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游记之六——涅瓦河

王飞

<p class="ql-block">涅瓦河是俄罗斯西北部河流,从彼得堡穿城而过,是彼得堡的母亲河。</p><p class="ql-block">涅瓦河河面宽阔,水量丰沛,日夜不息,丰润恩泽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城市有了河流,就有了灵动和神韵。</p> <p class="ql-block">今天要在涅瓦河上乘船游览。上船后,大家急不可待地穿过船舱,直奔船尾的甲板。这里能360度一览胜景。</p><p class="ql-block">蓝色的河水晶莹剔透,波光粼粼。航行的速度不疾不徐,我们得以惬意地欣赏两岸风光。陆地上曾经深度参观的景点,又以新的角度次第呈现在眼前。圣彼得堡要塞、金顶教堂、冬宫、海神柱、列宾美术学院以及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建筑,各有各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加上凉爽的气温,真是身心舒畅呀。</p> <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第二天就是海军节。今天举行彩排。河面上出现了多艘平日难得一见的军舰和潜水艇。(难怪俄罗斯从历史上就为争夺出海口而战,包括目前的俄乌冲突。连海军节都没法在海上而是在河上举行。)772舰、562舰、578舰……军舰上悬挂彩旗,拉满了节日氛围。</p> <p class="ql-block">有的军舰上海军立正站好,聆听长官训话。激动之下,我方游客一边招手一边用不标准的俄语大声问好,“乌拉”、“哈拉少”。对方个别官兵轻微抬手,小幅度向我们招手,可爱至极。竟然“扰乱军演”了!这可是我之前从未想过,但今天确实做到了的事。怎么还有点小兴奋呢?</p> <p class="ql-block">前方一艘军舰就是历史课本上大名鼎鼎的“阿芙乐尔号”。国人都知道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就说的是就是这艘巡洋舰在1917年11月6日,向冬宫打响了第一炮,揭开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序幕。它也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永久停泊在涅瓦河上供人参观。今日一睹真容,十分感慨。</p> <p class="ql-block">涅瓦河桥梁众多,因高度偏低,大型船只无法通行,那么这些高大的军舰是如何畅行无阻的呢?原来,这些桥梁都不是固定的,每年夏季凌晨2:00-5:00,21座大桥桥面从中间打开,两侧桥面分别抬起,让大型船只通过,之后再徐徐合上,恢复桥面交通。“开桥”,是圣彼得堡夏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可惜发生在深夜,我们没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一壮观场景,只能找幅资料图过过眼瘾。</p> <p class="ql-block">游船行至桥下,仰脸观瞧。果然,桥梁高度没多少余量。游客兴奋地观察着,讨论着哪条缝隙就是开合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忽然,船舱传来热烈奔放的乐曲声。原来有俄罗斯歌舞表演。我们涌入船舱就座。才发现桌子上已摆上了水果、伏特加、香槟酒、鱼子酱。哈,今天有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双重享受啊。</p> <p class="ql-block">只见5名演员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一个拉手风琴,一个弹吉他,另外三个载歌载舞。女演员热情大方,男演员豪放大气。热烈奔放的开场舞感染得游客们纷纷和着节奏击掌。</p> <p class="ql-block">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引得众人情不自禁地加入合唱。虽然人家用俄语,我们用汉语,但在相同的旋律中,两种语言的汇入毫不违和。</p><p class="ql-block">一对男女演员表演一对恋人,他们跳着欢快的双人舞。突然,女演员“看上了”我团一位男游客。她甩下男演员,拉起男游客继续舞蹈。面对女方的“移情别恋”,男演员“抓狂”了一会儿,随即“报复性”地“看上了”我团一位女游客。他拉起女游客共舞。两位在异国邂逅“艳遇”的游客,非常配合地投入新“恋情”。最终,两位演员“破镜重圆”。这种诙谐幽默的表演,引得游客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突然,女演员“看上了”我老公大张,盛邀他上台。大张乐颠颠地被人家拉上了台。女演员先是摘下了自己披着的红围巾,披到了大张身上,让大张揽住她的腰。她自豪地伸出大拇指,大概代表她成功地把他搞到手了。大张已经乐到五官乱飞。女演员终于取下他身上的红围巾,我刚舒了一口气,不料,女演员展开了红围巾遮住他俩的头部,挡住了观众的视线。女演员还主动踮脚,上身前倾。咱也看不见,也不敢问围巾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晚上回去后咱得“说道说道”!</p> <p class="ql-block">随后,几位游客被戴上俄罗斯民族的帽子,分发到一件简单乐器。大张得到一根指挥棒。这就成立了一个临时乐队。这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草台班子</span>”的演出获得了掌声,笑声。</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一个人被邀到台上。立刻,一块大布隔开了观众。身边全是俄罗斯人围着,没有一个自己人,我还有点儿小紧张,不知道这是要唱哪一出。五个演员七手八脚,给我穿戴行头,套上吉他。我立马恨自己平日没点才艺,关键时候只穿上演出服有什么用?真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书到用时方恨少</span>”啊。随后,我的双臂被一双手紧按在体侧,动弹不得。感觉另一双手从我的两侧伸到了身体前方。</p><p class="ql-block">大布拉开,吉它声响起来。观众迟疑片刻,掌声随即响起来。蒙圈三秒钟后,我突然意识到,虽然演出服穿在我身上,但俩袖子里装的却是身后那个俄罗斯演奏员的两条胳膊。吉它正是被她弹奏的!但从观众角度看,是我本人在弹奏。感谢这位“枪手”,使我第一次“拥有”才艺。咱必须配合呀。我立刻随着节奏摇头晃脑。就像一个演奏家沉醉于自己的弹奏。一曲终了,掌声雷动。行头卸去,我为“成功”的演出向观众挥手致意。回到座位。同团一游客问,“你会弹吉他?”耶!</p> <p class="ql-block">  热情洋溢的歌舞,幽默搞笑的互动。船舱里欢声笑语,游客嗨到飞起。演出结束时,演员端着托盘举到游客面前。小费必须给呀,因为快乐无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