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八一建军节95周年,重走红军路,再铸红军魂

秋子

<p class="ql-block">  2022年在“八.一”建军节95周年前夕,广西贺州开国军人后代、部分退役老兵一行四十余人怀着崇敬的心情,乘大巴驱车往返数百公里到1934年中央红军在广西为突破国民党军封锁,强渡湘江而殊死战斗过的地方,参观灌阳新圩阻击战红军记念园、全州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和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翻越的第一座高山猫儿山,学习红军精神,接受革命思想再教育,做红色文化传播者,誓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第一仗,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2019年2月24日,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正式启动建设,包括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纪念广场、红军帽主墓冢、纪念塔、红军雕塑等。2016年9月、2017年9月、2019年8月,灌阳县先后在此举行三次红军遗骸安葬仪式。2019年9月12日,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正式落成投入使用,2019年12月,纪念园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21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长征中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突破湘江的战斗,就是在兴安、全州、灌阳的湘江边上与国民党军进行的。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p> <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重要的一战,参加新圩阻击战的红军部队担负保证整个红军队伍左翼安全、掩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部队过江的重任,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以高度的革命觉悟和严格的纪律,坚决贯彻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至四天的指令,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作战任务。新圩阻击战体现的服从大局,坚忍不拔、对正义事业的必胜信念,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长征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展陈面积1000平方米,内容主要包括血战新圩、红军忠魂、薪火相传三个部分。陈列馆以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史资料、多样的表现方法记载和展示了新圩阻击战惨烈的程度和惊天地泣鬼神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展览馆,认真听讲解员讲述当年红军战士在湘江河畔为掩护中央红军渡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拚死抵抗的英雄事迹,馆内展出了大量记实图片,让人感受到了当年这场战役的残酷。</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组照片显示当年工作人员在酒海井底部搜寻被敌人束缚着扔下井的100多位红军伤员烈士遗骸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些烈士的遗骸被重新入殓,在隆重的礼仪中葬入红军烈士墓园入土为安。</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酒海井,一个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深深的溶洞下通地下河。在1934年12月初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中,有100多位红军重伤员来不及转移被敌人缚以绳索活生生的投进酒海井而壮烈牺牲。2017年8月13号,灌阳县启动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勘探打捞工作,并在井下地下暗河弯道处清理出20具人类骸骨。同年9月26日,灌阳县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将酒海井的第一批红军烈士遗骸安葬在红军墓中,让红军烈士入土为安。骨龄捡测这些牺牲的红军战士大都在十八九岁却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践行着“誓死保卫党中央”的铮铮誓言!</p> <p class="ql-block">这是由红军帽主墓冢、纪念塔、红军雕塑等组成纪念广场。2016年9月、2017年9月、2019年8月,灌阳县先后在此举行三次红军遗骸安葬仪式。2019年9月12日,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正式落成投入使用,展示新圩阻击战的历史过程及酒海井红军烈士的壮烈悲歌。2019年12月,纪念园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这座红军帽造型的建筑物,是新圩阻击战中牺牲红军烈士的主墓冢,黑色的石墙上刻有3000多红军烈士的名字,他们为了掩护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红军烈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这是雄伟高耸的红军纪念塔,塔身呈红色犹如一把利剑直插长空。</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来到纪念广场庄严肃穆的红军帽墓冢前,怀着悲痛的心情整齐列队向牺牲的红军烈士默哀并至与深深的三鞠躬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在讲解员的领读下我们重温入党誓词: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红军战士为党牺牲的精神更坚定了我们的信仰,我们要听党指挥,勇往直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是一座记录红军长征湘江战役历史的革命纪念馆。馆内展陈丰富,文物、文献、图片、油画、视频、场景模拟、主题雕塑等一应俱全,还运用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长征全貌,并从军史的角度突出了湘江战役那段血与火的本土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一组画面通过声、光、电的组合再现了当年红军爬雪山时的情景,北风呼啸,漫天飞雪,红军战士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抵御着刺骨的寒风艰难前行。</p> <p class="ql-block">这一组图片则反映了红军战土过草地时的情景,无处不在的沼泽在吞噬着红军战士,一些战士陷入其中再也出不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是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占地8万平方米,由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组成。纪念馆位于狮子山北山脚,馆内陈列着湘江战役军事模型图,红军长征过广西路线示意图及中央领导人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桂北湘江两岸及以东地区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之间,与国民党军展开殊死决战,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粉碎了国民党军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之侧的图谋。湘江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也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红军将士英勇奋战,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用鲜血谱写了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篇章,用生命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p> <p class="ql-block">从湘江之战走出来的开国将帅,他们身先士卒,率领着红军将士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堵截浴血奋战,突破湘江杀出重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可以说,没有红军突破湘江的成功,就不会有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以及爬雪山、过草地、这些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乃至共和国的建立。</p> <p class="ql-block">从湘江战役走出来的开国将帅</p> <p class="ql-block">忠魂陈树湘(1905一1934)在新圩阻击战中,被称为绝命后卫师的红五军团第34师在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被敌人截断几乎全部牺牲。陈树湘率200人突出重围后在战斗中因伤重不幸被俘,在押送途中宁死不屈的他绞断肠子英勇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湘江战役纪念馆内,使用了大量的声光电技术,炮声、爆炸声、机枪声响成一片,再现了当年残酷的战争场面和战斗的白热化,让我们有如身临其境,红军战士为保卫党中央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精神让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里展出了许多当年红军使用过的武器和装备,红军战士就是用这些简陋的武器,战胜了装备精良的的国民党军队,杀出重围成就了今天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湘江烈士纪念碑园</p> <p class="ql-block">  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座落于兴安县城西南1公里的狮子山,占地8万平方米,由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组成。群雕为灰白花岗岩雕凿,长46米,高11米,由四个巨型头像和五组浮雕组成,头像间有“红军、送别、长征、渡江、永生”五组浮雕,生动地展现了突破湘江战役中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惨情景。为全国革命纪念碑园之最,它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壮烈情景。</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主碑高34米,于狮子山顶,上部为三支直插篮天的步枪造型,象征着、“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下部为圆拱型碑亭。主碑和群雕由一线四折共201级的大型台阶连接,陡峭的台阶寓意着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线的曲折过程。</p> <p class="ql-block">广西贺州的开国军人后代和部分退役老战士怀着敬仰之情手持鲜花来到湘江烈士纪念碑主碑前,面对高耸的纪念主碑整齐列队,向烈士默哀并致与深深的三鞠躬,深彻悼念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并在红军雕像前为牺牲的烈士献上鲜花。安息吧,革命英烈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翻越老山界,重走红军路。</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走过的盘山小道,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可见当时翻越老山界是多么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步行,我们终于来到了著名的老山界。</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2月4日,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中央领导人率领的中央红军第一纵队及红军主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湘江封锁线后,进入越城岭山脉,从猫儿山脚的千家寺兵分三路在黄昏时开始登山,第二天成功登顶,顺利翻越老山界,出广西转战云、贵、川,在陕西吴起镇实现胜利大会师,建立了日益壮大的陕北革命根据地。老山界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翻越老山界,是红军湘江战役后走向胜利的新起点,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转危为安,转失败为胜利的非凡意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山界碑记</p><p class="ql-block">巍巍老山界做证,滔滔湘江水作证,作证一段万古流芳的历史,作证一段慷慨悲歌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此次重走红军路,再铸红軍魂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当年红军突破湘江的战场,让我们感受到这场战役的惨烈,无数年轻的红军战士和红军将领在这里牺牲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开国军人的后代和退役老战士我们将永远铭记这段血与火的历史,铭记革命先烈做出的伟大牺牲。祖国今天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的付出祖国不会忘记!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将继承先烈的遗志,为维护祖国的和平发展,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全文完, 谢谢浏览</p><p class="ql-block">活动 策划 赵广宁</p><p class="ql-block">摄影 撰文 赵广宁</p><p class="ql-block">作者:四野后代</p><p class="ql-block"> 父亲:赵学山,1941年1月1日河北涉县加入八路军129师新7旅19团,42年调延安。抗战胜利从延安奉调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四野前身),参加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南下解放广西后又参加剿灭广西、湖南两省交界一带严重匪患战斗。后离开部队转入参加广西地方经济建设,辉煌一生,后人敬仰!</p><p class="ql-block">(相关资料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