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行之五:淮安见闻

难得糊涂

<p class="ql-block">淮安很有点历史:有千年古镇河下,有《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有全国人民深深爱戴的周恩来总理,有清政府的漕运部院遗址及博物馆,一脚踏进去,就陷入了探究兴趣心泥潭。</p> <p class="ql-block">原来只想简单参观一下周总理故居就走,哪想周一闭馆,只在门外看了下,且发现了古镇的秘密,一下子就挪不动步子,在淮安一呆就是一上午。</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故居</p> <p class="ql-block">故居是一个大四合院,原来是一个大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在故居门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清朝总督漕运部院,相当于现代的交通运输部。</p> <p class="ql-block">漕运总督署平面部署图</p> <p class="ql-block">部院遗址广场</p> <p class="ql-block">部院大堂遗址</p> <p class="ql-block">漕运博物馆的丰富馆藏陈列品,庞大的运输船队。</p> <p class="ql-block">运输的大船模型</p> <p class="ql-block">工匠们正在造船</p> <p class="ql-block">漕帮的拜师收徒仪式</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约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射阳山人。祖籍涟水(今江苏涟水),后徙居山阳(今江苏淮安)。中国明代作家、官员。吴承恩十多岁时就以文才出众而享有盛名;嘉靖八年(1529年),就读于龙溪书院,成为“法筵人”,虽才华出众,但多次名落孙山。吴承恩约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完成小说《西游记》初稿,之后继续走科考之路,但仍然仕途坎坷,直到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才补为岁贡生,后落榜,在国子监就读。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年逾60岁的吴承恩终于以贡生的资格升为长兴县丞,但好景不长,吴承恩在任仅两年便被人诬为贪污入狱,被释放后罢官而去;隆庆二年(1568年),得以平反,应召赴湖北,任荆王朱翊钜府第纪善;隆庆四年(1570年),辞官回乡,约于万历十年(1582年)去世,无后人。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在出版发行后被译为英、俄、日、法、德、意等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所称颂。吴承恩晚年以吟诗作画自娱,还编订了《花草新编》,著有志怪小说《禹鼎记》,可惜原稿遗失,后人将其诗文辑成《射阳先生存稿》4卷、《续稿》1卷。李维桢在《吴射阳先生集选叙》称赞其:“天下方驰骛七子,而汝忠之为汝忠自如。”</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是怪才,科举屡试不爽,《西游记》成就了他。</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与小六龄童、六小龄童父子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小六龄童父子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古镇巷子</p> <p class="ql-block">古镇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古镇巷子一条</p> <p class="ql-block">一条</p> <p class="ql-block">又一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