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吉林长白山天池,海拔2260米,是世界最高火山湖,池深约400米,水面面积10平方千米,由十六座长白山山峰围绕环抱于中心。大雾笼罩春夏秋冬四季,神密面纱众游客很难窥见,艳阳天偶尔露出纯正墨湖兰湖水、清澈幽静水面波纹渏渏、太阳光与池内多种不同火山岩石在水中交映反射出变幻莫测五彩斑斓景象,如同翡翠般晶莹剔透。身临其境偶见此景,如同走进神密的童话世界。还有更奇妙的是天池是此地海拔最高点,然而四周即没有森林灌木,也不见注水口,但这不大的天池仿佛有股神密的泉眼,每分每秒都在向天池注入源源不断的纯净之水,使天池终年不断向鸭绿江、松花江、图们江输入净水,成为上述三江源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7月下旬,我们家三代一行5人乘长春至长白山动车,在吉林站上车,1个多小时后抵达长白山风景区。景区大门口人山人海,室外分布着不少纯粗圆条木制做的,可同时入座很多人的大方块型座椅,上面架有超大的帆布遮阳雨棚。我们寻找到空座位坐下等待,同时不断观察景区大门口电子显示屏上的信息变化。显示屏滚动播放游客进入的时间安排,还有天池天气报告。“天池雾大不可见”的字样让多少游客伤心落泪,不少游客不停的调整观池时间,儿媳准确捕捉到一条天气预报信息“下午四时有暂短晴天”,而后我们改签,把原定下午2点进入景区的时间提前到上午,给我们自己留出充足时间去找个好的观测位,静候那几分钟的太阳。接下来排队等候、上大巴车到中转站下车,又排队等候,再坐小面包车到天池顶。这中间天空时而晴朗、时而乌云密布黑云翻滚,时而急促的大雨点打在车窗玻璃上,发出劈啪劈啪的声音。小面包车上除了我们5人,还有4名游客。司机常年在此开车很有经验,不断提醒我们系好安全带坐稳扶好。车在弯弯曲曲盘山道上疾驶,我们坐在车上一会儿齐刷刷倒向左边,一会儿又齐刷刷倒向右边,如同一群会说话的不倒翁。尽管这样,大家还是高兴的说着、笑着,忍不住举着手机贴着汽车玻璃窗拍照录像、总想将车外的美景留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车到天池顶站,大家鱼贯而出,迅速穿上雨衣、打着伞向天池顶攀登,漫天大雾听见不少人讲话,只是三步之外,啥也看不见。狂风怒吼伞被一次次吹翻了过来,帽子也一次次被吹落。索性将伞收起,用连衣帽将帽子紧紧扣牢,随人流一步一步向上登。登顶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周围竟然没有一棵树木,脚下全是黑色岩石和粗粒灰白沙土,仅在快到山顶的一个大斜坡上看见一片漂亮的金莲、占地梅、委陵、高山杜鹃花被一簇簇野草簇拥着,在风和雾中挺立绽放着自己的美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达天池边我们挤进人群选好位置,紧靠着粗大木绳围栏等待。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就快要过去了,风越来越大,发出阵阵怒吼声,黄豆大的雨粒偶尔猛下一阵。久站使我们手脚冰凉浑身僵硬,迎风说话呼吸都感到困难。上山时后背前胸出汗被内衣吸收,现在变成冰凉的湿衣贴在身上难受极了。天空中的乌云越聚越厚,乌云下的雾越来越浓,透视感越来越差。不少游客仰天长叹,在大雾中留景,然后垂头丧气往山下走了。执警的人员也劝我们回去,说今天不会看见了,再等下去把身体冻病了。看看时间快4点了,我们真的开始犹豫了,走与不走在折磨着我们,几次抬腿,看看天空似乎有点太阳光亮,再坚持一会儿吧!心中祈祷奇迹出现。思忖间,大团大团快速移动的雾团凝聚成翻滚的黑云砸向池面,眼前一片白雾茫茫。突然,一道眩目的太阳光像利剑迅速穿透云层直射湖面,黑云和浓雾瞬间无影无踪,波光粼粼蔚蓝湖面一下子呈现在众人眼前。我看见静而色变的湖面,亮如镜、平如毯,我看见湖对岸边绿植片片,小路条条,见此景,犹入仙境。从未有过的美景惊艳大家眼眸,憾动人们心弦。大家边录像、边拍照、边激动的狂喜呼喊,山巅顿时沸腾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兴过后,开启返航程序。再看时间我们又一次紧张起来,从下山到动车站仅有两个半小时,能不误点吗?我们的心一下子又提到嗓子眼,一路狂奔排队、上车、下车、排队、中转下车、拼车打的,下车一路气喘吁吁小跑步进站检票上车,几分钟后动车车门关闭,我们终于进入安全返回模式。动车缓缓启动后,我们相互传阅所拍录像与照片,一直处在兴奋之中,当广播响起吉林站就要到了,请下车的旅客带好行理在车门等候下车时,我们还在怀疑,怎么刚上车就到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网上说有的人去天池,2一3次都没看见真容,有的在天池守三天也难觅芳踪。据说百分之八十的人去后都末曾看见天池真面目,真可谓千载难逢。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由于海拔高和纬度高,天池湖水长年处于超低温冰期状态,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占全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冬季湖面冰层厚度有1米左右,再加上天池周边山峰岩壁陡峭林立,太平洋海洋气流和西伯利亚大陆气流在此交汇上升,又造成天池上空的降水量和相对湿度比山下高。夏季时间短,水面温度最高也仅能达到8摄氏度。这就必然会形成天池终年被大雾笼罩,偶露真容也瞬间而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真的很幸运,第一次去就看见天池的全貌。感谢上苍眷顾我们,给予我们机会,让我们见天池享受人世间这难得的快乐、喜悦。因为天气变化太快,美好的全景就那么不到一分钟时间,我们在惊叹中欣赏还没缓过神就过去了,虽然看见,但最好的那一瞬间还是没有抓拍到和录下来,但这种神秘的美已深深的留在心中。去之前虽然也做了功课,如果看不见日出再住一晚、次日再登顶的思想准备,但还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把在其他景点租借雨具最后都未能派上用场的经验用在了天池,结果惨遭打脸。虽然带足了秋衣秋裤和外套,还准备了雨具,但错误的没有租借棉大衣御寒,结果因为守在天池边等待时间长、人也无处走动,在毫无遮挡的山顶狂风和时而疯狂砸向头顶的暴雨中,身体的热量几乎跑光,最后浑身冷的发抖,人也差点感冒。希望在这个时间段计划去看天池的朋友们,在看了我的打卡天池短文,能在保暖问题上做更充足的准备。真心祝愿登顶天池的朋友们,能如愿以偿看见天池美丽的全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令狐培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3癸卯菊月(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7月24日写于长白山至长春C1317次列车2车13D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3癸卯菊月(9)发表于美篇</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