和认真,它们是即便只有人类时间一天的寿命,也要“彩裳飘飘”认真开心活好这辈子。如此看,人类可能不一定有它们的境界呢!</p><p class="ql-block"> 歌德说:“一旦你信任了你自己,你就会明白怎样生活。”这种自信,便是对自己的信赖和温柔。自信,令人通向不设限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末伏仍在,但随着空气中暑热的逐渐减轻和干爽度的提升,夏天必成强弩之末。秋天,必定会到来。</p><p class="ql-block"> 我已闻到了空气中的斯文和桀骜在激烈对决、在相爱相杀、在此消彼长。我不由得想起了加缪的文字:“秋是第二个春,此时,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朵鲜花。”这分明亦是送夏迎秋的好句子啊!</p><p class="ql-block"> 但是,真正夏日的终结,不仅仅是一个季节的过去,更是一种感觉的消散或逝去。诗人塔尔科夫斯基在《夏日就这样倏忽即逝》中言:“生命展翅予以庇佑,/悉心呵护,竭力拯救,/我确乎能赢得一线侥幸,/但仅此显然不够。”</p><p class="ql-block"> 我还想起了八零后日本爆红且低调的女诗人最果夕日的诗句:“我的价值,必定与你毫无关系。/我的价值,不论你在,或不在,都能加以确定。”(出自《人类的诗》)这不正印证了自然或寰宇或“存在”的伟大吗?</p><p class="ql-block"> 在这夏秋交替之机,在这送夏迎秋之机,衷心愿您:从夏日的绿荫奔向转运的橙黄!</p><p class="ql-block"> 《一剪梅·兴感》词云:</p><p class="ql-block"> 电风面吹深闭门,追忆那春,怎负青春。夏秋交替别样论?夏荫销魂,秋月销魂。</p><p class="ql-block"> 追忆流光多欢颦,雁过留痕,雪泥鸿痕。晓见阴天暮隐云,万物如君,臣服感君。</p> <p class="ql-block">6,20230816。【老调新弹·菩萨蛮·夜思】</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30816,农历癸卯年七月初一,周三,多云转阴天。</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已至亥时尾了,夜已深。</p><p class="ql-block"> 今日,似乎也未干成几样事,只觉得忙碌,甚至连每日午后例行的创作时间都未能履行。直至此刻,才从外面赶回,坐下来,喝口茶,并思前想后完成这例行的创作。</p><p class="ql-block"> 口渴得很,不知是水喝少了,还是话说多了,抑或菜吃多吃咸了,总之,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先从冰箱拿出苏打水,一口气喝掉大半瓶。然后换了家居服坐下来又是喝下一杯温茶水,还觉得不够,便又续上一大杯茶水,待用。</p><p class="ql-block"> 天已伸手不见五指。周遭静宁,惟有屋里低回跌宕的爵士乐如水般萦绕、倾泻,并发出阵阵回响,也敲响了生命的琴键,一天的生命又由昼至夜了,周而复始。</p><p class="ql-block"> 脑子里回放着晚上的小聚,其情其景,如蒙太奇般闪回,亦历历在目。数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既叹生命的奇妙,又觉世间的沧桑巨变。</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韶光难得。珍惜时光,过好当下,活出精彩。</p><p class="ql-block"> “愿我乃至一切众生,无敌意,无危险。愿我乃至一切众生,无身体的痛苦,无精神的痛苦。愿我乃至一切众生,保持快乐…”《慈经》的话语如雷贯耳,又一次响彻我心中。</p><p class="ql-block"> 《菩萨蛮·夜思》词云:</p><p class="ql-block"> 夜深气沉灯虹炫,通衢归途轱辘卷。如蝶思舞飞,薄帘隐透卷。</p><p class="ql-block"> 屏中蹁跹燕,心随柔曲转。刚才欢聚声,历历看盈轻。</p> <p class="ql-block">7,20230817。【老调新弹·清平乐·雷雨】</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30817,农历癸卯年七月初二,周四,阴有时有雷雨天。</p><p class="ql-block"> 才未时,这午后的天已阴沉得可怕,特别是刚才突然闪响起了阵阵闷雷声,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不由得令人心中一紧。这处在立秋节气已有一周了,而且末伏也临尾了,但这响雷似有点奇怪,更奇怪的是响雷阵阵过了,可雨水却未接着跟进,倒只是点滴洒落而已,看来是应了“雷声大雨点小”之意。</p><p class="ql-block"> 正寻思着,又是几声响雷紧跟而来,天色似乎更黯了,雨声亦响起来了。看来,这秋雷滚滚,亦不是盖的。虽然比不上“春雷一声震天响”,但“震为雷”,本身还是会振动人间的。天象如此,亦如同在“敲山震虎”吧,让人间自检自警自省,以更好地构建天地人和谐相处之境。</p><p class="ql-block"> 身处江南多年,难得听到雷声,久未听到雷声了。久违了,雷声!你好,雷公公!</p><p class="ql-block"> 雷声还在继续,不过是零星的,没有那么密集了,也谈不上是“阵阵”的了。可天光仍暗得很,室内可能不得不亮灯了。但听着音乐、正漫思飞舞的我,倒不急着亮灯,如处黑夜里,只从窗帘的缝隙透出了外面些许微弱的光亮。此刻,我的身心倒是气定神闲,甚至有些悠然自得。</p><p class="ql-block"> 一是“暗夜”令我想起近期观赏的一画家的画意,被业界称为“是对忧郁的风景和暗色调主义的当代演绎”,我俨然是通过实境在进一步体会。</p><p class="ql-block"> 二是我对“暗夜”似有某种偏爱。暗夜中的亮灯和不亮灯都有其魅力。尤其是,坐在黑暗中,被“暗夜”包围,思絮更飘飞,思绪更集中,思维更灵敏。“耳根”的功能越发凸现。</p><p class="ql-block"> 现在,还未至申时,雨声倒大起来、密起来了,且已真正呈瓢泼大雨、大雨如注。雷声尚不密,偶有所闻,也不算激越,但间隔一段时间,雷声又会滚过来滚过去,声响或大或小,不一而定。水汽笼罩,冲刷大地。园中绿植,天水沐浴,饱受滋润。但愿天公天姥,厚待人间,降雨适可而止,那才是天降甘霖,不然过犹不及。</p><p class="ql-block"> 这是江南此地午后的此刻啊,呈“震为雷”象,希望也是“泽雷随”象。前者是个小吉卦,意奋发振作、大有可为,但宜谨言慎行,保持警惕,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終会经风雨见彩虹。而后者也是个吉卦,含随和、吉祥之意,象征随遇而安,一切随缘、随和,并有与人合作、去旧迎新之意。</p><p class="ql-block"> 现在,刚抵申时,雷声停了,雨水明显小很多了。看来,这是个雷阵雨,雨量适中,适可而止。</p><p class="ql-block"> 《清平乐·雷雨》词云:</p><p class="ql-block"> 末伏未绝,雷雨滚七月。震响阵阵惊天掠,黯里静坐茶咽。</p><p class="ql-block"> 起弄袅升熏香,欹窗仰观天象。尘事偶有惆怅,当下更堪思量。</p> <p class="ql-block">8,20230818。【老调新弹·浣溪沙·夜感】</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30818,农历癸卯年七月初三,周五,多云转晴天。</p><p class="ql-block"> 真是应了老话说的“经风雨见世面”“风雨过后见彩虹”,昨下午雷阵雨好一番折腾,今雨后天晴,阳光很好。</p><p class="ql-block"> 只是,晴好的天气延续不久,到下午,天色变阴了,幸好没有下雨。天气亦如人,有情绪,有起伏,阴晴不定,风雨不定,是无常,亦是常态。</p><p class="ql-block"> 江南此地,这样的天气,似乎挺多。</p><p class="ql-block"> 晚上的天气,则是另番景象。城市夜景,可圈可点。高兴楼林立,栉比鳞次;通衢繁华,虹霓闪烁;河水泛鳞,两岸枝茂;食肆旗展,宾客络绎,鱼贯而入。民以食为天,可见其意。</p><p class="ql-block"> 今晚,对五十年代生人多了一份了解和感知。席间,在坐的多为五十年代生人。虽然年长,但生活的气度和视野以及积累特别是精神状态显然不同一般,都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終见彩虹的。而且,也是能熟练运用现代高科技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那群人。他们是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全过程的那群人。如今,他们对自己的余生也设计和践行得有滋有味悠游自在。突然间,我对他们多了一份尊重和欣赏。愿他们健康快乐!</p><p class="ql-block"> 《浣溪沙·夜感》词云:</p><p class="ql-block"> 夜至渐深一日除。席间暖问更寒嘘。觥筹交错尘事余。</p><p class="ql-block"> 岁长悠游度新日,自在更添新气度。夕照青山明前路。</p> <p class="ql-block">9,20230819。【老调新弹·高阳台·兴怀】</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30819,农历癸卯年七月初四,周六,多云转晴天。十天末伏的最后一天。也即长达四十天的三伏天终于要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昨夜起胃腹难受,有点涨满,还有隐痛和压痛,总之不舒服,侧躺平躺都找不到相对舒适的位置和角度,一晚上辗转反侧,不得安宁。半夜两点左右入睡,但睡不踏实,一共才四五个小时的睡眠里,期间醒来却有五六次。至清晨六点多醒来,便再也没法安睡,不仅觉着闷热,电扇开着似乎也作用不大,更主要的是胃腹难受更加明显,便只得起来,也只能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周六的家务事会多些,其中做饭是项绕不开的工程。名曰家庭,必得开火。没有炊烟袅袅,家庭缺点什么。日常如果老是点外卖,不仅费钱,更主要的是是缺少了家庭的活色生香和温馨之气。</p><p class="ql-block"> 以我的实践看,一个人的时候能简单尽量简单,甚至不饿不吃。其实这未必正确,只是说明某个状态。但家中良人在家用餐的话,便不是那么简单对付了,总会正儿八经地做饭做菜,两人用餐一般是荤素搭配两菜一汤,外加白米饭。</p><p class="ql-block"> 偶然也有以面代饭的情况。虽说家中良人喜欢吃面,但本人实在不愿苟同也很少张罗。面食于我,实在是万不得已情况下才会选择。而且,弄面其实并不简单,光是浇头就得花心思,工序亦不少,绝对不仅仅是“方便面”那么简单。另外,潜意识里觉得吃面未免是太过对付、太过敷衍了事了,不够“正式“和“正规”,因此自然是很少弄面了。仔细想来,家中面食不少,麦面、米面食材都有,完全可以做汤面、炒面、拌面等各种面食,只待以后择时张罗吧。</p><p class="ql-block"> 做饭做菜和心情精神状态等很有关系。状态好,则“巧妇”轻松自在奏响美妙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可以信手取材,浓情投入,随性搭配,妙手回春。但今日的状态不甚好,胃腹不适,睡眠不足,腰酸腿疼,难免有点影响“美味”质量。新煮米饭还不错,笋干炖肉亦不错;只是豆干丝偏咸了,一时忘了它本身是咸的,还拿雪菜和它一起炒,是咸上加咸了,不过鲜味仍在,只能接下来变通处理了。紫菜虾皮汤,今日亦略偏咸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一边是在例行午后的创作,一边是听着“中国好声音”节目,偶尔瞟一眼屏中的影像。节目视频正如火如荼进行着,这第二期已是第二次观赏了。主要原因是看不了第三期,因为不是VIP会员。但既然打开了这个节目,就再看一次第二期也不错。再看的好处是:对评委(导师)的熟稔度提升了,对他们评点的不断咀嚼会令人对他们的水准高下更有分辨力和判断力。</p><p class="ql-block"> 创作和观赏的间隙,我下意识地活动着双手。突然间,对手指的分工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据说:大拇指代表父母,食指代表兄弟姐妹,中指代表自己,无名指代表伴侣,小指代表子女。如果把双手手掌相对十指对应并拢在一起,一对一对分开指头,只有无名指(伴侣)没法分开。也即,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在人的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都会分开。而,只有伴侣或爱人是相伴终生的。这既是手指的分工,也反映了身心的特点。感兴趣的,可以试试!不信的,也可以试试!</p><p class="ql-block"> 《高阳台·兴怀》词云:</p><p class="ql-block"> 再听音综,重燃兴致,倏忽流光惊心。无常即新,昼夜消磨光阴。起来习惯热茶饮,未好眠、胃腹痛侵。对清尊。感恩韶华,蛰居诗吟。</p><p class="ql-block"> 秋裳已渐备下了,仍纨扇摇翠,末伏尾尽。辗转眠床,一时痛楚难禁。朱颜渐衰难长好,随心游、穿越古今。意登临。音综擂台,聚才丛林。</p> <p class="ql-block">10,20230820。【老调新弹·鹧鸪天·今日】</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30820,农历癸卯年七月初五,周日,晴转多云天。</p><p class="ql-block"> 昨日起,服用了金奥康和达喜咀嚼片,胃腹难受好了点,但还略微不适,看来还得服用几天胃药。</p><p class="ql-block"> 身体不适影响睡眠和情绪。胃腹略感好受后的一大成就,便是促进了睡眠质量的提升。虽说昨夜还是半夜两点入睡,但辗转反侧和时睡时醒情况明显有了好转。不过,显然感觉睡不够和梦境纷繁,但总归是把前天严重的睡眠不足补将回来了,可谓是结结实实地饱睡了一觉,还不过瘾,以致到了今上午九点多了还是起不了床,还是想接着睡,甚至都觉着连梦境都还在持续,而梦中的景象又像是似曾相识,但又一时记不清具体在哪是啥为何等等。如此挣扎,半睡半醒,又折腾了有差不多一小时,终于意识清醒了,终于通过意志力可控身心了。便照例地,做了起床身心灵操,随即起来。</p><p class="ql-block"> 照例,忙碌中餐事宜。昨日的笋干烤肉继续加工,以使其更入味、笋干亦炖得更软和。另外,做了清蒸豆干末炖肉糜、紫菜嫩笋大奖汤,外加白米饭。上述几锅齐用,前后花了一个半小时,十二点半前用餐。</p><p class="ql-block"> 人间尘事,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活色生香,大抵如此。所不同的,是各人的口味、习性、习惯、喜好和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路径渠道等。</p><p class="ql-block"> 当然,能于细微处见精神,已很不错。能于纷繁复杂和光怪陆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真性情,很不容易。能时时处处保持自省、自警、自爱、自尊,并处变不惊、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更了不起也!</p><p class="ql-block"> 末伏过去了。今年的三伏天终于画上句号了。心中有点雀跃。</p><p class="ql-block"> 某种程度上,心中有根弦,始终在撩拨我:向前、向前、向前!义无反顾地向前,前方有妙境等着!</p><p class="ql-block"> 这个“向前“,是时空层面上的,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在。</p><p class="ql-block"> 因此,在四季轮替层面上,亦是有点盼着真正意义上的金秋快点到来。试想,金灿灿的霞光普照,金灿灿的落叶满地……</p><p class="ql-block"> 这金灿灿的收获季节啊,收获的岂止是大自然的馈赠,亦是人心中满满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鹧鸪天·今日》词云:</p><p class="ql-block"> 鸟鸣声中意漫途。静享午后清寰宇。照例蓬勃园中树,共与人间茁壮须。</p><p class="ql-block"> 涤垢浊,扬清符。宅家安心乐意区。知足常乐自在胜,风花雪月幻象娱。</p> <p class="ql-block">11,20230821。【老调新弹·青玉案·即感】</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30821,农历癸卯年七月初六,周一,晴转多云天。</p><p class="ql-block"> 这几日天气都不错。不过,今日天气似相对弱些。说弱,指的其实是相对中和、相对平和、相对温和,不那么灼灼分明,不那么强烈激越,不那么刚正不阿……</p><p class="ql-block"> 而且,刚看天气预报,今日下午浙江北部地区有短暂降水,心中是既希望又不希望。看到园植状态,心想短暂降水应有利,最好是晚上下点阵雨。但想到今年江南此地降水已太多了,则又不希望降水。由此看,人还真是脱不了自私的本性。其实降不降水,看天意便好,顺其自然便好。希望或不希望,无异于杞人忧天,既无作用和意义,亦无可奈何。只是,即使是对自然万物,人亦往往投射了自己太多,并欲求太多,才有各种不断的烦恼。</p><p class="ql-block"> 以心情而言,亦当多多学学鸟儿们的轻盈和欢快,这从它们的阵阵啁啾中,可窥一斑。现在,鸟鸣声由远及近,在窗外叽叽喳喳、喳喳叽叽,聒噪不断,不绝于耳。我虽听不懂它们具体在说什么,但能感知它们的热闹、活跃和开心。</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想到了特斯拉的“万物皆我”理论,仿佛因感知鸟儿们的阵鸣声有了某种“灵光咋现”。人,只要把自己置于天地中,感恩并臣服,便能和万物融为一体。这很奇妙。</p><p class="ql-block"> 就如同现在,我不由自主地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云系复杂,厚薄不一,深浅不同,色彩渐变,动静自由。已是申时,日影渐斜,暮光初现。有那么一瞬间,仿佛自己已不存在。而这,岂止是“低到尘埃里”?更是融汇于寰宇中。这很奇妙!</p><p class="ql-block"> 据说:“想象+感受+信念,出来的结果就是SUCCESS。”具体说来,即:一是专注于将你的内在振动提升到“你想要的现实”的水平。二是一旦你的精神能量与你所期望的现实保持一致,你的潜意识和你的身体就会遵循同样的规律。三是当你的整个系统统一并朝着同一目标努力时,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p><p class="ql-block"> 愿您开心快乐!</p><p class="ql-block"> 《青玉案·即感》词云:</p><p class="ql-block"> 庭前芳树缤纷图,方圆自在意舞。渐斜日光似暮语,浮生尘梦,胸臆情绪,鸟鸣趋近去。</p><p class="ql-block"> 半合半开眼仍,欹窗观天还凝伫。电扇轻摇风扬举,浅秋热伏,夏日过足,只盼快尽暑。</p> <p class="ql-block">  备注:所配瑞典艺术家Susanne Johansson(1969—)的作品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