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教育 忠于内心——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

小草青青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自我教育。一个人,最好的成长途径就是自我觉醒。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不断充实自己。一个人,最好的能力就是能够认清自己。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肯坚持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魏书生,一个教育界的神话,一个令千万教育工作者无比崇拜的人物。他创造了教育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怀中无比敬仰的心情,读完了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这本书,下面谈谈自己的感悟:</p><p class="ql-block">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p><p class="ql-block"> 魏老让学生去自学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自学,而是引导让学生画语文知识树、定目标等具体做法,让学生在自学时既有据可循又有目标。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这种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形成对知识的一种自我认识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帮助。</p><p class="ql-block">二、教书与育人同步进行</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深知教书的目的并不是造就一批会做题的机器,而是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如培养学生的效率感、学习高效日、当日事当日毕等具体的做法都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文素养。而在我们小学阶段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将德育融入每一科的教学中为学生长远发展负责。</p><p class="ql-block">三、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碰到类似情况我们总喜欢找客观原因,很少去找自己的主观原因。然而读了魏老的教学工作漫谈后我深感这句话的真谛:“埋怨环境不好,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育,是因为我们方法太少。”遇事我们如果能不断地找自己的原因,并以此来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相信脸上会多一份笑容,工作会多一份快乐,少一份埋怨。</p><p class="ql-block">四、当日事、当日毕</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的“当日事当日毕,白天事白天毕”这种持之以恒的做法,有学习的冲动,但愿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持之以恒”。</p> <p class="ql-block"> 最好的学习是自学</p><p class="ql-block"> 读了《教学工作漫谈》之后,我真切地感受到魏书生老师那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由衷地敬佩魏书生先生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怀,更佩服他的勇气和胸怀。他那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确实令人折服。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不仅表现在他的文章里,体现在他的行为中,更渗透在他的灵魂深处。他的工作漫谈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有的只是他和学生之间一些很平常很普通的日常,但就是这些日常,真实地给我们勾勒了一位深爱每一位学生,对教育事业倾注所有,有着博大胸襟,智慧睿达的魏书生老师。魏书生老师把他的满腔热情和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善于、乐于、勤于进行教育教学总结,把宝贵的实践经验以文字的形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对于已经有了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我们来说,他的《教学工作漫谈》是值得每一位教师珍视的瑰宝,是在茫茫大海中指引我们摸黑航行的灯塔。</p><p class="ql-block"> 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我们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自学方法,就相当于帮助学生终身学习。魏老师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实际能力。他遵循心理学的规律: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都要经历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p><p class="ql-block">(一)知:提高学生对培养自学能力的认识。魏老师给同学讲了许多青年自学成才的动人事迹;讲科大少年班的孩子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讲爱迪生、高尔基自学的辉煌成就;讲埃及自幼双目失明,后来顽强自学成为教育部长、埃及文豪的塔哈·侯赛因。他激起了孩子们的内驱力,他让孩子们心中充满自学的热情。他就像春风,吹拂到哪里,那里就充满温暖;吹拂到哪里,那里就升腾起希望;吹拂到哪里,那里就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二)情:使学生从感情上体验到自学的幸福和欢乐。他让学生在要获得自学能力的理智支配下,自己查字典,独立掌握一篇文章中的字、词;自己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大部分学生都解决了这些问题,再一鼓励,学生感情上充满了劳动者收获自己劳动果实的那种幸福和喜悦。</p><p class="ql-block">(三)行:人的行动主要分两部分——向何处动(学什么),怎样动(怎样学)。前者是定向的问题,后者是规则的问题。魏老师针对语文的学科特点,教给学生四遍八步自学法。令我叹为观止的是,我们近几年提到的单元整体教学观点,竟然是魏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的观点,充分说明魏老师的理论极具前瞻性。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效率是关键</p><p class="ql-block"> 这一辑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在当前培养学生的效率感尤为重要,书中讲到它的重要性,以及在单位时间内增大劳动量需要注意的4点:1.减少犹豫时间,明确任务;2.持之以恒形成习惯;3.利用生物钟习惯;4.定计划,做总结。以上四个方面分别列出不同的应对措施,把事情计划细致入微,里面有一位学生举例非常好。此外,他们在班里展开高效学习日,设计高效学习日前,一般要引导学生在前一天订出计划,重视以往效率最高之日的情景,更多的创造高效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这样容易突破以往目标。  《班主任工作漫谈》里记载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班级管理思想,是教育界的经典,也是班主任必读书目之一。我喜欢这本书,喜欢其中的一些小故事,他让我从中看到了自己,也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从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感想:</p><p class="ql-block">一、做一个阳光的班主任——“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p><p class="ql-block">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班主任——学生是人,是发展中、独特的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都有被尊重、被爱的需要。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p><p class="ql-block">三、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 “民主、科学”是魏老师班级管理方法的核心,魏老师的班级中,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利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 今后我会用书中所学到的和实际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成就孩子也成就我们。</p><p class="ql-block"> 愤悱启发皆有道  </p><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现在的社会万事万物更新换代如此之快,如果你固步不前,很容易受到社会的淘汰,因此,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我购买了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一书进行阅读,感受颇深,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教学工作漫谈》一书共有八辑,分别谈及语文的教学方法以及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修养等诸多方面。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尤属《愤悱启发皆有道》这一辑。</p><p class="ql-block"> 魏书生说:“作为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是啊,纵观各教学领域,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方法如出一辙,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使课堂教学无法取得最大成效。正所谓教无定法。学情不同、知识内容不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没有一种一劳永逸、一方万能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集各家教法所长;应该有开阔的视野和心胸,不能固步自封;同时,自己又必须保持谨慎和清醒,不能生搬硬套,邯郸学步,而应当将他人教学的优点结合自己的素质、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一点,魏书生才探索出一套极具特色的“课堂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和自结。魏书生运用这六步教学法巧妙的排除了在课堂上出现干扰性知识,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又能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及时进行反馈和强化。</p><p class="ql-block"> 少讲多读</p><p class="ql-block"> 在大多数的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教学形式几乎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然而,魏书生老师的做法却与此不同,他提倡“少讲多读”。魏书生善于从讲读课文精雕细琢中解放出来,讲重点,讲慢点,将两课时的文章浓缩为一课时。他认为,少讲既可以考验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又可以让学生记得住;而多读则可以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在我看来,魏书生老师的这种做法不仅让老师教得轻松,还使学生学得扎实。</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现代教育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那就是因为我们之前的课堂基本上都被教师的讲所占用了。拿新课教学来说,教师不能把整堂课都包办了,而应做到“三讲”“三不讲”,即基础核心必讲、思路方法必讲、问题疑难必讲,学生懂的不讲,讲不懂的不讲、讲懂了很少用的不讲。这样课堂上才能留出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主动的自学、思考、归纳、练习。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如果实施不好,极其容易引发学生厌倦感。而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其中,设计板书这一种方法可能是很多老师都忽略的。大部分的老师上课时的板书都很简单,甚至有些老师都没有板书的习惯。魏书生老师指出,板书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钻进去,教者会多一些乐趣,学生更会多一些乐趣。我们可以通过字体变化、故意写错字、变换表述形式、图表图画式和请学生板书的方式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属实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仅仅《愤悱启发皆有道》这一辑的内容就让我感触颇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一定会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虚心向各界优秀名师学习,时刻谨记: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歇时!</p><p class="ql-block"> 帮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p><p class="ql-block"> 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是一本很值得一线教师认真阅读的教育专著。书中内容比较丰富,有教学方面的,有管理方面的,可操作性很强。魏老师的事例往往比枯燥的理论更有效,更易懂,看完后让人受益匪浅。其中《能力训练》篇中的“做语文学习的主人”,让我印象最为深刻。魏老师在文中说到,我们当教师的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正如魏老师所说,有时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宁肯把教学目标定得低些,使学生经过努力实现。想想自己的教学中也是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觉得学生水平低,总不肯把桥的一端建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上,结果就是学生也总也不能到达大纲教材规定的彼岸。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学情适当调整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得。</p><p class="ql-block"> 其次,要和学生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魏老师告诉我们,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将你听,我管理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就不是强迫、命令学生学习,就要耐心地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去寻找他们那些好学上进的脑细胞,使之兴奋起来,学起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我们都要坚信他有好学上进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强迫命令,才能避免师生对立。如果我们能像魏老师那样把每位学生都当成助手,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就会越来越轻松。</p><p class="ql-block"> 再次,要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作的那部分人性。我们要坚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与学生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人性与个性的发展,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最大程度地解放学生,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管走到哪里,都要牢记为什么而出发!不管走多远,都要始终牢记来时路!不管遇到谁,都要清楚自己想成为谁!不管和谁在一起,都要知道自己是谁!不管沿途风景多么秀丽,都别驻足太久!育人亦育己!坚守初心,珍惜光景!育好他人之子,亦育好一己之心田!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漫谈每一章每一节都值得我去学习、去深挖、去领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