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里有美丽童趣的园所环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温馨的教室,好玩的玩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还有爱你们的老师和小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这里,你可以和我们一起游戏、生活与玩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里就是第七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幼的宝贝们,你准备好入园了吗?</p> 小班入园适应攻略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开学季,小朋友们即将步入幼儿园的生活。面对新的陌生环境,不少孩子会产生入园焦虑,如何解决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p> 一、什么是分离焦虑? <p class="ql-block"> 焦虑分为“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两种。“分离焦虑”是幼儿离开亲人而产生的一种不安全感。“陌生焦虑”是指幼儿接触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时产生的紧张和恐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经和常见的现象。</p> 二、幼儿入园产生焦虑的原因 <p class="ql-block">1.幼儿自身因素</p><p class="ql-block">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进入幼儿园则使一直生活在家人关爱中的幼儿第一次与家长分离,这种“情感断乳”的心理冲击,就会使幼儿产生紧张、不安、焦虑的情绪,另外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个体的气质性格是影响分离焦虑程度的又一原因。</p> <p class="ql-block">2.家长的焦虑情绪和不当的教养方式</p><p class="ql-block"> 幼儿情绪很容易受到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家长焦虑程度越高,孩子对集体生活的适应性能力越差。由于生理的不成熟,溺爱型家长常常一切包办代替,这就造成幼儿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无法照顾自己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吃饭、盥洗、穿脱衣服,使幼儿难以适应集体生活。</p> <p class="ql-block">3.环境的改变引起幼儿入园焦虑</p><p class="ql-block"> 刚入园时,幼儿突然和亲人分离,面对陌生的教师、小朋友和周围的环境,幼儿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有的孩子表现得很拘谨,有的孩子则会大哭大闹产生入园焦虑。</p> 三、分离焦虑的表现 <p class="ql-block"><b>1.严重哭闹型</b></p><p class="ql-block"><b>幼儿表现:</b></p><p class="ql-block"> 幼儿来园时大哭大闹,使劲抱着妈妈不松手,进教室后就往地上躺,对来帮助他的老师又踢又踹。这类孩子在入园初期最常见,一般哭闹持续时间较长,最长的大约需要三周时间才能逐渐适应。</p><p class="ql-block"><b>家长对策:</b></p><p class="ql-block"> 消除消极心态,坚持送孩子入园,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应注意从正面引导幼儿,以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p><p class="ql-block"><b>2.跟随哭闹型</b></p><p class="ql-block"><b>幼儿表现:</b></p><p class="ql-block"> 幼儿来园时姥姥抱着,虽然不高兴,但并不哭闹。一来到教室门口,听到其他小朋友在哭,马上就跟着哭起来。一般说来,这类孩子在家比较听话,一听到别的幼儿哭,就马上引起了共鸣,跟着哭起来。这类孩子一般适应比较快。</p><p class="ql-block"><b>家长对策:</b></p><p class="ql-block"> 每天离园时有意引导孩子和性格比较开朗活泼的幼儿在一起玩,用同伴积极的因素去感染、带动他们。</p><p class="ql-block"><b>3.唠叨不断型</b></p><p class="ql-block"><b>幼儿表现:</b></p><p class="ql-block"> 幼儿来园时不哭也不闹,每隔一两分钟就自言自语地唠叨:“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一天下来,总是无数次重复这几句话。这类幼儿一般比较内向,但对幼儿园也没有产生亲近感。只要家园配合得当,一周时间就能够适应幼儿园。</p><p class="ql-block"><b>家长对策 :</b></p><p class="ql-block"> 入园初期,家长尽量每天准时接送幼儿,使孩子接受并习惯幼儿园的生活作息规律,鼓励和表扬孩子的积极变化,同时也对家长产生信赖。</p><p class="ql-block"><b>4.身体不适型</b></p><p class="ql-block"><b>幼儿表现:</b></p><p class="ql-block"> 幼儿入园后常常不是头痛就是肚子痛,还每天尿裤子,但一回家症状马上就消失了。这类孩子在园感到紧张和不自在,而回到家,生理上的不适反应也就马上停止。</p><p class="ql-block"><b>家长对策: </b></p><p class="ql-block"> 不要着急或责怪孩子,首先要确定究竟是生理原因还是心理原因引起的,其次再想相应的办法和老师勤沟通,给孩子足够的安抚,不能让孩子产生“只要我说不舒服就可以回家”的想法。</p><p class="ql-block"><b>5.矛盾型</b></p><p class="ql-block"><b>幼儿表现:</b></p><p class="ql-block"> 幼儿来园时很高兴,可等奶奶走了之后却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哭。一天,幼儿病了不能来幼儿园,却在家里大哭大闹非要来幼儿园。这类孩子的表现很奇怪,正反映了他们矛盾的心理 。这类幼儿克服焦虑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要持续三周或更长的时间。</p><p class="ql-block"><b>家长对策:</b></p><p class="ql-block"> 事先做好稳定孩子情绪的工作,用感兴趣的话题转移他的注意力,以淡化分离焦虑。每天主动与孩子聊天。孩子发脾气时不要责备孩子,要让他有适度发泄的机会。</p> 四、如何面对分离焦虑 <p class="ql-block"> 既然分离焦虑不可避免,如何缩短这个过程,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呢? </p><p class="ql-block"> 1.积极引导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孩子因为对幼儿园的环境、活动和老师陌生,产生不适应感,导致分离焦虑,因此家长平时要经常带孩子到幼儿园周围转一转,多跟孩子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事情,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浏览幼儿园公众号,欣赏小朋友们活动中的快乐照片。让孩子对幼儿园有更多的了解,等到了入园的时候,也不会十分抗拒。</p> <p class="ql-block"> 2.培养孩子上幼儿园的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家长平时对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情表示赞赏和肯定,引导孩子把上幼儿园当作一个了不起的、长大的标志来看待。不仅让孩子等待入园的过程充满期待,也能让孩子充满自信地迈出成长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 3.借助绘本让孩子了解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家长可以利用亲子阅读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下面的这些绘本,孩子更容易通过故事接受道理。我们借助故事的力量甚至用故事里面的方式给孩子缓解入园的焦虑。</p> <p class="ql-block"> 4.用合适的方式与孩子聊天</p><p class="ql-block"> 家长睡前多和孩子聊天,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一方面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绪问题。同时家长也要和老师积极沟通,共同帮助孩子排解情绪问题。</p> <p class="ql-block"> 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次又一次的别离。送孩子入园,目送小小背影远去,或许会忍不住擦拭泪水,但看着宝贝们逐渐长大,这应该是作为父母的骄傲吧~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勇敢放手,相信孩子们吧!相信每一位宝贝都能顺利开始自己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健康、快乐成长!</p> 中班幼儿升班适应攻略 <p class="ql-block"> 酷暑散尽唤秋意,轻盈的时光缓缓流过,印下成长的足迹。小班的孩子们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升入中班啦!成长路途中,孩子们身体和心理上都会有一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p> 中班孩子的变化 <p class="ql-block"> 幼儿园中班是孩子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p><p class="ql-block">1.动作能力需求大</p><p class="ql-block">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动作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增强,喜欢跑、跳、攀、钻等各种活动。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情节,游戏中能与他人合作。这就要求家长要尽量多抽出时间陪孩子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以满足孩子的这一特点。</p><p class="ql-block">2.保教并重发展</p><p class="ql-block"> 小班是以保育为主,因为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所以需要老师手把手的帮助。到了中班,我们是保教并重,不仅要有保育,更要有教育。细心的家长会发现中班孩子每天的教学内容要比小班多,而且每节教育活动的时间是20-25分左右,孩子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p><p class="ql-block">3.能动能静</p><p class="ql-block"> 反应快、动作灵活、活泼好动的特点在中班孩子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他们总是不停的变换姿势和活动方式,如动动手、伸伸腿或做小动作、自由的奔跑等,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动,显得比小班幼儿自由放松,甚至无拘无束。</p><p class="ql-block">4.经常爱问“为什么?” </p><p class="ql-block"> 中班孩子常常问“为什么呢?” “怎么样呢?” 之类的问题。他们正是通过这些问题使他脑海中的世界图像更加鲜明、具体。在孩子问问题的过程中,成人热心的回答会引导孩子进行更高级的心理活动,并提升他的知识水平。(但有时孩子的提问纯粹只是因为这一问一答的游戏让他觉得好玩,因为他能感受到你也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5.聪明中带着一点“小麻烦”</p><p class="ql-block"> 中班处在游戏的高峰时期,他们不仅爱玩游戏而且会玩游戏。他们会自己确定主题,安排角色,独立游戏并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这一年他们会拥有相对稳定的友谊了。</p> 给中班幼儿家长们的建议 <p class="ql-block"> 1.要和老师进行充分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重视孩子的言行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p><p class="ql-block"> 2.真正将幼儿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平等的对待孩子,遇事多给孩子讲道理,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p><p class="ql-block"> 3.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允许孩子自己选择第二天上幼儿园要穿的衣服,成人做事情时请孩子帮忙,以满足他们动手做事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4.引导孩子记住父母和幼儿园的名字,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教育孩子一些预防危险的常识;</p><p class="ql-block"> 5.帮助孩子尽快学会使用筷子。</p><p class="ql-block"> 6.观察孩子正确握笔姿势和阅读姿势,随时加以提醒与纠正。</p> 大班幼儿升班适应攻略 <p class="ql-block"> 经过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即将升入大班的孩子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在情绪情感上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变化,孩子们的自主意识也愈发的强烈。</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升入大班后,孩子的这7个变化最显著:</b></p><p class="ql-block">1.动作协助能力增强</p><p class="ql-block"> 大班幼儿在力量、耐力和动作协调性上又上一个台阶。可以多带领孩子做一些球类运动、握笔书写也可以练习起来。</p><p class="ql-block">2.独立性进一步增强</p><p class="ql-block"> 除了基本能生活自理以外,还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帮助家人收拾屋子;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如扫帚、拖把等……</p><p class="ql-block">3.做事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p><p class="ql-block"> 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老师,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这就启示家长老师要适当放手、放权。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很多地方都要让幼儿自己动手做,成人的任务有时只是为他们创造适当的条件,真正动手做的人应该是幼儿自己。</p><p class="ql-block">4.活动更加有目的,有计划</p><p class="ql-block"> 大班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在行动之前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想法,有计划并能坚持完成自己的计划。但是这种目的性、计划性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有赖于成人的引导。因此成人应给孩子参与学习计划的机会,并引导他们按照计划进行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孩子的主动行为始终围绕着学习计划、学习主题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发展他们制定计划、按计划行动的习惯和能力。</p><p class="ql-block">5.自我控制能力提高</p><p class="ql-block"> 5-6岁幼儿的神经系统比5岁前的幼儿成熟许多。与此同时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这既表现在他们对动作准确性的控制上,又表现在对他们自己行为的控制上,如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等。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的约束能力,所以进行学习活动时可以考虑要求幼儿安静地坐下来,服从一定的纪律。</p><p class="ql-block">6.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p><p class="ql-block"> 5-6岁的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东西。而且他们喜欢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问题情境,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会带给他们极大的满足和快乐。所以家长和老师等教育者抛给幼儿的学习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顺应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勤于思维的习惯。</p><p class="ql-block">7.抽象逻辑思维萌芽</p><p class="ql-block"> 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大班幼儿的思维水平较中班幼儿也有提高,表现为虽然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却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萌芽。这意味着在认识事物方面,他们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所以成人应给幼儿安排深入、持久的学习,而非每半天就换一个学习内容。进入大班后,幼小衔接也将成为这个时期的重点内容,老师和家长应该认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大班幼儿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p> 家长可以这样做 <p class="ql-block">1.动作发展与生活习惯、能力方面</p><p class="ql-block"> ✦ 为孩子示范拿筷子、握笔的正确姿势以及使用剪刀、锤子等工具的方法,提醒他们不要拿剪刀等锋利工具玩耍,工具、玩具用完后要放回原处。</p><p class="ql-block"> ✦ 激发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 结合生活实际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教给他们简单的自救方法。</p><p class="ql-block"> ✦ 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务清单,当他们完成时应给予适当的奖励。</p><p class="ql-block">2.倾听与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p><p class="ql-block"> ✦ 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 让孩子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p><p class="ql-block"> ✦ 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交谈。例如,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尊重和接纳他们的说话方式,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p><p class="ql-block">3.人际交往方面</p><p class="ql-block"> ✦ 和孩子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p><p class="ql-block"> ✦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p><p class="ql-block"> ✦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孩子了解基本行为规则以及游戏、学习时的行为规则,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 鼓励孩子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p><p class="ql-block">4.科学探究与认知方面</p><p class="ql-block"> ✦ 引导孩子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如:兔子的长耳朵有自我保护的作用,植物种子的形态有助于其传播等。</p><p class="ql-block"> ✦ 鼓励和支持孩子发现并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数学问题。</p><p class="ql-block"> ✦ 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孩子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5.艺术欣赏与表达方面</p><p class="ql-block"> ✦ 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与他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孩子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p><p class="ql-block"> ✦ 用多种形式来记录孩子的创作,比如照片、视频、作品展示。家里可以安排专门的展示区,让孩子来布置。</p><p class="ql-block"> ✦ 经常让孩子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p> <p class="ql-block"> 我们相信在家长、老师与园所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将顺利平稳地度过这一段分离焦虑期。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经第一个台阶,需要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跨越,也正是这小小的一步,将带领他们走入社会,学会独立自主,也标志着他们美好未来将从此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