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西安城墙(2023.8.20)

 雨的印记

<p class="ql-block">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隋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墙圈定的都城比当时罗马城大7倍,比一千多年后成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大一倍多。直到唐朝末年,随着李氏王朝的衰落,长安城才在改筑时放弃了外郭城和宫城,只把皇城加以改修,规模明显缩小。</p> <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1-7],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8-10]。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p> <p class="ql-block">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p> <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从永宁门开始顺时针依次为: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安定门、玉祥门、尚武门、安远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这18座城门的形成时间和规格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其中永宁门、安远门、长乐门、安定门四座城门,作为西安明城墙的原有城门因当时的军事防御需要,都是单门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墙,两道城墙之间又形成了瓮城。除永宁门外,其余三门现都只剩下两道城墙。到民国时期,城门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军事防御需要,为了交通的方便,人们在原有的四座城门两边新劵了门洞。其余十四座后来新开的城门,有的是在被战火打开的城墙豁口上重建的,有的是在唐皇城城门遗址旁新劵的,有的是为了纪念伟大人物新劵。</p> <p class="ql-block">南城七门</p> <p class="ql-block">永宁门</p><p class="ql-block">永宁门俗称南门,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称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名永宁门。永宁门箭楼在西安保卫战(也称二虎守长安)中被毁,于2013年在原址上重建。永宁门规格为6+1式门洞。</p> <p class="ql-block">朱雀门</p><p class="ql-block">朱雀门原本是唐长安皇城的正南门,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开皇九年(589年),隋帝国统一天下,隋文帝在朱雀门城楼检阅凯旋大军。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朱雀门被封闭。1985年修复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包裹在明城墙内的朱雀门遗址。如隋唐文人描写的那样宏伟华丽,城门柱础用大理石制成,青石制作的门坎上刻有线条优美神采飞扬的蔓草花纹,磨砖对缝的门洞隔墙厚实端正。1986年开通的朱雀门位于遗址西侧。朱雀门规格为4门洞。</p> <p class="ql-block">勿幕门</p><p class="ql-block">勿幕门俗称小南门,开通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更名为勿幕门,以此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井勿幕是同盟会最早一批会员,民主革命时期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家,在护法运动中壮烈牺牲,被孙中山、黄兴称为“西北革命巨柱”。陕西军民为怀念先烈,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将井勿幕在西安居住过的四府街更名为“井上将街”,并将该街南端城门命名为“井上将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又分别更名为“勿幕街”和“勿幕门”。勿幕门规格为单门洞。</p> <p class="ql-block">含光门</p><p class="ql-block">含光门是南城墙最西一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的偏西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中门洞和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1984年整修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含光门遗址,发现花岗石制作的柱础、刻花的门槛门道。现已把新建券洞城门置于遗址东西两侧,对遗址作框架结构保护,外包城砖,使外观与城墙一致,内部设置人工采光和空调系统,供游客参观。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可以从城墙上进入[31]。含光门规格为4门洞。</p> <p class="ql-block">建国门</p><p class="ql-block">建国门是南城墙最东一门,为纪念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在建国路区段南城墙新开城门,故名建国门。</p><p class="ql-block">建国路街道虽然短小,却承载了历史的厚重。据历史学者考证,唐代名臣长孙无忌就住如今的建国路。民国时期,震惊中国外的西安事变,其重要人物张学良将军的公馆就坐落于此。如今张学良公馆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门规格为3门洞。</p> <p class="ql-block">和平门</p><p class="ql-block">和平门与大雁塔、大差市、西安火车站、大明宫含元殿处于同一南北轴线上,开通于1953年。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门。城门内为和平路,城门外为雁塔路。和平门内向西走一直到文昌门之间的由青石板铺成的顺城巷就是下马陵。2100多年前,即使汉武帝途径此地,也要下马步行,因为当朝著名的政治家董仲舒葬于此处,下马陵便因此得名。和平门规格为4门洞。</p> <p class="ql-block">文昌门</p><p class="ql-block">文昌门位于碑林博物馆北侧,开通于1986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唯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传说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被人们尊称“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笔点中,就能妙笔生花,连中三元,成为状元。所以,古代孔庙、学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楼。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城墙旁边(今碑林博物馆),魁星楼也顺势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在1986年修复,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也就被命名为了文昌门。文昌门规格为4门洞。</p> <p class="ql-block">西城二门</p> <p class="ql-block">安定门</p><p class="ql-block">安定门俗称西门,为西城墙最南一门,原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门,寓意西部边疆安泰康定。这座城门原有三重门楼:城楼、箭楼、闸楼。三道城墙,城楼里,箭楼居中,闸楼向外。门楼下均有拱卷式门洞,洞高宽为6米。城楼与箭楼之间有方形瓮城,平时是出入通道,战时是防守要地。城楼北侧有日本天皇访问西安时所建观望台一座,供游客参观,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门箭楼是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城门内为西大街,门外为西关正街[34]。安定门规格为6+1式门洞。</p> <p class="ql-block">玉祥门</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五年(1926年),吴佩孚的走狗河南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城达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冻饿战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联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战火打开的城墙豁口上修建的这座城门,为纪念冯将军由此率部入城的历史功绩,取名玉祥门,为西城墙最北一门。玉祥门规格为5门洞。</p> <p class="ql-block">北城六门</p> <p class="ql-block">尚武门</p><p class="ql-block">尚武门是西安北城墙最西一门,开于建国后。</p><p class="ql-block">城门内为西北三路,城门外为工农路。</p><p class="ql-block">尚武门规格为4门洞。</p> <p class="ql-block">安远门</p><p class="ql-block">安远门俗称北门,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的北门,正式名称为安远门。</p><p class="ql-block">“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清,安远门战争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安远门规格为4+1式门洞。</p> <p class="ql-block">尚德门</p><p class="ql-block">尚德门位于安远门以东,开于建国后。</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六年(1927年),时值“新生活运动”倡导“四维、八德”,南北向纵街由东向西分别取“四维”之“勤、俭、仁、德”,并冠以“尚”字命名,即尚勤路、尚俭路、尚仁路(后改中正路、现解放路)、尚德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于北城墙尚勤路、尚俭路、尚德路处开辟三座城门,名尚勤门、尚俭门、尚德门。尚德门规格为3门洞。</p> <p class="ql-block">解放门</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陇海铁路通车,于北城墙尚仁路处开辟城门,名尚仁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尚仁路改称中正路,城门更名为中正门;1950年,中正路改称解放路,城门更名解放门。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广场而拆除,成为西安城墙一豁口,2005年重新连接,形成大跨度的桥拱式城门,从而使西安城墙全线贯通。解放门规格为大跨度桥拱式3门洞。</p> <p class="ql-block">尚俭门</p><p class="ql-block">尚俭门位于北城墙解放门与尚勤门之间,开于建国后。</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于北城墙尚俭路开辟城门,名尚俭门。</p><p class="ql-block">城门内为尚俭路,城门外为火车站东盘道。</p><p class="ql-block">尚俭门规格为3门洞。</p> <p class="ql-block">尚勤门</p><p class="ql-block">尚勤门是北城墙最东一门,开于建国后。</p><p class="ql-block">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北城墙尚勤路开辟三座城门,名尚勤门。</p><p class="ql-block">城门内为尚勤路,城门外与环城北路成丁字路口。</p><p class="ql-block">尚勤门规格为3门洞。</p> <p class="ql-block">东城三门</p> <p class="ql-block">朝阳门</p><p class="ql-block">朝阳门是东城墙最北一门,开辟于建国后。因为这座城门朝着太阳,是每天第一个见到阳光的城门,故取名朝阳门。</p><p class="ql-block">城门内为东五路,门外为长乐路。</p><p class="ql-block">朝阳门规格为5门洞。</p> <p class="ql-block">中山门</p><p class="ql-block">中山门俗称小东门,民国十六年(1927年)初,在冯玉祥将军倡议下开辟的中山门,为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而得名。1927年5月1日,冯玉祥将军率军东征,就从中山门出城。</p><p class="ql-block">中山门并列两个门洞,冯分别为它们取名“东征门”和“凯旋门”。出师之日,冯玉祥在城头向各界欢送群众讲话,说等北伐胜利,再打开凯旋门欢迎他。但后来时局变化,再未率师回西安。中山门规格为双门洞。</p> <p class="ql-block">长乐门</p><p class="ql-block">长乐门俗称东门,是东城墙的正门,也是最南一门。在建造明城墙时构筑,正式名称叫长乐门。明末李自成由东门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部下随即纵火焚毁了这座城楼,直到清代重新建造。</p><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将军曾在东门城楼上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旧址被修复作为西安事变纪念地。长乐门规格为6+1式门洞。</p> <p class="ql-block">西安古城墙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研究明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封建社会的城市建设、历史、军事和建筑艺术,都有着很高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首先,西安城墙是一本无字的史书。</p> <p class="ql-block">第二,西安城墙是古老城市的醒目标志。</p> <p class="ql-block">第三,西安城墙的存废之争是考量现代文明水平的试金石。</p><p class="ql-block">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西安城墙存废之争,其实是在展示着持不同主张的两类人的不同境界和不同修养。</p> <p class="ql-block">大跃进时期,拆除西安城墙的呼声甚嚣尘上。文物工作者当面向当时的西安市领导陈情未果后,越级申请国务院干预。1959年9月29日,西安市收到了《国务院关于保护西安城墙》的通知。12月28日,西安市市长刘庚签署了一份文件,“自即日起严禁拆取城砖、挖取城土以及其他破坏城墙的行为”。这份文件,挽救了命悬一线的城墙,西安城墙大难不死,逃过一劫。1961年3月4日,西安城墙终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1-3],应对为保存西安城墙的有识之士们致以崇高敬意。当面对西安城墙存废之争这块考量现代文明水平试金石的时候,他们显示出了自己的闪光成色。</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2023年8月20日,小编及家人打卡西安城墙图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