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野圭吾的《单恋》随笔

💝空谷💝

<p class="ql-block">花了几天时间,断断续续将东野圭吾的《单恋》看完了。虽然喜欢推理侦探小说,但这部有些失望。感觉杂乱冗长了。书中描述了一群特殊人群,是以学生时代的棒球队为主轴,人物皆为学生时代的棒球队员。故事由多年以后棒球队员每年的聚会开始,到以仍然是棒球队员聚会结束。是一篇描述同性恋、双性恋以及性别认知障碍者的故事。其中也插入有凶杀,破案之细节。</p><p class="ql-block">关于同性恋的话题,到了国外后,才有所了解,观念也有所改变。在国内培训外语准备出国时,曾听同学说起过,北京东单公园是同性恋们聚会的场所。但仅仅是听说而已。</p><p class="ql-block">出国后第一次看到两同性男人当街相拥亲吻的场景,当时的感觉:好恶心!</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最近距离地与同性恋接触,是在离开德国亚琛工大后,应教授邀请,再次与同学们相聚,一起去同学Peter</p><p class="ql-block">家,进行社会实践。在学校时,Peter与我一个研究小组,办公室与我的相邻,平常关系也相处得很融洽。Peter是一个农家的孩子,家里在德国北威州有一座农场。大部分同学都是城里人,对于农场的生活并不熟悉。这也是教授建议大家一起去他家去社会实践一下的目的—了解农村的生活。整个研究所的同学,十几口人,一下都涌到了他家,平常安宁的农庄生活,被我们这一大群人打乱了,但也乐坏了Peter的父母。他们家兄弟二人,Peter一米八多的大高个儿,很阳光。而他的弟弟则身材看着很单薄,个子比Peter矮了不少。兄弟俩皆在外地上学,因为听说我们要来,Peter的弟弟也从他的学校赶了回来。</p><p class="ql-block">我自己有早起的习惯,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别人还都安静地在梦中,Peter的妈妈已经起来了,给我们大家准备好了早餐。看我起来,她问:你现在吃早餐吗?我答:等着大家都起来一起吃吧。她又问:你想让我带你去周围转转吗?我说:好啊!</p><p class="ql-block">Peter的妈妈是位面相非常慈祥的德国老太太,喜欢穿雨靴。那时在德国农村,照相机还不算太普遍,看我带了相机,老太太问我:能给我照张穿雨靴的照片吗?我答:当然可以啦。拍完告她,回去照片冲印出来我会让Peter转给她。和全天下的老太太一样,也是喜欢跟人唠家常,最多的话题就是儿子们。她说:Peter不爱说话,也不怎么跟她唠嗑,而小儿子就特别善解人意,只要在家,就一定会和她聊天。我们俩一路走着,一路聊着。老太太说着Peter还没女朋友呢,我跟她说,别急,告你个小秘密:Peter有时晚上学习晚了,经常会有一个不错的女孩给他送晚饭来,估计很快就会是女朋友了。突然老太太压低了声音问我:你看过Peter弟弟的房间吗?我答:看过了。我们到了Peter家时,Peter的妈妈带着我们大家把所有房间都参观过了一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eter弟弟的房间,一张书桌,一张双人床,床顶被一张大大的带切·格瓦拉头像的红旗遮住了整整一面墙。Peter妈妈接着说:他有个男朋友,回家时经常会带回来。(德语的Feund可指一般的男性朋友,也可特指某人的男朋友)。因为想着是Peter弟弟的好朋友,我并没有特别的反应。看我不可置否地听她唠嗑,老太太明白了我并未理解这个Freund的含义。尽管周围空旷无人,可她继续压低声音跟我悄悄说着:“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他带他回来一起过夜的。就是那种……”老太太犹豫着“……同性恋”。我愕然!老太太继续低声嘟囔着:“也不知道邻居们会怎么看,会不会背后议论我们……”她像在对我说,又像在自言自语。</p> <p class="ql-block">再后来,当时第一个女性文学网络杂志《花招》出台,让以网刊来解异国他乡时文化饥渴的我,读到了连载的同性恋小说《北京故事》(后来被拍成了电影《蓝宇》)。让我从文字里进一步地了解了同性恋之间的情感,其实与异性恋并无二至。只是他们相恋得更艰难,很难被大众所接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