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青 张林 柳军 撰文摄影<br>向文军 视频制作 <p class="ql-block">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p><p class="ql-block">这是明代杨慎在《泸山观火炬咏怀》中的名句,说的是诗人在凉山彝族地区夜观火把节时见到的美丽景象。</p> <p class="ql-block">火把节是中国西南众多少数民族共有的传统节日,是一种全民参与的狂欢,有“东方狂欢节”之称。时间大多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下旬,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一般延续数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热闹的要数开幕当天的歌舞表演和篝火晚会。此时,全城男女老少倾城而出,俊男靓女打扮梳妆,穿上鲜艳美丽的民族服装,佩戴叮当作响的各种银饰,男挎腰刀,女佩项圈手环,胸前的曲来嘎(银胸牌)闪闪发光,彝族特有的美丽如各色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让人有目不睱接之感。</p> <p class="ql-block">晚上,广场、大街、宽敞的空地上,熊熊的火把烧起来了,有木柴堆起的大火堆,有各人手中火把合拢的小火堆,每个火堆旁都有一圈欢乐的人手拉手跳起达体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彝族的达体舞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彝语"达体"为"跺地"之意。达体舞有很多种类,不同地区的名称也不同,如"锅庄舞""蹢脚舞""对脚舞"等。</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2023年凉山越西县的火把节是历史上最为盛大和隆重的,参与者达数万人之多。三年疫情结束,越西县也在脱贫攻坚中甩掉了多年的贫困包袱,怎能不让人开心地舞之蹈之,笑之闹之,杀猪宰羊,喝杆杆酒,吃砣砣肉,肚包肉,把“九大碗”吃个够?</p> 火把节的来源应该来自人类对火的崇拜。<div><br>火是人类从蛮荒进化到文明的媒介。恩格斯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div><div><br>人类靠火来烹调、生热、照明,产生讯号、以及产生强大的推进力等。</div><div><br>火以光和热的形式表现自己,火的可见部分称作焰,火焰的颜色和亮度会因物质燃烧的强度而变化。</div><div><br>火由可燃物、足够高的温度、氧化剂三项并存才能发生。</div><div><br>火是影响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div> 火是如此重要,人类崇拜火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古希腊神话中,有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间的故事;在世界三大宗教产生之前,一种古老的拜火教主导着许多人的信仰。<div><br></div><div>汉民族有三大火神的传说,第一位火神是燧人氏,被奉为“火祖”,他是人头蛇身的伏羲和用五彩石补天的女娲氏的爹爹;第二位火神是人们广泛祭祀的祝融,史书说他是黄帝之孙,能光融天下;第三位火神是神农氏炎帝,史书说 “炎帝作钻燧生火”,认为是炎帝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div> 火是光明,火是温暖,火是力量;火是笑脸,火是爱恋,火是热烈,火光在我们脸上跳跃,把欢乐写进我们心里。<br><br><div>火把节上,是熊熊燃烧的火连接起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成为相互学习,融汇包容,心意相通的热情纽带。<div><br>爱上火把节,我们会再来。<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