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九天在俄罗斯走马观花,对这个古老又神秘,熟悉又陌生的国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民族。</p><p class="ql-block">首先,资源。国土面积1700万平方公里,跨欧亚两州,世界最大;多种资源储量占世界第一;森林覆盖率50%。所到之处,森林茂密,绿草茵茵,风景宜人。</p> <p class="ql-block">居民状态。和出发之前对战争的疑虑相反,这几天看到的战时的俄罗斯居民个个从容淡定,气定神闲。比远离战争的中国人还悠闲,连动物都与人安然相处。原来,俄罗斯人医疗、教育、住房免费。因为地广人稀,工作机会往往多于求职人数。他们不焦虑,无内卷,连挣钱都心不切。大批身上无卢布的中国游客相中了商品,却有钱(人民币)花不出,有卡刷不成。非卢布不收的商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信仰。居民大多信奉东正教。宗教信仰能起到鼓舞人心,平和心理的作用。仅在莫斯科,就有教堂1600座。在俄罗斯,最好的建筑是教堂。它们造型奇特,装饰精美,体现了当时的最高建筑水准。一座座“洋葱头”教堂是俄罗斯街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p><p class="ql-block">艺术修养。兴许是优美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气质情怀。俄罗斯人的艺术修养,举世公认。这是一个充满了浓浓文学和艺术氛围的国度,这里不仅诞生了享誉世界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还诞生了数不胜数的文学家、艺术家。高尔基、托尔斯泰、普希金、乌兰诺娃等。美轮美奂的宫殿教堂,无不体现了他们杰出的审美。博物馆里汗牛充栋的艺术作品,展现出俄罗斯民族对艺术的偏爱。</p> <p class="ql-block">军事力量。俄罗斯在一战、二战时期的表现令世界瞩目,军民团结,浴血奋战,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为国牺牲的军人,受到全民族的敬仰。</p><p class="ql-block">偶像。俄罗斯人颜值较高,男帅女靓。有幸在红场邂逅了刚刚结束毕业典礼的军事学院学生。遭到了一波密集的“颜值暴击”。但俄罗斯人的偶像并不是高颜值的影星歌星,而是军人、科学家。他们崇尚爱国主义,九天时间,大街上,商场里未看到任何一则明星代言广告,军人、科学家的塑像却随处可见。这和国内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第二,中俄关系。中国人对俄罗斯人一直抱有复杂的情感,又爱又怨。大概对方对我们也是如此。九天里,发现俄罗斯人对中国游客,既不热情也不反感。既不主动搭讪,也没表示不敬。视我们为路人。(当然的确也是路人)</p><p class="ql-block"> 早在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将马列主义传到中国。”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为革命圣地,一批批中国进步青年进入苏联的大学学习。50年代蜜月期,苏联给予中国大量帮助。在相对封闭的年代,中国人接触到的外国文化就是苏联文化,苏联文化受到了广泛的喜爱,深刻影响了一代人。那时,谁没点俄罗斯情结?谁没受过俄罗斯文学艺术的熏陶和影响?谁不知道这些带有苏联符号的词?《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天鹅湖》、托尔斯泰、高尔基、普希金、保尔、冬妮娅、柴可夫斯基、列宁、斯大林、十月革命、苏维埃…… 但60年代, 一夜之间,中苏交恶,苏联专家撤走。我们掀起了反“苏修”的浪潮。双方一直敌对,80年代有所缓和,如今又成为盟友。(几次在街头看到普京和习主席并肩而立的人形纸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联解体。1991年,社会主义阵营的头号国家苏联宣布解体。随之而来的是信仰崩塌。之前崇拜的圣人列宁、斯大林成了“罪人”。引以为傲的社会主义制度被弃之如敝帚。发誓要为之奋斗终生的共产主义化为虚无。一些人精神丧失了支柱。有些人选择了跳楼自杀,有些人选择了用酒精麻醉自己。导游说现在街头手持伏特加,日夜买醉的流浪汉中,有些就是当年坚定的布尔什维克......</p><p class="ql-block">苏联解体后,掀起了“去苏化”的浪潮。认为前苏联的东西都要抛弃,前苏联的痕迹都要抹除。全国大多数的列宁、斯大林的塑像被拆除。红场上的“列宁”、“斯大林”是和游客合影收费的模仿者。五角星已被沙皇时期的双头鹰取代。曾经辉煌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被人们极力地刻意地忘记。好像那70年不曾存在过。俄罗斯的历史岂不是出现了70年的断层,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也像那些以酒浇愁的前布尔什维克一样,充满了困惑。</p> <p class="ql-block"> 以上种种,都说明这个民族的伟大。它值得敬仰。</p><p class="ql-block">但俄罗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p><p class="ql-block"> 首先,英语能力。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对旅游国的英语水平格外关注。结果发现,用英语交流非常困难,连窗口行业也不例外。从海关就领教了。海关人员和外国人沟通的方式就是嘴里不断重复俄语,外加打手势。有几次需要在大街上交流时,我尽量找年轻人,结果他们只能崩几个英文单词,主要靠打手势,最后逼到只能拿出翻译软件。这要在中国,大街上随便揪出个年轻人都能说上几句英语。</p><p class="ql-block"> 在莫斯科这种首都城市的地铁上也只用俄文标注。在国内,青岛地铁都是中英双语标注。导游说俄罗斯人以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化为荣,对英语有很大的戒备心理,英语被称为“敌人的语言”。他们不屑说英语。</p><p class="ql-block"> 难道在中小学不开设英语课吗?在这里,外语是选考科目,可选英、法、西、德四种语言中的任意一种。结果选德语的居多,选英语的较少。这么一比,英语在中国的地位可以说高出天际了。我们投在英语上的时间精力甚至超过了母语。</p><p class="ql-block">不可否认,英语是全球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是international language。 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说过,”我很庆幸自己是个受英文教育者,如果我不受英文教育,我不会了解大环境。受了英文教育,我出国去了解世界。我了解是谁在影响世界的局势,是西方国家,是欧洲,是美国,不是中国,不是印度。如果我只受华文教育,我想我的思维肯定比较狭隘,比较偏见和固执。我会看不清楚事情,更不能从宏观视角来看事物。”这也是他在新加坡华人占74%的情况下,依然选择英语作为本国的行政语言的原因。由此,英语成为新加坡进入世界市场的第一块敲门砖。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p><p class="ql-block">不学习英语,就等于切断了与主导国家之间的纽带,把自己孤立到一隅,会减弱自己的发展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俄乌冲突使俄罗斯几乎成了全世界的公敌,被大规模制裁与孤立。旅游几天,不论街头还是景区,除了俄罗斯人就是中国人。这个几度辉煌,几度起伏的国家将何去何从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