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母亲

徐树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母亲遗体告别仪式上的悼词</span></p><p class="ql-block">各位前辈,各位亲朋好友:</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三年八月十六日十一点零三分,我的母亲在我们家人的簇拥下,安详地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后一段旅途,享年94岁。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零年农历六月十三日,母亲出生于淮安城内小羔皮巷的韦氏家族,乃书香门第,大家闺秀。她一九四七年毕业于江苏省立淮安中学,一九五零年考入中国人民银行,是新中国第一批公务员。1955年,她和在辽宁大学教书的家父结为夫妻,1957年,我降临人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应当说,母亲在28岁以前的生活,幸福美满,充满阳光。</p><p class="ql-block"> 但是,一九五八年风云突变。倾刻之间,母亲经受了离职之苦、丧夫之痛,其后又饱尝文革中的屈辱,以及下放农村长达十年的煎熬。</p> <p class="ql-block">  家父已蒙冤西去,家母又失去工作,顿时炊断粮绝。<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逆境面前,我的母亲表现出坚强不屈、与命运抗争的超凡勇气和伟大精神。她</span>自学裁缝手艺,披星戴月地踩着缝纫机,赚取微薄的工资,维持母子二人的生计。 日子尽管清苦,尊严气节依然。</p><p class="ql-block"> 茫茫黑夜,青灯独守,凄风苦雨中,肩负生活的重荷,但母亲从未放松对我的管束和教育。她要我好好读书,教我做事做人。儿时,由于作业不认真,我的手心没有少挨过母亲量衣的尺杆子;因为说话不诚实,深夜里被母亲抱到老师家中去对质。即使走上工作岗位,娶妻生子以后,被母亲耳提面命也是常有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母亲曾对我说:“我承认我不是慈母,我是严父。你出生十个月就没了老子,我不严,行吗?” 当我从少不更事的青少年,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我才理解母亲的苦心孤诣。树人真心回答母亲:“妈妈,儿不怨您不慈。如您所说,像我这样一个襁褓中丧父的孤儿,倘若没有您严苛的家教,如何能铸造出我良好的品行?又怎么能成就今天的树人?”</p> <p class="ql-block">  1978年,党中央决定纠正历史上的冤假错案,在漫漫长夜中苦熬了22年的母亲,终于1980年得见天日,恢复名誉,重回人民银行工作,直到1995年65岁才光荣退休,颐养天年。</p> <p class="ql-block">  他老人家在与我拉家常时说过:尽管我吃了20多年的苦,但是祖国改革开放以后这40多年来,我过的舒心快乐,看到了儿孙成人,还有了聪明灵俐、活泼可爱的重孙,我知足了。</p> <p class="ql-block">  母亲,树人何尝不希望,您晚年幸福的生活继续绵延下去?哪怕您再活上五六年,活到100岁,让我再多尽些许孝心,让您再多享些许天伦之乐,那有多好?</p> <p class="ql-block">  母亲,这许多年来,我每天清晨上班前与您道别,晚上早早地回家与您共进晚餐,我们母子俩,有聊不完的话题,家中总是充满暖暖的温存。</p> <p class="ql-block">  每个星期天我都会开上汽车,推着轮椅,陪伴您去南京各处,看那数不清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十天前,您还独自下楼,在小区里面散步,七天前,您还出席重孙的十岁生日宴会,我们围绕着您,拍下那张喜气洋溢的全家福。树人哪里能想到,今天竟和您做最后的告别,从此天上人间,成为永诀!母亲,您知道吗?此刻我内心的悲伤与痛苦,已经让我几乎说不出话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母亲,您的背影已渐渐远去,但您高尚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将镌刻在您子孙的心中。您用朴素的语言,高贵的举止,所谱写的徐氏家规和家风,将永远指引着您后代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妈妈,您一路走好,愿您在天边的那头,再无苦难,永享美好!</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18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附记:</span></p><p class="ql-block">母亲临终前五天(8月11日),出席重孙十岁生日宴会后,留下的最后一张全家福。照片上的人员为我的亲家夫妇及我全家四代人。</p> <p class="ql-block">  8月16日母亲逝世,遵照家母生前遗愿,我们在淮安家中安放了母亲的灵柩(冰棺),并布置了灵堂。</p> <p class="ql-block">挽联:</p><p class="ql-block">六十六年耳提面命顽梗方懂严父心</p><p class="ql-block">九十四载和风细雨愚子难报慈母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挽联是树人于8月14日上午,母亲弥留之际,遵照母命撰写,并由母亲垂听认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追忆和母亲在一起的往日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 母亲,您静静地走了。行前,您将归期竟交待的那样清楚明白,您的仪态也格外平和安祥。您握着我的手,爱怜地对我说:“儿子,妈妈到站了,该走了。” 就好像是又一次旅行前的告别。一如您毕生的风格——干脆而潇洒,平实而雍容。</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出门上班前,再听不到您慈爱的叮咛;下班回来,再见不到您熟悉的身影。太多的失落与惆怅陪伴着我,无尽的怀念与哀思涌上心头!家中,这突然到来的沉寂与安静,却让我长夜难眠。灯下,打开相册,与母亲在一起六十六年的往事,一幕幕,一帧帧浮现在眼前。凭窗北望,天地悠悠,独怆然而涕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3年春节,陪同母亲(84岁),徒步登上紫金山天文台。</p> <p class="ql-block">  2014年春节陪同母亲,从南京出发赴扬州旅游。以下是我们与母亲分别在瘦西湖“徐园”,“五亭桥”,以及“个园”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15年春节陪同母亲(86岁)游镇江金山、焦山。母亲登上了金山之顶。</p> <p class="ql-block">2016年大年初一,陪母亲逛南京夫子庙。</p> <p class="ql-block">  2016年正月十三日,陪同母亲游常州南山竹海和天目湖,写下的日记:“举四世六口之家,陪母亲,徜徉于南山竹海之中,荡漾于天目湖清波之上。无管弦丝竹之累耳,远觥筹交错之劳神。奉天伦之乐,享山野之趣。沉浸在亲情里,心田里充满着温馨与快乐!”</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对母亲说,什么时候陪您去逛逛浦口老火车站?母亲<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读过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而《背影》中故事的发生地正是浦口老火车站,母亲很感兴趣。</span></p><p class="ql-block">  于是2016-9-24,我和夫人携彼得、子睿陪同母亲,沿着朱自清先生的足迹,从南京下关中山码头上轮渡过江到浦口,游览了这个全国保存最好的老火车站。</p><p class="ql-block"> 游览完毕,我们在浦口公园北侧的“老川浦大酒店”用餐。席间,母亲夸赞:这家饭店的“梅干菜扣肉”做得不丑!</p> <p class="ql-block">  2016年国庆期间,我们夫妇陪同母亲赴徐州,看望三舅一家,并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母亲,自从我成家之后,每逢春节,端午,中秋,国庆這些重大节日,我们都陪伴在您的身旁,从无例外。</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2日,树人在淮安宾馆为母亲举办九十华诞庆祝宴会,令我母亲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是:平常和树人在一起练歌或演出的“幸福老哥们”男声四重唱组合全体成员,悉数到场,为寿宴献上了《又见炊烟》和《祖国不会忘记》两个保留曲目。五年来,母亲每每想起,都夸奖说:“那天寿宴上,这个男声小合唱出彩!” </p><p class="ql-block"> 遗撼的是,母亲往后再也听不到树人的歌声了。</p> <p class="ql-block">2018-4-15,陪同母亲游览南京“老门东”。</p> <p class="ql-block">2018-6-3,陪同母亲游览佛教圣地—南京牛首山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2019-7-14,陪同母亲登南京阅江楼。母亲望大江东去,一桥飞架南北,其喜洋洋!</p> <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30日(农历六月十三),徐彼得夫妇张罗了一桌好菜,把他们的奶奶接到家中,为她庆祝94岁生日,回来的路上,老太太很高兴地对我说:“当下,做孙子的,能记得奶奶生日的实在不多了,彼得能给我做生日,奶奶我没白疼他!”</p><p class="ql-block"> 看她老人家当时神采奕奕的样子,谁能想到仅仅半个月以后,她便远行了,这竟是她老人家最后一个生日呢?</p> <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11日,母亲的重孙徐子睿十岁生日,母亲的孙子彼得举行家庭宴会,母亲出席,还给子睿发了红包。谁能想到这竟是母亲最后的晚餐?五天后,母亲永远地离开我们!</p><p class="ql-block"> 呜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