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的现象是怎么回事?

东山福山东

这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舌象多数上焦(舌尖红),中焦舌苔白腻。<div>上热表现: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舌疮、失眠、慢性咽炎、咽喉灼热感、慢性中耳炎、目赤、青春痘、失眠这一系列上热证候。<br></div><div>下寒表现:腰以下却冰凉,比常人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吃温的东西舒服,吃凉的东西就难受。严重的甚至热饮不敢喝,凉饮也不行。因为一吃热的就上火,一吃寒的就伤下阳。<br></div><div>男的很可能会夜尿多,是肾阳虚的表现,气化功能不行;女的则宫寒,来月经的时候,经色紫暗夹血块、痛经,小腹局部有冷的感觉,冬天被子里睡觉的时候脚还是冷的。<br></div><div>还觉得不能肯定,就看舌苔。前面提到了,如果舌尖发红,舌中部到舌根发白且厚,那基本就是上热下寒了。舌红自然是有热的表现,但舌根处会有明显的白腻苔,这就提醒我们要注意(脾)肾有寒,有时舌还会有齿痕。<br></div><div>为何当今上热下寒的人越来越多呢?包括很多孩子也是这样的体质。<br></div><div>1.用脑多,忧思伤脾。现代人思绪复杂,当我们用脑想事情的时候,大量气血就会往上引,下半身气血不足,长时间如此,就造成上半身过热,下半身火力不足。<br></div><div>2、活动少,肝主筋。老是坐着的人,身体中部最容易堵。这个地方其实就是中医说的中焦,这里集中了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胆,重要的消化器官脾胃,又是一个沟通上焦(心肺)、下焦(肾、肠、膀胱)的枢纽。<br></div><div>3.饮食不节。当代饮食不规律的人太多了,各种油腻煎炸的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吃个不停,而这些食物都会脾造成很大的运化负担,难以被吸收,堆积在身体的大仓库了,久而久之变成了痰湿等垃圾,造成中焦脾胃的淤堵。<br></div><div>4、一旦中焦堵了,出现胃气不降,脾气不升,肾气不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了。<br></div><div>5、过度贪凉。每逢夏天,人们就爱待在空调房里不出门,久而久之,寒湿就成了钉子户在身体里安营扎寨,脾就很受伤。寒湿越来越重,脾被折腾得越来越厉害,脾胃也就越来越差,中焦越来越堵,虚火下不来,上焦就会像火一般燃烧,下焦就像冰一样寒凉。<br></div><div>6、生气郁闷。不良的情绪是摧毁健康的杀手。当你老是生气,为了鸡毛大的事情发火,“怒则气上”,气血就会往上跑,导致上焦热热热,每次吵架就会感到头都要炸了,眼睛里也充满着怒火。当你老是郁郁寡欢,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耿耿于怀很久,时间长了,气机运行就会堵堵堵,导致上热下寒。<br></div> 上热下寒的疗法该怎么治疗呢?<br>直接补阳的话,但是上热很容易显出来。用清热是浪费能源的,因为你清掉了上面的火,下面只会更虚。使用寒凉物质清火(寒性的物质会伤害脾胃),会进一步使得脾胃能力下降,中焦加重堵塞。所以方法就是把上面的阳气拉回来,即引火归元,引火归元是个不错疗法。<div>其实人体最好的状态就是阳气在下部,阴在上部,因为阴是液体,液体是从上而下灌溉全身的;阳气是火,火自下而上温全身。但上热下寒的你颠倒过来了,成了阳在上,阴在下。<br></div><div>1. 艾灸补肾火。补肾火就类似于增加下部的阳气质量,以增强其与上部阳气抗衡的力量。肾阳充沛的情况下还可形成自身的引力优势,使上部的阳自动下沉、内蕴,为己所用,而成上阴下阳的泰卦,这就是引火归源。有人会担心,本来上头已经上火了,用艾灸会不会是火上浇油。完全不必。因为这种火就是虚火,虚火本质就是阳虚体寒,肾阳不足,艾灸是很对症的。<br></div><div>2. 灸法首推涌泉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如果涌泉穴温暖,人体至阴部位得阳而充,阳气充足则引力增大,上部的阳被引就下而归源。所以艾灸涌泉常能让人产生满口甘津,这是火降水升,上下交泰的佳征。推搓涌泉穴由摩擦而产生热感也有这样的效,但灸因其产生的引力较大,会比按摩的效果来的更明显。初期的上热下寒症,针灸法、食疗法或汤药法、推拿法均可缓解或治愈。如果多年的上热下寒就看你缘分了。<br></div><div>3.这个治病的确是讲缘分的,在医院一般不好治愈,如病症轻、时间短还好点,如果找到民间高人大咖,或能给调养好或推拿开。关爱身体从现在做起,最好的方法就是早发现早治愈。<br></div><div>分享结束,理论归理论 具体操作没有那么容易的。治疗一些病症也是需要缘分的,以上内容供参考。<br></div><div><br></div><div>(殷振涛老师专业分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