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国由来

自由飞翔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刹海市》论思想和艺术都算《聊斋》代表作。小说讲出蒲松龄对封建社会最著名的经典判断:“花面逢迎,世情如鬼。”这个判断是通过血肉丰满的人物、生动精彩的故事、妙趣横生的场景令人信服地说出来的。</p><p class="ql-block">小说创造了两个迥然不同的地方——大罗刹国和海底龙宫,通过美男子马骥的海外游历,把它们连缀起来,表现同样一个人物在不同国度有着天差地别的遭遇。</p><p class="ql-block">马骥到大罗刹国,这个国家不重文章,以面貌取人,而且以丑为美,越丑的人地位越高。马骥长相俊秀,于是被看成和妖怪一样;他把脸抹成黑的,所谓“涂面作张飞”,又被认为很美,还做了官。“罗刹”本来是佛教对“恶鬼”的通称,用“罗刹”做国家的名字,前面还加个“大”字——“大罗刹国”,这个国家的制度、政局、人情有多险恶,就可以想象了。</p><p class="ql-block">蒲松龄的描写带着浓郁的寓言色彩。他想说明,在恶鬼当道的社会,有才学的人总是由目不识丁、心存鄙见的人掌控着,决定着命运;品格高尚的人总是被蝇营狗苟的人左右着,操纵着前途。在这样的社会,正直的人想求得发展,只能去海市蜃楼里寻找。</p><p class="ql-block">之后,马骥进入透明的、耀眼的龙宫,才能得到充分施展。龙宫是蒲松龄理想的乌托邦,是有志“致君尧舜上”者的伊甸园。马骥在这里,既当上了驸马,又写出了流传四海的美文章,他和妻子龙女过着夫唱妇随、诗情画意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大罗刹国和龙宫是丑恶现实和美好理想的对比,是假、恶、丑和真、善、美的对比。美男子马骥在大罗刹国被看成妖怪,在龙宫则成了驸马,很像现实生活中,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单位分别遇到嫉贤妒能的上司和任人唯贤的领导,从而有了完全不同的际遇。《罗刹海市》这个神异故事,不过是把现实人生放到哈哈镜里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