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们管太原叫龙城,为什么这么叫呢?也是跟李渊、李世民有关系的,李渊当时就是在太原起兵的,李世民在太原出生,在太原长大,太原对大唐王朝来说,也是一个龙兴之地,所以叫龙城。</p><p class="ql-block"> 妈妈说来到太原必须到晋祠走一走,不到晋祠等于没有来过太原,晋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公祠,承载着三晋的历史文脉,更有“晋祠三宝”、“三绝”不可不看。</p><p class="ql-block">下面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晋祠分为晋祠公园和晋祠博物馆两部分。通过晋祠公园这一段,才能真正到达晋祠博物馆,那么晋祠公园我没有全部浏览,就从中线这里走过来,带大家转一转</p> <p class="ql-block">晋祠胜景——仿古大牌坊,属于晋祠公园</p><p class="ql-block">牌坊由高应元为它命名为“对越”,并亲自执笔写下了匾额,此匾气势颇为磅礴,被列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座“对越坊”,造型优美,结构壮丽,雕刻精细。“对越”的“对”,意为报答;“越”,即扬,意为宣扬。“对越”两字合起来,意为“报答宣扬祖先功德”,在此处意为“宣扬母德高尚”。</p> <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西周时期周成王把唐国封给亲弟弟姬虞,“唐”是封地之名,“叔”是按伯、仲、叔排列的排行,“虞”是他的名字,所以叫唐叔虞,他的儿子改国号为晋,追封他为晋王,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这位三晋文化创始人而建。</p> <p class="ql-block">太原最早叫唐国,因为他的第一代诸侯的国君是唐叔虞,但是后来他的儿子爕父就改名为晋</p> <p class="ql-block">砖雕照壁,一面刻有“福禄寿”三星图,一面是“群仙会”图。</p> <p class="ql-block">晋祠飞龙阁是为纪念晋愍帝司马邺而建造的一座陵墓。晋祠飞龙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凌云阁位于中轴线的中部,建在巨石堆砌的高台上,恐怕是公园里最高的建筑了。底部的巨石间有洞,人称“转运洞”,游客在下边小心走过,似乎丢下的是霉运,带来的是幸福。</p> <p class="ql-block">过了凌云阁,就是“唐宗遗风”亭,穿过亭子,迎面是一组青铜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组青铜雕像是李世民和他的重臣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徐茂功和长孙无忌的“合影”。他们都是帮助李渊打下大唐王朝的功臣名将。</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正式进入晋祠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主要介绍下晋祠“三宝”和“三绝”</p> <p class="ql-block">三宝其一:献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献殿是古代摆放贡品的地方,金代建筑,现在已有800多年历史,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任何一颗钉子,全部都是榫桙结构。为了使贡品存放时间更久,它的四周全部通风,所以这里就相当于一个大冰箱。下面这个就是献殿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三宝其二:鱼沼飞梁</p><p class="ql-block">鱼沼是晋水三大泉源之一,古人以圆形为池,方形为沼,又因沼内多鱼,故名鱼沼。所谓“飞梁”,古人有“架桥为虚,若飞也”、“飞梁石磴,凌跨水道”的说法。桥面呈十字形,前后分别与献殿和圣母殿相接。</p> <p class="ql-block">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水陆立交桥,北魏时期的建筑,已有1500多年历史,古人以圆为池,方为沼,它是一个十字形的下面池为方形,所以被称之为鱼沼,在水上架桥,架起通道,所以又称之为鱼沼飞梁。</p> <p class="ql-block">三宝其三:圣母殿</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全国仅存最完整的北宋建筑,里面被人们称之为圣母的邑姜,她是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据说邑姜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女性,还是我国胎教的创始人,备受后人推崇。</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廊柱上盘绕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木雕盘龙柱。八条盘龙各抱一根大柱,一派生机。现存的盘龙一般多刻在石柱上,但晋祠盘龙非常独特,为榫卯结构嵌套,保存完好,其工艺之精,为时代高超的艺术创造性之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咱们继续看看晋祠的“三绝”</p> <p class="ql-block">三绝第一绝:侍女像</p><p class="ql-block">圣母殿中有彩绘塑像40余尊,其中33尊侍女像是北宋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特点就是写实、传神,是我国雕塑宝库中的珍品,均为北宋时期作品。圣母坐像居正中位置,高2.28米,凤冠蟒袍,端庄气派,周围有众多女官、侍女环绕。她们的动作姿态各不相同,神态性格都刻画得十分生动自然,是晋祠彩塑中最出色的一组人物塑像。</p> <p class="ql-block">这些侍女像中最经典的就是其中这个侍女,她的脸一边是微笑的,一边脸在哭泣,梅兰芳大师曾天天到晋祠,对着她前后看了三个多月才离开。</p> <p class="ql-block">三绝第二绝:龙柏</p><p class="ql-block">“龙柏”“凤柏”应该是修建祠堂的时候同时期种植的,经过化验“龙柏”树龄在3000多年。“龙柏”种植的时候,正是古代西周时期。</p><p class="ql-block">据说凤柏在很早之前长了树瘤,后来人们把树瘤给砍了,龙柏因思念凤柏就探身朝她的身旁长去,后来就长歪了,形似卧龙,俗称“卧龙柏”,而在1000多年前,龙柏旁边竟然长出了另外一颗龙柏,用自己的枝干把龙柏又继续支撑起来。如果把他们比成一家人,这一定是阖家幸福。</p> <p class="ql-block">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以“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来歌颂它。清代著名书法家、书画家、医学家傅山,曾以“晋源之柏第一章”的题词来讴歌它。这株古柏,与晋祠齐年,因而名为“齐年柏”。“古柏齐年”与难老泉、宋塑侍女像合称为“晋祠三绝”,成为晋祠最让人有回味余地的旅游景观。</p> <p class="ql-block">三绝第三绝:难老泉亭</p><p class="ql-block">俗称“南海眼”,晋水源头,泉名寓意生生不息,青春永驻。</p><p class="ql-block">难老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不知始于何时,《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p><p class="ql-block">“难老”匾额是由书法大师傅山所书的珍贵墨宝。难老泉还有一个关于《饮马抽鞭,柳氏坐瓮》的故事,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搜索一下。</p> <p class="ql-block">冬天时即使太原温度再低,难老泉也不会结冰,夏天即使外面温度再高,难老泉里面的水也不会干枯。</p> <p class="ql-block">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崔娥”名句的诗篇。</p><p class="ql-block">那么就合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除了“三宝”、“三绝”,还有好多不可不看的国宝级珍品。</p> <p class="ql-block">晋祠唐碑——《晋祠之铭并序》是李世民亲自撰写,为起兵成功的还愿之碑,1200多字皆为李世民亲笔行书。李世民改国号为唐,是因为起兵的晋国古称唐国。它是唯一传世的唐太宗书法碑刻,是我国最早的行书碑,国宝级碑刻。</p><p class="ql-block">据史载,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晋阳起兵之前,太原太守李渊来到晋祠中向唐叔虞像进行祈祷,大举义兵,一发而李氏遂有天下。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东征高丽的返程中来到晋阳,祭拜唐叔虞。次年,为报神恩,李世民亲自撰稿并题写《晋祠之铭并序》,并亲书之于石,是为帝业功成还愿之作。也就是这块唐碑了。</p> <p class="ql-block">晋祠水镜台</p><p class="ql-block">晋祠水镜台位于太原西南的晋祠,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p> <p class="ql-block">题晋祠水镜台</p><p class="ql-block">殿阁楼台四面风,</p><p class="ql-block">远观近视不相同。</p><p class="ql-block">水清如镜含天理,</p><p class="ql-block">善恶忠奸自辨明。</p> <p class="ql-block">晋祠金人台</p><p class="ql-block">晋祠金人台上立着四尊铁人中,右一的工艺是最杰出的。经专家介绍它铸造于北宋(1097),传说是刘太后家族的后人立的。该铁人腹部有铭文,证实它铸造年代与刘太后相隔四代,即一百年。</p> <p class="ql-block">梁衡《晋祠》</p> <p class="ql-block">每个地方,都有一处非去不可的景点,这里再放些在晋祠拍的照片,大家跟卿轩一起游览晋祠,去感受大唐遗址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舍利生生塔与奉圣寺紧邻,位于寺北侧浮屠院内。此塔创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为楼阁式砖塔。清代重建此塔时,发现塔基下石匣内有一银函,函内金瓶有许多舍利子。然而据记载,隋开皇间仅敕一粒舍利子于晋阳。舍利子由一粒变为千百粒,是“佛门有灵,生生不竭”,故新建之塔命名为“舍利生生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入口拍的景区导览图,也是按这个路线做的游记,晋祠集自然山水与古建园林、雕塑、碑刻、古树名木于一体,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著称于世。“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晋祠值得一去。</span></p><p class="ql-block">照片拍不出它的美,大家有时间一定要去晋祠逛一逛,去感受一下</p> <p class="ql-block">我还去逛了太原的植物园、古县城、上马街、崇善寺、钟楼街等地方,唯一的遗憾就是皇庙还在修建,没能游览,下次一定再故地重游一番……</p>