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之自留地

岩龄

<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二哥还对那一片自留地心心念念,那是一家人的粮仓,灾年解决了一家人的温饱,还救济了不少亲戚乡邻。自留地,计划经济时代特有产物,农村所有土地属集体所有,个人不得开垦种植,唯有生产队根据各家人口划有一小片土地归私有,农民便把全部热情挥洒在自留地上,每一寸都当成宝,边边畔畔刮的光溜溜的,不但自家茅厕的粪水一点都不浪费,早起拾到的猪屎牛粪也一并送到地里,种植各色瓜果蔬菜粮食,自留地的庄稼长势远胜生产队,极大缓解了口粮不足。 </p><p class="ql-block"> 那年划分自留地,东沟,属二类漫坡地,人均二分。三爸提出用自家自留地换取后山一片山地,众皆哗然,认为三爸是个瓷脑,那是庙山延展到河边的梢把子,长满槟草,槟草是最让庄稼人头疼的杂草,根系发达,像蛛网一样密布地下,很难清除,况且石子礁石满地,一直荒着,从未耕种。二类地换取荒地,自然没什么阻力。</p><p class="ql-block"> 一整个冬天,全家人齐上阵,刨土,筛除石子红礁石,深挖土地,抽出槟草白色网状根系,挖出的块状礁石,垒起河边地堎墙,阻止牲口入侵。河里挖出淤泥,一担担送到地里,增加肥力。挖筛出的石子堆的像座小山,槟草根晒干背回烧火做饭。</p><p class="ql-block"> 冬天过去,土地大变样,在庄稼人眼里,完全就是一块平整肥硕的好地,粗略量了一下,人均达到5分地。天旱时,一家人肩挑手提,蹒跚学步的小妹拿碗端水,尽管太阳像个火球数十天挂在天上,烤炙着,三妈家自留地的每一颗禾苗却都得到滋润,那年秋天,地里南瓜像脸盆一样,玉米双穗,籽粒饱满,谷穗压弯了腰,沉甸甸的,三妈家贮藏粮食的几个柳条洞子史无前例的冒尖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