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两年,我曾经去过浙江、广东等一带旅游,因游玩的地方很多,有特色的景点还没有时间整理出来,现抽出时间把我印象深刻的景点记录如下。</p><p class="ql-block">(一)、浙江杭州湾跨海大桥</p><p class="ql-block">浙江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枢纽,上跨杭州湾海域,南至宁波市庵东枢纽交;全长36公里,是国内首个人工海上观景平台,是世界上第二长的跨海大桥,国家 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相关资料显示,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浙江省境内连接嘉兴和宁波的跨海大桥,位于杭州湾海域之上,是国家高速G15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浙江省东北部的城市快速路重要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奠基碑是中国第一座青铜奠基碑,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创意制作,高100厘米,厚25厘米,重500公斤,由铸、锻、刻等多种工艺制作而成,是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术融合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奠基建设;于2007年6月26日完成合龙工程,全线贯通;于2008年5月1日通车运营。</p> <p class="ql-block">杭州湾跨海大桥线路全长36千米,桥梁总长35.7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大桥南北岸均有服务区,两大服务区都是5星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直接促进了宁波、嘉兴两大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并且带动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对浙江全省乃至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海天一洲是世界上独特的海上人工观景平台,是天堑飞虹与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市民可来此观东海、揽大桥,感受人类不畏挑战、勇创一流的伟大壮举。</p> <p class="ql-block">杭州湾作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有台风、小气候形成的龙卷风,还有混乱的流速、流向。能建成这座跨海大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杭州湾跨海大桥在我国桥梁建设历史上填写了光辉的一页。对世界铁路桥梁建设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p> <p class="ql-block">(二)潮州广济桥</p><p class="ql-block">潮州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始建于南宋,历时359年才形成完整的格局,每天上演“过河拆桥”,白天搭桥晚上拆桥,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潮州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宣传标语说:到潮州不到桥,白白走一遭。</p> <p class="ql-block">广济楼</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初名康济桥。后来开始从两岸向江心逐墩修筑,至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建成23墩。</p><p class="ql-block">至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大桥重修,于桥上修筑楼阁12座,桥屋126间,并统一名称为广济桥。是潮汕地区著名文物旅游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景区 。</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全长518 米,东边梁桥长283.35 米,有桥墩12 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 个;西边梁桥长137.3 米,有桥墩8 个、桥孔7 个,中间浮桥长97.3 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广济桥是古代广东通向闽浙的交通要道,明清至民国,桥上聚集有很多商铺和商贩。</p> <p class="ql-block">由于,韩江流经潮州的河段,河面开阔,江心水急,经常有台风的天气影响。广济桥的浮桥部分,由18艘梭船连接而成。如今的广济桥,依然沿袭了这一传统,其中间由船只组成浮桥,每到夜幕降临,停止游客通行后,浮桥便会撤去,留出中间的河道供船只通行,早上便再次连接。</p> <p class="ql-block">此外,在明宣德年间,知府王源除了在5OO多米长的桥上建造百二十六间亭屋之外,还在各个桥墩上修筑楼台,并分别以奇观、广济、凌霄、登瀛、得月、朝仙、乘驷、飞跃、涉川、右通、左达、济川、云衢、冰壶、小蓬莱、凤麟洲、摘星、凌波、飞虹、观滟、浥翠、澄鉴、升仙、仰韩为名。</p> <p class="ql-block">在建筑群的屋顶,屋脊头上同样有着匠人们独具心思的设计,运用潮州民居特有的金木水火土形式,整个屋脊既富有变化,又保持了浓重的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也曾遭遇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和战争的破坏。据记载,明弘治至清乾隆年间,发生台风三十三次。</p><p class="ql-block">自明永乐至清乾隆年间,有二十三次地震。在1918年更遇七八级地震。</p><p class="ql-block">道光二十二年,大水冲垮江东堤,广济桥多处塌陷,东洲的鉎牛随着桥墩沉入韩江中。清顺治二年和顺治十年,广济桥均遭兵焚毁。</p><p class="ql-block">1939年,广济桥还遭到日军轰炸机的轰炸。清顺治二年和顺治十年,广济桥均遭兵焚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8年,人民政府大修广济桥,将原有的梭船撤去,建成双柱式高桩承台桥墩二座,架以钢梁,铺设路面,接通东西二桥。</p><p class="ql-block">昔日的十八梭船廿四洲,在这一时期,变成了钢铁桥梁。这一改变虽然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但是,却让广济桥失去了原有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2003年3月,广济桥修复工程动工,按明代风格修复,桥中部恢复为浮桥,桥墩上建亭台楼阁。</p><p class="ql-block">2007年9月竣工,广济桥再现其梁舟结合、重瓴联阁的华丽风姿,并作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对游客开放。</p><p class="ql-block">维修后的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与广济桥相对的是韩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在广济桥还有一个重要文物,那便是“鉎牛”。到了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时任知府的张自谦再度重修此桥,并铸鉎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鉎牛的背上铸有“镇桥御水”四个字,它表达着人们安澜平波,祈求桥梁永固、通行无阻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洪水,东墩鉎牛坠入江中。有此民谣道:“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p><p class="ql-block">1958年,广济桥改建清基过程中发现那只“溜”入江中的东洲鉎牛被沉压在桥墩之下,便把它打捞上来,将它与西洲鉎牛一并置放于东门楼两侧。 20世纪80年代初,潮州市委提议恢复广济桥鉎牛,许多热心市民亦积极提供鉎牛相片,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依原样重铸成两只鉎牛。</p><p class="ql-block">为尊重“二只鉎牛一只溜”的历史,一只鉎牛立于广济桥西洲,另一只鉎牛则立于砚峰山巅上。1994年,砚峰山巅上的鉎牛移到淡浮院正座前面,成为淡浮院一大景观。</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不仅是中国桥梁史上的孤例,还与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福建的洛阳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