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喜欢的城市读大学

嫣然

<p class="ql-block">  近几日,利用空闲的碎片时光读了《大学城》这本书,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为什么会突然看这样的一本书呢?这本书是女儿12岁生日的时候,也是她小学毕业前夕,她的班主任张老师送她的生日礼物,对于看书我是有着特别的热爱的,这也许得益于从小父亲的培育,也更得益于我大学五年中文系里养成的习惯吧,我是不允许家里居然有一本书是我没有看过的。周末帮女儿整理书柜,再次看到了这本书,第一次是帮女儿拆礼物的时候,果断的拿来看。</p><p class="ql-block"> 女儿对于这样的一本介绍大学的书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一问看了没有,果然理不直气不壮的小声说道没有来及看,不是没有来及看,是不感兴趣吧,过生日的时候我送的一套《福尔摩斯探案集》早就看了几遍了吧。没有看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书的封面上写着“给考生和家长超详细、超全面的院校解读”,这应该是让高三的学生至少是高中的学生和学生家长看的吧,女儿不过才小学刚毕业,其实对于大学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p><p class="ql-block"> 先是粗略的翻了一遍,然后才开始一一的看书中对百所优质大学的“全解析”,这些解析大多来自学校校友的口吻和手笔,完全就是我们自己介绍母校的口吻,不是枯燥的学校简介,里面写的都是风景、趣事、游玩、名人、美食等等一些比较具体的接地气的让人一看就感同身受的东西,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学习和就业,篇幅也不长,都是六七百的小作文,文字平易近人的就像邻家小姐姐。看到有些学校介绍自己的食堂,就不由的想起我的大学,尤记得刚到学校,已经在师院读了三年专科的舍友说我们去西餐厅吃饭吧时自己的惊异,“这个学校居然有西餐厅,真是高大上”,然而西餐厅里并没有西餐,直到后来我知道学校里还有一个东餐厅后才恍然大悟。</p><p class="ql-block"> 看着书中对一所所名校的介绍,最直接的感受是,每一所大学都让人特别向往,如果上天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在这百所优质大学的其中一个里去学习生活四年,再不济,能去自己喜欢的城市里读四年大学也是好的呀。然而事实是,上学的时候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习成绩是一年不如一年,而且,对除了自己生活的城市以外的其他城市也没有什么概念,根本无从谈什么选择和喜欢。</p><p class="ql-block"> “青春原本是很短暂的,但走过的路可以让它无限延伸,去你喜欢的城市读大学,走过那些不一样的道路,你的人生或许也会开始变的不一样”,读什么样的大学,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以后会在什么样的城市里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除了婚姻以外,一个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分水岭吧,我自己在大学毕业后,为了就业也曾不断的做着努力,最终的结果是在这样一个安逸的小县城里当了一名默默无闻的公务员,上大学也罢、就业也罢,好像每一步都是没有选择之后的选择。所以作为过来人的我对女儿说的最多的可能就是,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呀,不为别的,就为了你以后可以有更多的更好的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喜欢的工作、喜欢的生活,也不知道她听进去了多少,听懂了多少。</p> <p class="ql-block">  暑假里,女儿去西安游玩,还逛了西安交通大学,想来应该是会有所感受和感悟的吧。父母大抵都是这样,总是希望在自己身上的遗憾不要发生在子女身上,自己走过的弯路希望子女不要走。将这样的一本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的学生,我更是看到了张老师对于女儿的偏爱和给予的美好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学习本事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是习主席不也常说“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吗,将这样的一篇感悟和读后感送给我的女儿,希望即将踏进初中校门的她,六年后能在自己喜欢的城市里读着自己想读的大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