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中的味道

玄子

每年七八月份,家里的老人常说:“大暑小暑,鸡枞出土”。随着雨水季节的到来,在家乡茂密的山林或草丛里,喝饱了雨水的鸡枞菌便争先恐后的从泥土里钻出脑袋,等待有缘人的到来。 曾有诗云:鸡枞白蚁交,灵地暑秋茂。精灵晨雨忽现,喜生草丛蒿。道出了鸡枞菌的生长特性和神奇。众里寻他千百度不见,或许一下现眼前...... 在这个季节,走山寻菌,便是人们的一大乐趣。踏着晨露,披着雨雾,在丛林、坡地、草丛探寻。找到了,养眼养胃又益身心,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找不到,锻炼了身体、沐浴了氧吧,也不必懊恼。午后的集市上,鸡枞的交易也渐渐热闹。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各自成交,然后都满意的离去。<div>鸡枞菌的吃法多样,煎、炸、蒸、煮,既可单独原味烹饪,也可与其他食材搭配,味道鲜美。为了让这种季节性的美味能够保存长一点时间,让大家能慢慢品味。家乡的人们每年这个时候都要炸几瓶鸡枞油。</div> 炸鸡枞油也是一项技术活。挑拣,摘去菌盖,刮去菌脚的泥,再分类清洗,切片备用。 切片菌盖要均匀,菌脚的厚度与菌盖一样,才能保证在炸的时候受热一致,口感柔和。 将铁锅加热,倒入纯香的菜籽油(10斤鸡枞4升菜油),同时把新鲜的花椒装入纱布袋里扎紧放入(避免花椒籽混入菌油里影响口感),待花椒香味溢出时再据自家的口味放入干辣椒中节。等到辣椒微黄时再慢慢加入鸡枞片(避免油涨沸腾),随着菜油不停的搅拌(避免锅底粘糊)、大火熬煮。经过一个多小时,菌中的水汽蒸发,油变清亮时捞出花椒包,加入食盐,软硬香脆根据个人喜好把控好火候,一锅美味的鸡枞油就炸好了。 待冷却,装入干净的瓶子,一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便可以让你慢慢品尝。<div>还记得那时候,家家户户门口一到午后,大盆、小盆摆满,都有人在洗鸡枞,过往的熟人都会打招呼:要炸啦?上山捡的还是买的?今天行情怎样?......洗得多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会来帮忙,人与人之间无形的交流让距离都近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和谐气象。傍晚时分,街头巷尾,大铁锅、柴火灶的烟火中都弥漫着鸡枞油的香味,让人迷醉于家乡的味道。</div><div>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如今,超市里食品厂加工的鸡枞油多了,街头门口炸鸡枞油的人们少了。想吃,超市里买一瓶不麻烦。那天,大爷拧开一小瓶,嘟囔道:味不对,菌片少,油半瓶多,真是“鸡枞油”。难道自个炸的是“油鸡枞”?大奶奶悠悠道:自个想吃就炸,地道。</div><div>众口难调,其中滋味谁知晓。唯有自家还有外出子女的,还有老人会亲自炸几瓶,给他们快递过去,让他们别忘了家的味道。真可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严父掌中勺,谁知其中味?</div><div>对于远方的游子,那是一份家人的眷念,一种乡愁的味道。那一箸,那一勺,凝结成静默的身影,无论春去秋来,花开花谢,唯有将你的身影搁浅在心里......<br><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