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杂谈】可乐是黑色的

肉肉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原创 半尺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图中的可乐是什么颜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乍一看是红色,放大来看,其实图中没有红色,以为是红色的部分实际是黑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补色原理,图中绿色的部分,大脑默认为是白色,为了白平衡,会将黑色部分脑补成绿色的互补色,也就是红色。因为大脑强行把绿色看作是白色,最后的效果就是感觉红色的可乐出现在被绿纱遮蔽的白色背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类似的视觉欺骗图有很多,我平生第一次接触的是下面这张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看什么也看不出,拿远了才发现是五个汉字。我看到的时候,它是《读者》上一篇文章的配图,文章解释了原理,还介绍了其他很多视觉欺骗的技巧,比如两个色块都是灰色的,但是通过阴影暗示会让人觉得一个是黑一个是白,线条明明是平直的,但可以利用两端的图形让你觉得它是弯曲的……作者从色彩、图形、大脑科学方面对这些现象做了科普。我以前从不知道世上有这等事,眼睛竟然会骗人,还有活生生的图片为证,感觉整个宇宙都被颠覆了,打开了认知的大门。我把那篇文章读了又读,捧着那张图站在门口,爹妈下班一打开门,就看到我举着的图。我爸一眼看出了写的那五个汉字,我妈不知道为什么,横看竖看就是看不出,把杂志夺去,仔细读了文章,再重新看了半天,才终于看出了。为此我爸得意了好几天。我就更得意,因为原来我不知道的知识,爸妈也不知道。我通过看《读者》学到了新东西,感觉很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有个人出名,说自己知识渊博,遍读《读者》《知音》,学富五车。其实我第一次听她说这话,不觉得有什么,因为我有很多知识确实都是从《读者》上学来的。后来舆论沸腾,我看了报纸,才知道说这样的话是值得嘲笑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遇人记</b>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超市的路上看到一个长发及腰的美女,眉目秀丽,皮肤细腻,表情动起来的时候让人一惊,就像网上常见的那种美女图忽然活过来了。美女挽着男友正顺着一个缓坡往下走,半个身子都倚了过去。女孩目测最少有一米六五,男友不高不矮,175左右吧,女孩那样斜着身子靠着,脑袋也没有比他低多少,感觉就有点压不住。男友的五官算是周正,不出彩也没有硬伤,打扮得很清爽,单独来看也是挺精神的小伙,奈何女友太美,衬托下就觉得一般般。两人已经走过去了,我还忍不住回头看一眼。真的很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到超市里,主要想买的东西都买到了,于是闲逛一下,看有没有想吃的零食。走到一个拐角,正想着是再看看这几排的饮料,还是转过去看水果,对面忽然闪出一个人,一蓬杂乱的黑发散漫地别在耳朵后头,眉毛浓黑粗壮,感觉很不好惹。其实只是个中等身材的女人,不知怎的很有压迫感,嘴里还一鼓一鼓的,在嚼口香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拐角的通道很窄,我往右闪,她刚好也往右,还是正正地打着照面;我赶快又往反方向避让,她也刚好避让……其实也就是一秒内发生的事情,但那一刻感觉十分紧张尴尬。她忽然笑了,凝重的脸庞像一朵花瞬间怒放,爽朗道“真不好意思!”然后跳过去紧贴货架,我赶紧走过去,松了口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种小人之心被君子坦然放过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纵使相逢应不识</b>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同事要离职了,我才发现自己至今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他一直在家工作,开会从不开摄像头,即便是一对一也不开。但做事很认真,为人很热心,态度很好,有问必答。语音时从来没有不耐烦,总是絮絮地解释很多,唯恐解释得不清楚。交接工作也非常可靠。久了就习惯了,不开摄像头也觉得正常。他中间还病休过一段时间,病好之后来了几次办公室,但刚好那段时间我不在。电子名片上面也没有放照片。一年多了,还合作过好几次,但我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完全不知道。也不知道多大年纪。只因为他提起过才知道他有小孩,但不知道婚姻状况,他不说我当然也不问。现在他要离职了,而且很快就是最后一天了,之后可能就再也不见。即便见到了,也认不出就是他。21世纪的同事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有一个小本子,A5大小,当初贪便宜买的,买回来之后也不知道派什么用场合适,就记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豆浆快喝完了要买,今天跑步的速度,给那个谁谁回一个消息……什么都记。跟工作相关的东西也会记,但不是专门记,反正零零碎碎不知道放在哪的一些小笔记,就都往上面记。每次往上写东西的时候,都觉得这个本子好像永远也用不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它终于被用完了。我竟一笔一画地这么把它用到了最后一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头翻阅,越看越奇:小本子里居然有90%的内容都是跟工作相关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自己的感觉里,里面应该至少一半是一些生活上的琐碎记录,四分之一是一些奇思妙想,剩下的才是跟工作相关的。但其实不是,绝大部分的东西都是跟工作相关的。倒也不是什么很重要很厉害的东西,基本都是给某人回邮件、某文件必须大写不能小写,诸如此类。但竟然绝大部分都是这些。我总觉得我工作很不用心,心不在焉。但实际上可能没那么差劲。如果一个人只通过翻这个小本子来了解我,可能会误以为我是个工作狂。但其实我的感觉是完全相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可能真的不怎么能了解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斗气</b>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熟人最近跟人斗气,说翻了,怒炫财富,把四套房四辆车的登记信息截图发出来秀了一圈,以壮声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方不肯服软,虽然没松口,但在房车的压力面前,姿态不免开始显得有些强撑了,再说不出什么硬话。被炫到的旁观者们也都暗暗服气,羡慕嫉妒恨的小情绪默默翻涌起来。熟人最后也没得到正面的认输道歉,但声势上已经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私下劝他,何必这么大气性,自己的家底,自己藏好嘛。但回头想想,他奋斗多年,全凭自己有此成果,可能早就想要炫了,只是之前没有说头。现在有人找茬斗气,刚好顺水推舟,又能展示一波实力,又不至于太刻意,美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他说他算过八字了,今年是转运的大年,把握住了,后头有机会大富大贵。也就是现在还不算大富大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几年,如果还继续保持熟人关系,说不定可以看到他炫十套房,十套车的登记信息。值得期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能吃饭吗”</b>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到博主“峰哥亡命天涯”晒收入,直播六小时,收入一万元。前段时间不是都说B站不行吗,峰哥证明,再不行的平台,总有行的从业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起上学时候的一个男生,口头禅是“能吃饭吗”。这话一般跟在某某事情后面,意思是干这个事儿能否糊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有人炒股,他就问“每天花两小时炒股,能吃饭吗?”,如果能,他就考虑也开户试试;做自媒体,他就问“一万粉丝,能吃饭吗?”;有人爱好摄像,开始接单了,就问“接多少单可以吃饭?”如此这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记得他戴个眼镜,皮肤很白,个头中等,因为身材瘦,看着很显高。一个有点小帅的男生。唯独有一条:跟他呆在一块,经常听见“能否吃饭”的拷问,这也吃饭,那也吃饭,吃饭的时候都在“能吃饭吗”,怪烦人的,于是仅止于认识,没有变得更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回头看,他其实给上了很好的一课:把这作为口头禅的,大有人在,只是他们聪明,不会问出声。如果不愿和这样的人深交,就要早点学会听见他们叩问这句话的声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X个春天</b>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一到周四都是好天气,晴空万里。太阳最好的时候,都必须拘在室内。挨到了周五,天一下就阴下来,查看预报,周末里两天都有雨。春天真离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通过纪录片《四个春天》看到了贵州一对普通夫妻老去后静水流深的生活日常,导演陆庆屹用镜头记录了父母生命中的四个春天。今年4月19日看到消息,两位老人中的父亲去世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人可以和爱女团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我还活着。虽然明天下雨,但我还是活在一个新的春天里。这毕竟是值得珍惜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我有动作的欲望——但不久我又坠入了睡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这也是生活”》且介亭附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FRMX6LMKf-Dpf9UamMg-b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