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在每次的邂逅

昂钦夫

<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20日</p> <p class="ql-block">  进入八月中旬以来,接二连三的感动使我高兴与欣慰。首先是与八十岁高龄的叔伯大哥以及两个侄女在老家相聚;其次是与拍友相约,赴辽宁建平小塘镇道虎沟,欣赏了该地的醉美乡村建设实况;再者是与拍友相伴,赴我县打虎石水库建设工程展览馆进行了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 (一)</p> <p class="ql-block">  叔伯长兄的名字叫马乌尼乌兰。现年八十岁。从西北民族大学退休。在民族文学理论领域著书立说,是颇有名气的教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大城子蒙民完小读小学,考入赤峰蒙中。后又考入内蒙古大学。从大学毕业之后,曾被分配到锡盟额吉纳旗等地参加工作。后被调到西北民族大学任教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  带研究生,还承担教学和课题攻关。因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大爷大娘病重,去世时也没顾得上回来探望和奔丧。近六十余年的生涯都在外。退休的他,在两个女儿的搀扶和照顾下,终于回到老家了。与亲人们相见,格外的兴奋。一个劲儿的念叨,“家乡变了”“家院变了”“你们也变大变老了……。”望着他那驮背的身影,蹒跚的脚步,光秃秃的头顶,不由得顿生起对长兄的敬重爱怜之情。哎!岁月咋那么无情哟。</p> <p class="ql-block">与兄弟们的留影</p><p class="ql-block"> 长兄在赤峰读书期间,勤勉用功,经常为各级电台和报社以及专刋投稿。其诗歌、散文获奖多次。这是他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幼小时对长兄的记忆(据大爷大妈和父母亲相互交谈中获悉)。</p> <p class="ql-block">  与家族的弟弟们相聚在赤峰市市区。长兄终于回到了阔别半个多世纪的母校所在地——赤峰。</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去赤峰读书,必须得从大城子公社东五家大队徒步行走至汐子火车站。由大爷挑着捆好的行李及用品的筐子送学,路上还得过齐腰深的昆都仑河,途径四龙大队直奔汐子火车站等车。一路上,饿了啃点带的糠干粮,渴了到路过的农民家讨点凉水喝。有时,为了省鞋子,把鞋子脱了挂在脖子上,光着脚丫子赶路。这样陡步上学和放假,整整是六个学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尤其,大爷是最辛苦。不管是寒暑假,天寒地冻刮风下雨。每年四次,照样接送学生不误。往返徒步百余里,半夜里送学,摸着黑到家是常有的事。</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那样的艰难,深知读书不易,机会难得的长兄,便克服种种困难,持之以恒的刻苦努力学习所有课程,达到了科科优秀。确实给我们芒古达马氏家族争了口气。考入当时的名牌学校——内蒙古大学。毕业后,在从事的工作岗位上锐意进取,拼搏奋斗,著书立说,硕果累累。直至到被聘为大学教授。长兄的拼搏奋斗之精神,鼓舞着我们芒古达马氏家族的后人们,尊师重教,严谨苦学,不断攀登新高峰。鼓励芒古达马氏家族的后人们在新时代新赛道上,戮力奋发,一代更比一代强。竭力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二)</p> <p class="ql-block">牌坊</p><p class="ql-block">位于辽宁建平大塘镇的道虎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座座建筑古色浓浓</p> <p class="ql-block">新近建设的村民悠闲区</p> <p class="ql-block">游乐园</p> <p class="ql-block">山庄精神</p> <p class="ql-block">古建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古为今用 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记录</p> <p class="ql-block">含苞待放</p> <p class="ql-block">游廊</p> <p class="ql-block">古建一偶</p> <p class="ql-block">漫步</p> <p class="ql-block">花廊</p> <p class="ql-block">娇艳</p> <p class="ql-block">规划有章法</p> <p class="ql-block">采撷</p> <p class="ql-block">似深宫大院</p> <p class="ql-block">似蜜蜂般敬业</p> <p class="ql-block">建平白山下的花圃</p> <p class="ql-block">休憩</p> <p class="ql-block">拍友们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三)</p> <p class="ql-block">打虎石水库里开辟的太阳岛景点</p> <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打虎石水库建设工程的历史,这里建成了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景点新貌</p> <p class="ql-block">  走进展览馆,我们认真听取赵金玉同志的亲历亲为。</p> <p class="ql-block">  想当年,赵金玉同志在公社当党委副书记。建设打虎石水库时被抽调为所属公社带队领导。所以,对当时的整个情况一清二楚。</p> <p class="ql-block">  当展览馆征集有关资料时,赵金玉同志把珍藏多年的“珍品”,全部的奉献了岀来,为展览馆提供了很多难得宝贵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与展览馆解说员交流</p> <p class="ql-block">  展览馆的所展内容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  赵金玉同志站在自己为展览馆提供的资料前</p> <p class="ql-block">  参与打虎石水库建设工程历史的真实图片</p> <p class="ql-block">  参加打虎石水库建设先进工作者的奖状</p> <p class="ql-block">草帽</p> <p class="ql-block">奖品</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宁城县各公社地图</p> <p class="ql-block">日记</p> <p class="ql-block">笔记本</p> <p class="ql-block">文字资料</p> <p class="ql-block">个人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聆听</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牌拖拉机</p> <p class="ql-block">  当时在工地上使用的柴油机</p> <p class="ql-block">  撰写《打虎石水库建设工程》一书的骞国安同志</p> <p class="ql-block">生动感人的解说</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前言》</p> <p class="ql-block">聚精会神</p> <p class="ql-block">历史记录——展览馆的《结束语》</p> <p class="ql-block">  参加打虎石水库建设工程的部分亲为亲历者</p> <p class="ql-block">  曾在打虎石水库建设工程工地上,携手并肩战斗的大明公社城后大队的陈述清夫妻。他(她)们是打虎石水库建设的工地上运土搬石的亲历亲为者。</p> <p class="ql-block">  参加打虎石水库建设工程的亲历者们在讲述当年的奋斗史</p> <p class="ql-block">  当我编写完此美篇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与长兄的相聚,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一古诗句的深刻含义。其二是到辽宁建平县小塘镇目睹醉美乡村建设实况,深感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目标和希望所在。其三是打虎石水库建设工程是惠及老百姓的德政工程。尤其那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戮力奋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此,为打虎石水库建设工程出力流汗,乃至牺牲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为建设好打虎石水库建设工程展览馆的策划和建设者们深表敬意!为贤人们的善举,大大的点赞了👍👍👍!!!</p><p class="ql-block"> 图文———马永丰</p><p class="ql-block"> 校核———刘晓松</p><p class="ql-block"> 校对———贾云飞</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