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参观西南联大和讲武堂

金梅

<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19日(周六)女儿利用周末休息,陪伴我和米乐去西南联大和讲武堂。实现了5年前就想带米乐参观(那年米乐5岁)西南联大遗址和讲武堂的心愿。今年米乐10岁了,有机会来昆明过暑假,刚好参观西南联大和讲武堂,让她了解更多的在祖国土地上发生的历史故事。参观缅怀抗日战争时期,先进的知识文化分子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和教育实力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幸的是刚进入联大旧址遇到了一队少先队员,也是来参观的,因为是集体参观有讲解员给讲解,所以,我们也就跟着他们一起聆听那段历史故事。来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米乐同学佩戴红领巾,心怀敬仰之情。</p><p class="ql-block">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1946)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组成,在昆八年期间,高举“爱国、科学、民主”的伟大旗帜,“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为促进云南的社会经济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7年"7.7”芦沟桥事件不久,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简称临大)但临大办学局面并没维持多久,12月13日,南京沧陷。武汉震动,战火危及长沙临大再次决定西迁昆明。1938年2月临大师生分水、陆两路正式西迁。4月胜利完成迁滇任务。4月2日,奉教育部命令,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联大)5月4日开始上课,开始了联大在昆八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当时联大的学生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战争年代,依然那么渴望学习,甚至连生活都有点令人堪忧,但还是不能阻挡他们学习的决心。他们的校舍被炸毁后池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抓住了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学习这是我们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古有勾践卧薪尝胆,苏秦头悬梁锥刺股都是发人深省的,至近代的联大学生同样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忍辱负重,敢于和恶势力斗争到底。联大的师资很雄厚,尽管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们依然坚守“刚毅坚卓”的校训,培育了不少的人才,当时就有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等著名教授。联大也正因为有这些学富五车、爱国人士的存在,联大也因此蓬苹生辉,联大的莘莘学子在他们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有所成就,象杨振宇、华罗庚等人才均处于此。当然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环境。当时联大的办学理念是:“适应社会,培养通才;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民主办学,教授治校;汇聚名师,培养精英”,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西南联大成功的必要条件,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严峻的教学要求也是西南联大办学的一个特点;西南联大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以及淘汰制,重视基础,强调课程要以基础为核心,学校立德气氛十分浓厚。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西南联大培养出大量人才。 </p> <p class="ql-block">  近2个小时参观完西南联大旧址及博物馆,我们又前往讲武堂,参观讲武堂博物馆,在讲武堂不仅了解到了陆军讲武堂在近代中国乃至部分国家地区所起的作用、培养的人才,而且还了解到了当年陆军讲武堂师生救亡图存、推翻压迫的勇气与爱国热忧。</p><p class="ql-block"> 陆军讲武堂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正因为如此,曾经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员,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朱德总司令,称云南陆军讲武堂是“革命熔炉”。</p><p class="ql-block"> 通过参观西南联大旧址和讲武堂,了解历史,牢记历史,对于米乐同学的学习成长有着深刻的意义,在她的思想深处,埋下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回报社会的种子,这是姥姥陪伴米乐来此参观的初衷。同时,参观以后,姥姥也更深刻的了解那段伟大的历史,也增长了见识,可谓三代人授意非浅。此次参观西南联大和讲武堂,是春城暑假期间活动安排的最后一项,一次有意义的参观学习模式,一次留下深刻印象的署期安排。35天的春城暑假生活,劳逸结合,让米乐同学放松玩耍儿的同时,游览名胜古迹,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品尝民族特色餐饮,在吃渴中了解本民族风俗习惯。相信此次春城暑假之旅将会给米乐同学留下永远的深深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