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乘秋阳暖安城,搭快车促发展。农安县进修学校引领农安县教师蓄力新学期 ,奔赴新征程。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开创教学教研工作新局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组织新学期全县教师集体备课。农安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又一次借助信息技术的便捷,在通讯平台共享共研,圆满完成了2023年秋季道德与法治学科县七、八、九三个年级的集体备课。</b></p>  集体备课主题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农安县2023年秋季学期基于“ 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新型“教学模式”的学思课堂集体备课</b></p>  集体备课宗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本次道德与法治学科县集体备课紧紧围绕学思课堂建设,突出探究信息技术作用功能,知识载体功能,情境创设功能,思维训练功能,课程补充功能。</b></p>  集体备课组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集体备课主办单位:农安县进修学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集体备课承办单位:农安县第三初级中学</b></p>  培训纪实回顾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农安三中四位老师紧紧围绕学思课堂建设,教学课件突出探究信息技术的运用,教材分析围绕知识载体功能,教学设计以情境创设为主,课程设计和作业设计围绕思维训练展开,课后实践作业进行课程补充。为农安县全体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传达了高效课堂、新教育的课程理念以及课堂建设的内容和发展。共享了三个年级第一单元备课资源和教材分析。几位老师从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利用教学设施为切入点分享了教学经验和方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育,老师更应该成为一名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助力,助力教师的备、教,助力学生的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年级第一单元  农安三中王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八年级第一单元 农安三中姜岩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年级第一单元 农安三中姜晓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集体备课资源包目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以德育人,讲好思政课当好引路人》农安三中  庄显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八、九三个年级学习资源微信群内的共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八、九三个年级学习资源QQ群内的共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位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探究学思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围绕知识思维逻辑,为全县老师解读各年级教材第一单元内容。助力教师期初备课,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加绚丽多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学习是最美的姿态,集备是最大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教师的使命,农安县道德与法治学科全体教师正在以身诠释。回顾集备纪实我们会发现很多教师以半头白发还坚守一线,并在不断学习,深研教材、课标、教学模式。作为教师他们在不断的努力“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很多学校道法学科教师平均年龄50左右,我们为这些教师的坚守喝彩、点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习主席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期盼和重托,不忘初心,既仰望头顶灿烂的星空,又坚守内心崇高的师德;既做好学问之经师,更做好品行之人师,努力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紧跟时代,打破圈子,引新用新,结合信息技术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