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因对环境的破坏,人类逐渐受到反噬,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清洁的空气、澄清的饮水、流通的渠道、充足的日光显得尤为可贵。只有做好对自然资源的绿色管理,才能既让自然资源为人的发展服务,又不过度损耗自然资源本身,实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美好愿景。<br> <b>提升路径的连通性,构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b>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城市病”也随之而来,诸如交通拥堵、千城一面、绿地缺乏、殃及郊区等现象,构建高质量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势在必行。不仅要打造具有美学功能的生态城市,还能提升沿江沿河沿路等路径周边区域的宜居度、居民的幸福感。这就需要提升路径的连通性,将河道、森林、山谷、公园、步道、交通站点、工作地和居住区连接起来,构建网络格式;将自然资源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构建更广阔、更绿色的公共空间。这方面,“世界花园城市”新加坡、深圳、厦门等都是值得学习的典范。众多成功案例启示我们,实现自然资源的绿色管理,要提升路径的连通性。<br> <b> 整合改造流域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b>《地球宪章》指出:“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多样性和美丽是一种圣神的职责。”保障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对于构建一个健康的生态体系十分重要。我国历来都很重视长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习总书记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在长江流域,我国建设了众多湿地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重点保护江豚、白暨、中华鲟等多种珍贵水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实现自然资源的绿色管理。不仅如此,黄河、淮河等重要河流的流域资源改造也都在大力实施。可以说,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障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br> <b>管理维护基础设施,吸引游客和投资建设。</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产业可以说是践行这一科学发展理念的最佳领域之一。而要发展旅游业,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又是绕不开的前提。“长江第一峡”虎跳峡所在地区依托天然的的峡谷、冰川雪山以及河流资源,联合沿线各地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维护,成功发展了观光旅游、徒步探险和极限运动等多项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以及投资商。“英国的母亲河”泰晤士河,也通过管理维护基础设施,创造了丰富的游憩活动内容,塑造了新时期东伦敦的文化特征,吸引了游客,也带动了区域内投资建设。所以,实现自然资源的绿色管理,也要管理维护好基础设施。<br> 来自于绿色大自然的自然资源,理应用绿色的方式来管理。“过去求温饱,现在求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自然资源的绿色管理、低碳利用势在必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