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寓意

北泽

<p class="ql-block">《三打白骨精》寓意</p><p class="ql-block">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取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一章。</p><p class="ql-block"> 故事的开端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在白虎岭遇到千年尸魔白骨精。</p><p class="ql-block"> 发展是,白骨精变成美丽村姑、老妇人,被孙悟空识破。老唐不辨人妖,责怪悟空。</p><p class="ql-block"> 高潮是,第三次白骨精变成白发老人,又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p><p class="ql-block"> 结局是唐僧不辨是非,写下贬书,将悟空赶回花果山。</p><p class="ql-block"> 师徒四人经过此番磨难,重又踏上征途。那么问题来了,明明孙悟空一棒就可以打死白骨精,为什么非要分三次打呢? </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里面是有寓意的。第一次白骨精变化成美丽的村姑,代表的是唐僧团队(主要是八戒和唐僧)对美色肉身的贪恋,以及“青礶里是香米饭,绿瓶里是炒面觔(筋)”物欲的渴望。这是“贪”。</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白骨精变化成老妇人。八戒的挑唆拱火,师傅的慈悲心软,导致团队出现矛盾,是“嗔”的化身。</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白骨精变成老头。唐僧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就把悟空赶走,是“痴”的化身。</p><p class="ql-block"> 孙悟空分三次打死白骨精,代表的是分别打死了贪、嗔、痴。在佛教中,贪,就是对看似美好的东西起了贪爱之情,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嗔就是嗔恨抱怨,胡乱挑唆,对逆的境界生嗔恨;不能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痴就是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他们三者,被称为佛教中的“三垢”,或是“三毒”、“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p><p class="ql-block"> 三打白骨精,打的就是贪嗔痴。要取得正果,就要戒掉恶的根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